• 登录后可以发起提问

透视中国LCD面板繁荣表象:上游材料设备受制于人

行家说Display · 2019-12-02
中国液晶面板产能已问鼎全球、柔性AMOLED面板产能也直追韩企,但是材料和设备仍然是“阿喀琉斯之踵”。国家工信部最近聚焦“一块屏”,推动显示面板行业上下游协同创新,欲打破材料和设备的瓶颈,更好掌握显示产业链的话语权。

中国液晶面板产能已问鼎全球、柔性AMOLED面板产能也直追韩企,但是材料和设备仍然是“阿喀琉斯之踵”。国家工信部最近聚焦“一块屏”,推动显示面板行业上下游协同创新,欲打破材料和设备的瓶颈,更好掌握显示产业链的话语权。

清华大学教授、平板显示行业专家张百哲向媒体记者透露,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今年以来多次召集显示器制造企业和上游材料企业开会讨论,为出台相关政策做准备。他认为,国内龙头面板厂应吸取三星等的经验,支持和反哺上游产业。

事实上,在京东方、TCL华星等面板企业的带动下,中国大陆面板上游的发光材料、柔性材料、检测设备、模组设备等配套企业不断突围。这将是中国从“面板大国”向“面板强国”转型的关键。

 

 

上游产值仅占25%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在合肥举办的“首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表示,在显示面板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中国上游材料及装备等配套产业实力也逐步增强,玻璃基板、液晶、偏光片等关键材料逐步实现量产并开始规模化应用,产业链协同发展趋势更为明显。

乔跃山还提出建议,支持优势面板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创新,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提高关键材料与核心设备的技术水平及供给能力,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的报告中介绍说,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面板生产基地,从2018年全球新型显示产业营收分布看,中国大陆占比27.4%,仅次于韩国(36.6%),而领先于中国台湾(25.7%)和日本(10.3%)。

光是京东方、TCL华星、富士康已建成的4条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就合计投资2000亿元,规模年产能5000万平方米;京东方、TCL华星、维信诺、天马、和辉光电、柔宇已建成的7条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就合计投资2200亿元,规划年产能800万平方米。

上游配套迎来发展机遇。从中国新型显示产业2018年营收构成看,显示器件(面板)占比75%;上游材料占比23%,上游装备占比2%。目前,新型显示上游材料国产化率为48%,覆盖玻璃基板、靶材、偏光片、掩膜版、驱动芯片、OLED发光材料等;新型显示设备国产化率为10%,覆盖曝光机、涂胶机、蒸镀机、清洗设备、检测设备等。

产业链上游持续跟进。比如,今年1月15日,合肥清溢光电“8.5代及以下高精度掩模版”项目奠基,项目总投资10亿元,计划年产能1250万片LTPS和AMOLED用掩膜版。4月1日,皖维集团年产700万平方米偏光片项目开工,项目投资3.5亿元,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

今年5月28日,四川阿格瑞OLED新材料项目一期封顶,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建成年产30吨OLED高纯材料的生产基地;6月18日,蚌埠中光电公司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成功点火,项目总投资25亿元,计划年产能为150万片TFT-LCD玻璃基板。

2019年8月,国家颁布《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指出,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持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在今年2月国家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之后,上海、广东、安徽、四川相继发布落地措施,其中广东将推进打造新型显示“材料—面板—模组—整机”纵向产业链。

刘文强说,目前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产业链配套能力薄弱、生态体系不健全。建议纵向打通材料、设备、零组件到终端的供应链,鼓励以面板企业为龙头,采用市场化手段带动上游企业发展,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中外企业体量差距大

CINNO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今年8月30日在2019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上作《中国OLED产业设备与材料国产化趋势》报告时说,从OLED设备供应商的分布看,韩国和日本企业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按17大类OLED设备的营收来分,国内设备商覆盖的区域大概只有39%。这意味着,投资400亿建一座6代OLED工厂,有60%左右、约240亿的市场跟国内设备厂无关,是国外设备厂的生意。

国内6代及以上OLED产线,2016年开始建设的项目国产化设备渗透率只有2.5%,发展到目前达到18%的国产化设备渗透率。周华说,在OLED的国产化设备中,模组检测设备已占约50%份额,贴合等设备份额约20%,但是蒸镀设备、曝光设备的国产化基本还是零。

OLED面板生产材料有132种,关键材料包括光刻胶、用于柔性衬底的PI(聚酰亚胺)、蒸镀材料等,美国UDC、德国默克、韩国斗山、韩国德山等是主要供应商。默克集团中国区总裁安高博透露,默克高性能材料业务,中国地区在今年和过去几年都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中国面板制造商推动。而国内的材料公司才刚刚进入这个市场。

目前,国内OLED设备、材料相关上市公司的营收规模仍然较小。从上市公司看,做柔性衬底PI的新纶科技(002341.SZ)今年前三季营收24.4亿元,其常州三期项目2018年四季度投产,折叠手机盖板、保护膜等已与客户进行产品测试。做发光材料的万润股份(002643.SZ)今年前三季营收为19.4亿元,不断扩大液晶材料市场占有率,同时其OLED成品材料已在下游厂商进行放量验证。

做设备的大族激光(002008.SZ)今年前三季营收为69亿元,上半年在显示面板行业实现收入约3.16亿元,同比增长约7.5%。精测电子(300567.SZ)今年前三季营收14亿元,产品包括信号检测系统、OLED调测系统、AOI光学检测系统和平板显示自动化设备,其OLED调测系统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351.99%。做模组设备的劲拓股份(300400.SZ)今年前三季营收3.79亿元,OLED柔性屏幕3D贴合设备取得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但由于新产品验收周期较长,导致其营收同比有所下降。联得装备(300545.SZ)今年前三季营收4.9亿元,主要产品包括绑定设备、贴合设备、偏贴设备、检测设备、大尺寸TV整线设备等。正业科技(300410.SZ)发力液晶模组智能检测及自动化业务,并加大力度开发OLED后端生产线,今年前三季营收约9亿元。华兴源创(688001.SH)今年前三季营收约8亿元,自动化的整体检测设备取得较大突破。

周华说,国内平板显示设备上市企业,精测电子、劲拓股份、联得装备、正业科技、华兴源创等主要做检测设备,大族激光做激光设备。它们从2016年到2018年,年营收普遍从3亿~5亿元,成长到10亿元规模,有两家同类的韩国企业的年收入在40亿元左右,相比之下国内上市公司有大约4倍的差距。而该领域全球领先企业的年产值在百亿左右。国内设备供应商相对于全球大的先进设备商都太小。规模小带来很多问题,包括研发和市场能力,但规模小也意味着想象空间比较大。

 

下游反哺构建生态

相比而言,京东方(BOE)、TCL华星光电的年营收规模已经在朝千亿迈进。未来在与韩国、日本企业的较量中,中国平板显示产业要打造差异化的竞争力,必须加快完善上游配套环节,因此中国大陆的面板龙头正从下游“反哺”,扶植上游材料和设备厂商,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

京东方集团董事长陈炎顺在11月26日的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上演讲时透露,为了迎接物联网时代,BOE智慧系统创新中心搭建了五个平台,其中之一便是新型材料与装备产业转化平台。

TCL集团CTO、华星光电首席科学家闫晓林认为,印刷、柔性、可卷绕等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未来显示产业、产品、应用、生态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材料技术是印刷显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TCL华星光电已在广州设立了聚华公司,打造印刷显示从材料、设备到产品的产业合作研发平台,包括研发OLED和量子点材料。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产业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董敏向媒体分析说,当前和未来两三年,中国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和下一代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正处于密集的产能释放期。透过大量投产的繁荣现象背后,必须意识到,中国大陆的面板产业仍旧有一定的ODM特征,即采用海外的材料和装备,通过引进或改良的技术进行量产,利润水位接近微笑曲线低端。

“比较欣慰的是,近年来,BOE和华星光电开始在产业链上端链路进行延伸。”董敏说,工信部新政,将引导面板企业从自发的关注,到集体侧重上游材料和设备突破,改善利润分配曲线,这对于显示产业也将有提振信心的作用。

而由于显示面板制造业是精密的工业,对材料的配方和设备的精度有极高的要求,稍有毫厘之差,即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而国内显示产业的材料和装备发展成绩虽然令人瞩目,但在大尺寸和高精尖相关产品上,目前仍然无法匹配当前的面板生产线。所以董敏预期,政策效应还要从长期看。

群智咨询总经理李亚琴预计,面对全球液晶面板产能过剩,韩系面板厂将关闭部分生产线,并聚焦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明年一季度末全球液晶面板的价格将回暖并出现拐点。到2021年韩系面板厂在全球LCD产业的份额将萎缩到20%以内,中国大陆面板厂的份额从2020年开始将达到50%以上。“体量结果是否意味着可以盈利,可以稳居产品和技术的制高点呢?这是另外一回事。”她建议,国内面板厂把握8K、柔性OLED、高刷新率电竞屏、车载大屏四个机会,同时推动上游设备和材料的自主化,提升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来源:第一财经)

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
动态2765
行业信息一手掌握
今日热榜
    行家说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及时了解产业热点动态
    ©2015-2018 行家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1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