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后可以发起提问

从德豪润达股东议案透视机构投资“姿势”

行家说财经评论 · 2019-07-02
一直以来,机构投资者都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被称为资本市场的“定海神针”,在市场当中起到引导作用。随着A股市场入伦、入港、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陆续推出,中国境内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的与国际化接轨。而在A股不断的改革与开放中,预计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直以来,机构投资者都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被称为资本市场的“定海神针”,在市场当中起到引导作用。随着A股市场入伦、入港、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陆续推出,中国境内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的与国际化接轨。而在A股不断的改革与开放中,预计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根据海通证券(14.00 -1.82%,诊股)6月份的一份研究报告可知,目前国内A股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13%,远低于美股市场的57%。而且A股全部基金、股票型基金规模分别只有美国的10%、1%,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导致A股年均振幅(72%)也远远高于美股(29%),相比美股,A股的龙头股溢价也并不明显。

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参与角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企业的初创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VC、PE,而在企业后面发展壮大的每一轮融资中也都可以看到机构投资者的身影。机构对企业的前期投资一般会在企业上市之后选择在资本市场套现退出,企业通过机构的投资解决了自己的融资需求,而机构通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自己的投资需求,这也是机构投资者最常见和最完美的退出方式。最有名的投资案例当属日本的软银集团对于阿里巴巴的创富投资,2000年软银以2000万美元入股阿里巴巴,以阿里巴巴目前最新的市值计算,孙正义获利逾千倍,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神话。

而近年来,随着国内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机构投资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频繁见于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行列。他们或是通过VC、PE成为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者,亦或是通过定增等方式成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投资者。然而资本都是逐利的,当企业发展顺利时,他们可以轻松套现退出。但是当企业发展受阻时,他们却很难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更有甚者会扰乱企业的正常发展。

九鼎投资(24.73 -0.92%,诊股)是国内知名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并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佳中资PE投资机构”。2012年6月九鼎投资向陕西盘龙药业(29.00 -0.10%,诊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6000万元,合计持有盘龙药业30%的股份,是仅次于控股股东谢晓林的第二大股东。九鼎投资肯大手笔投资盘龙药业主要是看中了盘龙药业有上市的潜质。而盘龙药业在2014年因业绩未达预期时被九鼎投资起诉至法院,要求盘龙药业给予业绩补偿。从投资本身而言,这一做法无可厚非,但反过来看,在业绩本身就不达预期的情况下,再进行业绩补偿,势必将进一步加重企业发展的负担,连锁反应之下,盘龙药业必将负重难行。

同样的案例也发生在近期的德豪润达身上。2017年11月,上市公司德豪润达(股票代码:002005)推出了定增计划,当时国寿安保基金、建信基金和北信瑞丰基金分别以5.43元/股的价格通过定增成为德豪润达股东,截至目前分别是德豪润达第二大、第五大和第六大股东。受中美贸易战及全球经济放缓等大环境影响,德豪润达定增后经营业绩并不理想,营收连续三年徘徊在40亿元左右,2017年、2018年已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截至2019年6月21日收市,公司股价收于1.62元,三家定增机构浮亏均超7成。

近两年来,由于A股大环境持续向下,通过定增投资亏损的机构并不鲜见,根据东方财富(13.40 -2.69%,诊股)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11月3日~2018年11月2日,合计302家上市公司的定增股份上市,其中242家公司处于定增破发状态,定增破发率高达80%。可见当时与德豪润达同样遭遇的上市公司并不在少数,但是德豪润达三家机构股东因为亏损所采取的举动在资本市场却并不常见。2019年5月27日,德豪润达发布公告称国寿安保基金、建信基金和北信瑞丰基金三家机构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要罢免公司董事会,这一行为也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要求上市公司说明三家机构股东是否是一致行动人。

就此,有市场人士指出,投资本来就是盈亏自负,更何况是对于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来说,机构投资动辄上亿的资金量,所有的投资计划肯定都是专业的投资团队经过严密的论证考察作出的决定,如果说每一次机构投资者的亏损都要由上市公司来承担,那么势必将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稳定,也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背后更多的中小投资者,长远来看也将会损害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由此观之,资本是有两面性的,经济的发展当然离不开资本的注入。但是在看到机构资本对于上市公司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时,也不应该忘记机构资本对于上市公司所带来的潜在危机。

作为优秀的上市公司,万科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2015年宝能系资金前海人寿、钜盛华等一致行动人通过在二级市场大量买入万科股票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前,很多人都以为宝能系只是看中了万科的发展,想通过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人的角色来享受万科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然而当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后要求罢免公司的董事会时,国内最优秀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也尝到了资本的“苦头”。从整个事件的发展来看,宝能系所发起的“宝万之争”严重影响到了万科的生产经营,如果罢免成功,不仅将对万科造成严重的打击,也将影响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所以时任证监会主席将这些扰乱上市公司正常经营的资本痛斥为“野蛮人”,最终随着深地铁的介入宝能系的罢免议案以失败告终。

而同期发生的新华百货(16.73 +0.36%,诊股)与私募大佬崔军的股权之争同样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2015年4月开始崔军通过上海宝银及上海兆赢(宝银系)在二级上市不断买入新华百货股份,截至7月15日,宝银系通过旗下基金共持有新华百货A股股份达到20%,随后8月10日崔军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要求罢免公司两位董事,被新华百货董事会拒绝。

2015年8月24日,崔军再度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要求罢免新华百货董事会的人数,从之前的2名升级为6名,并称新华百货董事会存在侵犯公司利益情形。但该要求再次遭到新华百货董事会拒绝,董事会公告称公司现任董事不存在应当解除职务的情形;上海宝银作为私募基金管理方,大比例买入公司股份,是否符合全体基金份额实际投资者的真实意愿;并且该提案不利于上市公司的稳定和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最终崔军发起改选董事会的议案,不仅均以失败告终未,甚至所持股份因信披违规等原因被法院冻结。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实施,A股的资本市场将会越来越完善,以后会看到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活跃在资本市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总体而言,虽然资本的逐利天性决定了他们的基因,但是没有哪一家企业是故意向着倒闭的方向去发展的,当企业发展不利时,机构投资人们最应该做的或许是为企业的发展去建言献策,而不是通过起诉企业要求业绩补偿、罢免董事会等这种极端方式来发泄自己投资亏损的不满,否则不仅不能挽回自己的损失,还会损害更多投资人的利益。

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
动态110
LED上市企业报道
今日热榜
    行家说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及时了解产业热点动态
    ©2015-2018 行家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1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