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后可以发起提问

我国在OLED领域依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触摸屏与液晶网 · 2018-01-05
中韩在OLED领域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LinkedIn相信大多数稍微了解显示行业的人都有一个共识,那便是OL

中韩在OLED领域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LinkedIn相信大多数稍微了解显示行业的人都有一个共识,那便是OLED是屏幕未来的发展方向。其高对比、高色域、高响应速度的显像优势,以及超薄、低功耗、柔性等得天独厚的制造优势, 早已被业内视作颠覆LCD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行业人士认为,iPhoneX全面配备OLED屏幕将加快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对OLED面板的采纳。预计到2020年,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上的采用率将达到50%。

在2017年10月,京东方正式开始量产OLED屏幕,也为我国在这片领域中开启了新的篇章。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目前为止,我国是如今世界上除韩国以外唯一能够自主生产OLED屏幕的国家,不过也要清楚的认识到,韩国人已经在这个领域中发展了几十年,技术纯熟,优势巨大。

为何曾经的世界只剩下韩国还在生产OLED?

在三星与LG垄断OLED市场之前,整个市场可谓一片蓬勃,不仅是韩国独霸天下,日本在这方面也不落于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夏普作为LCD之父在转向OLED也是有其先天优势。

当时的日本显示界在夏普与索尼的带领之下更是混的风生水起,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也是得心应手。除了日本方面,中国台湾等地,也有许多企业在OLED领域中有所斩获,虽说不能与韩日相媲美,但是在当时的世界中还是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这一切在2008年那场影响世界的金融危机之中,全都发生了巨变。在当时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OLED技术受到了非常巨大的打击,许多企业为此缩减了这方面的投入,全力准备过冬,日企与台企在当时也做出了大多数人都做的决定,因此退出了OLED领域。

韩国在那一年也不好过,2008年9月16日,韩国证券交易所当天因股市暴跌而启动暂停交易程序。在那一年,韩国汇率下降,货币贬值,实体经济也受到强烈冲击,生产状况异常低靡。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三星与LG也咬牙坚持了下来,坚定的进行着OLED方面技术的研究。

有坚持,便有回报,随着日企与台企对于OLED的放弃,加上韩国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三星与LG对于OLED的研究也越发深入,导致了如今两家企业在这个领域之中形成了强大的行业壁垒,这也导致了在一段时间之内,三星与LG在这个领域之中独霸全球的态势。

并且这两家企业对于这方面的技术封锁非常严格,导致追赶者的速度无法提上来。传言在鄂尔多斯的京东方曾经聘请过一位来自三星的技术人员,但却被三星通过外交手段直接抓了回去。并且一些比较核心的技术人员在韩国都有备,如果想要来中国、中国台湾、日本旅游在签证方面全都会被拒绝,可见这两家企业对这项技术有多么的严防死守。

后知后觉的日企

看着已经形成垄断的三星与LG,日本方面显然也非常后悔自己当初退出这个行业的决定,目前日企在中韩夹击之下,显然处于劣势的一方。

近几年来,日本面板制造商主要专注于高品质液晶显示来扩大特闷中小尺寸面板的市场份额,这一策略也让夏普、JDI等面板厂商在一段时间内受益颇丰,甚至在显示面板行业中占据市场相当大的份额。

但是由于今年苹果已经彻底转向OLED,在最新发布的iPhone X上,更是采用了AMOLED屏幕,这极大的刺激了日本企业加强他们在OLED面板方面的布局。为了追赶韩国公司三星、LG在OLED上的优势,日本显示公司(JDI)也已经购买了OLED面板生产线的设备,增加了对OLED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且其在石川县的一个试验生产线将要建成, 计划在2018年开始投产。

然而目前JDI尚未有OLED面板的量产实绩,仍属于研发阶段,其石川工厂的4.5代线仅拥有一月4000片的产能,日前JDI也联合JOLED共同研发生产OLED面板。不过目前产能规模都远低于三星、LGD,想要追赶已大幅领先跑在前头的韩国厂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另一家日本液晶面板领头企业夏普由于近几年财报每况愈下,已经掉入了巨额亏损的深渊之中,已在去年三月份被台湾鸿海集团收购。

野心勃勃的台企

夏普被鸿海集团收购之后,OLED面板便被鸿海定位为夏普重建的支柱,之前已经投产了2000亿日元帮助夏普进行OLED面板的研究,希望通过大规模的资金追赶韩国厂商。夏普拥有IGZO技术,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为铟镓锌氧化物的缩写,非晶IGZO材料是用于新一代薄膜晶体管技术中的沟道层材料,这项技术可以用于传统的TFT-LCD面板上也可以用于OLED面板上。

有意思的是,由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个人对于韩国不太感冒,因此在收购夏普之后,便单方面宣布将切断对三星电子的液晶面板供货。这一举措也导致三星不得不与自己的老对手LG联手,两家也结束了长期以来一直的对立状态。

鸿海入股夏普后,董事长郭台铭积极打造产业供应链,力抗三星为首的韩系业者;其中,GIS(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因技术卓越、竞争力强,并已逐渐获得苹果重视,已经成为了郭台铭手中最重要的抗韩先锋。

鸿海集团近几年来的抗韩策略已经开始奏效,甚至在买下夏普之后,让其扭转盈亏,集团的相关子公司产业链地位也大幅提升,GIS更是在之前协助苹果解决产量不顺的局面,深受苹果信赖。

有相关人士建议,GIS可先从iPhone面板贴合开始做起,打破三星一条龙的技术垄断优势,逐步破解三星在OLED领域的强势地位。目前来看,鸿海集团在这方面已经初见成效。

努力追赶的中国大陆企业

从大陆企业来说,起步较早的和辉光电,天马等企业,只是在研发方面有点领先,都没有做到真正的大批量量产。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在OLED方面都属于起步较晚,研发方面都在追赶阶段,更遑论量产。

技术方面,主要是蒸镀的材料较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蒸镀过程中,对精度的要求也非常高,要使用到FMM,即精细掩膜版,俗称Mask。Mask会直接影响到蒸镀的良率,PPI等。而Mask方面的人才非常少,基本都处于研发阶段,造成各家的良率提升十分困难。很多大陆厂商OLED显示屏的良率都是0,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面板玻璃没有一片是可以使用的。

在2017年10月份,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能够让世界上使用AMOLED面板的手机厂商多一种选择。大陆的其他厂商,比如维信诺、天马、四川虹视等都紧随其后,将在今后几年内逐步推出自己的OLED屏。

目前则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便是中国大陆企业在液晶领域才刚刚成熟,现在已经不得不面临转型的局面。韩国企业三星以及LG等都已经在大幅度缩减,甚至关停LCD生产线,短时间来看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是他们离去的市场空白在国内厂商的填补之下,应该可以很快恢复如初。

不过LCD目前现在已经走在了下坡路上,市场份额逐渐被OLED与其它更为优异的屏幕所占据,庆幸的是,目前市面上LCD在短时间内依然拥有足够的市场份额,甚至可以断定,那些早早就去占领三星与LG离去之后的市场空白的厂商还能够大赚一笔,但是OLED终究还是会到来的。

根据相关机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7月,全球OLED电视出货同比2016年增长91.1%,其中中国市场OLED电视出货同比增长109.7%,前景相当可观。

但是不管是京东方还是日本的JOLED,目前能够量产的都属于中小尺寸OLED面板。京东方主要针对手机领域OLED面板,JOLED主要研发“印刷式”医疗应用OLED面板。至于大尺寸电视OLED面板,目前除了LGDisplay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之外,其它大型面板厂都处于追赶布局当中。

可以看到我们与韩国在这个领域差距依然相当大,三星在小型OLED屏幕上无人能敌,即使是京东方,在这方面对于三星而言也如同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而在大型面板上面比如彩电方面,LG就是这个领域的王者。

尾巴

最后还有一个小信息与各位读者分享,目前国际上与OLED有关的专利已经超过1400份,其中最基本的专利有三项。小分子OLED的基本专利由美国Kodak公司拥有,高分子OLED的专利由英国的CDT(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和美国的Uniax公司拥有。这条消息的含义相信不用明说,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国在OLED领域依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还好,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最难的从无到有我们已经走了出去,剩下的便是尽力狂奔,希望能够追上前面那两个已经跑远的家伙。

相关新闻链接

AMOLED是未来显示屏最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优势:与生俱来的超越性特质

AMOLED优势是建立在液晶的材料性能极限之上的。

1,液晶本身不能发光决定了背板光源必须常亮——显示屏高功耗的源头

2,液晶靠偏转角来控制透光量——可视角受限,且不可弯折屏幕,响应速度慢。

而自发光可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

1,自发光意味着,黑色的显示区域,就是真的黑色(没有光),除了显而易见的省电效应,这一点这带来的对比度提升是惊人的。

2,自发光没有明显的可视角度的差异,有机材料也同时兼容柔性基材。

科技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显示屏,客户需要的是更好的视觉感受,更低的功耗,更便捷的使用场景——这三点,液晶不能给,AMOLED可以。

劣势:技术瓶颈带来的暂时性不足

AMOLED也有自己的缺陷,而这些缺陷,是液晶没有的。

比如材料老化问题:

1,经常发光的总比不经常发光的老化得快——这可以说是自发光的死穴了,好在就用户场景来说,移动终端画面经常开关且变化较为丰富,这是一个扬长避短的方向。

2,目前,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的老化速度不甚相同,所以用久了可能就会有偏色问题。

同时,业界在OLED材料与驱动电路的匹配上基本没有特别多的经验,目前的基本思路是在已有的成熟技术上作改进,要想达到目前最优秀的液晶屏的显示效果,还需要时间。

但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以及工艺水平的进度,这些差距都是可以被弥补的。

@guoqian Qin

提到的AMOLED(主要是三爽……)的缺点进行解释:

1,烧屏

材料老化问题,之前说过了,衷心希望化学工作研究者研发出使用寿命更长的发光材料!

2,ppi相同时,p排屏显示会比rgb排列的LCD粗糙很多。

这是工艺发展的过程,设备精度高到能做Real RGB就行了,目前已经实现了。

3,黑斑,黄斑,白屏也不干净……等等

统称Mura(日本人的词汇,色不均的意思),具体机制不解释了,液晶也有,只不过液晶屏产能够大次品上市机会低而已,买个300元的智能机看看就知道了~归根到底也是工艺水平发展的必经之路。

4,伤眼

三爽为了弥补材料性能的问题采用了某种策略,但带来了伤眼的副作用。材料技术瓶颈突破之后,护眼反而是AMOLED的主打概念。

显示技术中,LCD,OLED,IPS,TFT,SLCD,AMOLED,ULED 这些都是什么?

首先LCD跟OLED是两个大类,LCD依靠LED/CCFL背光源发光,而OLED则是主动发光。你也可以形象理解为OLED屏幕每个像素点都是一个小灯泡,而LCD则是百叶窗后面放几个大灯泡。这点上来说,可以很容易发现OLED在厚度以及对比度方面有先天优势。

根据「百叶窗」也就是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式,LCD主流是TN IPS VA,其中从原理上来说,TN响应快但是色彩,对比度跟可视角度都非常差,例子就是主流低端笔电的屏幕。ips(包括类似的ffs跟pls)可视角度广但是透光率低,响应速度也不快。而VA屏幕可视角度介于上面二者之间,因为液晶分子垂直偏转在对比度上有很大优势。夏普/友达/三星/奇美的高世代面板线都是VA/CPA。这个正好跟手机平板情况相反。

但是在手机上又有不同,手机现在的TFT屏幕实际上都是指VA屏幕,比如索尼Xperia Z这样的。但是VA用在手机上因为各方面原因显然没有什么优势。现在所有的手机屏都需要TFT驱动,广义来说所有的手机屏幕都是TFT屏。 我们为什么之前要有tft屏幕的说法?

因为早期的液晶屏是TN屏幕(这个跟现在的TN意义不同,代表无源驱动)

而TFT带来的是有源驱动,大幅度提升了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所以呢,当时tft是个高贵的东西,厂家也喜欢标注,无源驱动的液晶屏,就是你电子计算器那些的。

现在厂家更喜欢用面板类型来标注了,比如IPS/VA等,tft几乎成了烂屏的代名词。这个现实其实是很讽刺的,因为tft跟你面板类型根本无关。

TFT所采用的材料跟结构决定了其电子迁移率以及开口率(你可以理解为百叶窗的透光性能),性能从低到高分别是a-si igzo ltps/cgs,现在一般超过200ppi的屏幕最好就不要用asi tft,要不然透光率太低,需要加大LED背光功率造成更多耗电发热,ipad3之流就是例子。

SLCD在电视面板领域指的是索尼三星曾经合资的8.5代VA面板线,生产的面板是有名的PSA SPVA,也可以指拼接屏。

而在手机上则是HTC的营销名词,索尼(JDI)/LGD/Sharp供应的IPS/FFS/AHIPS都被HTC统一称为SLCD。其实最早的时候是用来应对三星停止供应G7的AMOLED屏而向索尼采购高色域FFS屏。

OLED根据是否用TFT进行驱动分为AMOLED跟PMOLED,PMOLED就是于OPPO X1那种单色显示上的OLED。

至于ULED,则是海信公司的营销名词,利用了量子点技术扩大色域,跟索尼公司的Triluminos其实是一回事。但是本质上仍然是Led背光的LCD。

顺带说一下,按理来说现在除了索尼实验室内的CLED机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LED电视或者显示器。因为要较真的话,LED电视就是应该把LED灯管做到像像素那么小,最后就是跟OLED屏幕一样的东西,只不过是灯管无机。这个概念是最早三星用来宣传自己电视的,因为当时主流LCD电视用的是CCFL背光源,而用LED作为背光源可提高对比亮度,降低厚度,但是三星这种宣传让大家错以为电视的显示本质发生变化。

你现在去家电卖场的话,所谓LED电视就是用LED背光,LCD则是CCFL。

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
动态580
触摸屏与OLED网(http://www.51touch.com)专注触控面板液晶面板OLED行业的资讯、触摸屏与OLED供求商机、触摸屏与OLED论坛、触摸屏与OLED人才招聘的平台
今日热榜
    行家说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及时了解产业热点动态
    ©2015-2018 行家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1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