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后可以发起提问

灯具设计 | IF红点奖可能会考虑这些趋势 请做好准备

行家号 · 2017-08-29
大奖在评判灯具设计水平时,判断的标准不仅仅只有外观,内在的光源、光学、散热等结构也决定着整个灯具的颜值、风格和功能。那么,作为灯具厂家和设计机构,怎样的创意灯具能紧跟潮流,赢得评委芳心?

提起工业设计,绕不过去IF及红点奖,它们齐名同为世界三大设计奖,引得世界各地设计师和消费者的朝拜。近年来,灯具设计行业亦对国际大奖越发关注,参与度越来越高。

当然,大奖在评判灯具设计水平时,判断的标准不仅仅只有外观,内在的光源、光学、散热等结构也决定着整个灯具的颜值、风格和功能。那么,作为灯具厂家和设计机构,怎样的创意灯具能紧跟潮流,赢得评委芳心?

近日,行家说联合锐设计主办的行家Talk·工业设计沙龙分享会之“IF红点奖专场”走进深圳,除了工业设计行家对今年获得国际大奖的灯具案例进行剖析,并对参赛流程进行360°解读之外,还特别邀请了灯具各核心设计领域的行家,进行了深入对话。以下是5位行家讨论的干货节选,希望对关心灯具设计的朋友们有所启发。

主持人:

行家说创始人蔡建东

讨论嘉宾:

珈伟股份总裁顾问刘忠祺先生

中昊光电郑翠娇女士

达尔科总经理熊大章先生

光迹科技产品总监邓明

崧盛电源技术总监邹超洋

行家说创始人蔡建东

左起:郑皓、熊大章、邓明、邹超洋、郑翠娇、刘忠祺

关于灯具小型化和轻薄化

蔡建东:灯具设计中光源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现在灯具设计是在往小型化和轻薄化发展,想问下郑总和熊总,企业在做灯具设计时,你们有提供哪些设计方案配合他们提升灯具方案的水准?

熊大章:现在小型化肯定是趋势,我从5月份的展会回来,看到欧德堡的灯具导轨灯居然没超过70,而且未来光源流明越来越高,很多灯具不需要做到30w流明值就已经足够,那以后的灯具需不需要导轨灯?不需要。未来的COB发光面越来越小,包括透镜也越做越小,以前透镜最大做到91,现在灯具已经做到75,透镜肯定也要更小。这么多年做产品的经验,我们是以市场为导向,现在轻薄化、小角化、线性化是市场趋势。

郑翠娇:光源小型化轻薄化一定是市场的趋势,刚才提到有没有在这种趋势情况下对市场有所妥协,所有企业应该是根据市场趋势对自己产品提升与优化。作为光源,主要从外在和内在来说,外在主要是配合灯具外观结构设计,给灯具提供更多的支持,像针对光源产品做一些光功能的集成,包括驱动、光学、智能控制,光学集成主要满足对空间设计要求比较高的灯具,提供更多的光源需求,比如光引擎系列产品,可以给灯具带来设计空间。内在方面,应该回归光源本身,包括光色、光品质上的优化,比如现在做的全光谱系列产品。

郑皓:刚才说到小型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拆过苹果手机,里面的各种内部结构排布,非常精致美观,我们做灯具也可以学习这个态度。我们曾跟一家灯具企业合作过,在小型化方面做过很多探索,其实就是根据一点点细节去轻量化,比如边框设计、散热零部件的优化,主要就是一个做极致产品的态度。

关于灯具智能化

蔡建东:我们之前在广州办过一场智能话题的专场,其实智能的元素是非常能产生亮点的,想请邓总从灯具创新角度上,讲讲可以给灯具带来哪些增值的部分?

邓明:智能照明的技术、驱动大家已经比较了解,我们作为一家从IT到照明跨界的企业,主张通过微创新、小步快跑的方式,来提升照明的体验。对智能照明来讲,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关注人与光之间的关系,人怎么感受光,光怎么影响人,针对这部分我们从三个方面作了一些研究:

一、人怎么看到光,在智能照明领域,灯具肯定有光的明暗、角度、色温、强弱的变化,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产生了非常大量的数据,在这方面把调光的曲线、光谱的合成、色温的混合去对应设计师选择的颜色,并做了大量实验对比,通过这些方面保证人眼感受光的时候可以更符合他对自然的理解;

二,光和人的交互上,我们想把IT上的传感器技术、AI技术应用到智能照明上来,比方说通过人体感应、色温感应、光感、摄像头监控人的动作,控制灯光的亮度等。举一个场景的例子,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需要温馨的照明提示,同样周边的灯光也要有暗淡的提示;

三,关于控制的体验,各个开关控制面板、传感器等等我们会做些优化,保证用户没有成本地去学习,保证设计师更快地应用起来。

关于灯具电源设计

蔡建东:光迹主要是室内商业照明应用,那关于户外照明领域,我想问下崧盛邹超洋邹总,崧盛和明纬都有针对灯具设计专门结构的电源外形,想问下这个是有电源设计的考虑还是说根据客户提出的需求研发而来?

邹超洋:结构方面,设计师在设计灯具方面,会考虑到方方面面,包括光的效果、散热器以及灯具外形要符合审美,总体来说,首先是要驱动稳定、长寿命。

从结构来看,一种隐藏式结构,电源隐藏在灯具里面,外形不那么重要,最主要就是稳定性了;另一种就是外置式,比如UFO形状的电源设计,可能会碰到散热、安规、EMC等等情况,一定要考虑到整个灯具的效果,考虑到灯具的圆形设计,匹配灯具厚度、大小,另外也做了相当的市场调查,根据客户反馈的信息,从而推出市场。

功能方面,现在讲智慧城市,电源作为灯具的枢纽,我们要做的是,电源匹配市场主流控制协议,能够兼容,电源变成接收命令和执行命令的中枢。

电源方面的创新主要就围绕这两个方面。

刘忠祺:无论是工矿灯还是路灯也好,散热器的比例高达将近50%,这个部分占据成本很大部分,现在其实散热的重点越来越薄弱,因为灯珠的效率越来越好了,散热器的设计慢慢会跟外形做整合,也就是说散热器就是外形,我想这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就我们现在的状况来看,回归设计,基本上各位要在IF奖上有所突破,第一个要谈人性照明,要根据每个阶段所处的环境调节照明,这个需要光源、光学、智能照明各个领域来共同实现,要考虑怎样落地。

关于灯具设计的趋势

蔡建东:最后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简短概括下,各位能否从各自的角度有1-2个具体的建议给到灯具厂家。

刘忠祺:第一个建议是创造新的应用场景,第二个是提升产品的质感。无论是申报红点奖,还是企业参加展会也好,都像是对我们自己的期中考,对我们研发单位的考验。这一年新的创作,思考如何表达你的设计理念,是对任何一个有企图的公司非常好的机会,现在政府鼓励创新创意,这个过程也是对自己的提升。怎样避免客户一直杀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的产品没有替代性,现在很多作品是参考别人的设计,当然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刚才看到介绍小米的灯丝灯,一眼很难看到它的特色,但它的旋钮居然是用转的,现在数位时代都是采用按的动作,它是用旋转的,这就是差异化。另外就是光迹那个吸顶灯,它的概念是引用日本的标准,但设计出来消费者很好安装,也是创新与突破。

郑翠娇:灯具设计更加注重用户对光的体验,包括外形和人体舒适度。

邹超洋:主要是结构上的优化,赋予更多科技感和附加值。

邓明:更多的碰撞产生更多的火花,从IT到照明行业,从产品设计、硬件、软件、UI得到很多灵感,相信跨界的交流、冲突会给灯具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应用。

熊大章: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变焦等等。

郑皓:我们主要比较薄弱的是在专注性和极致性上,这跟国外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国外在做一个吸收噪音的灯具,可以从材料、结构上等等各个细节上去做吸音的功能,这是值得各位思考的。

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
动态61
行家说“行家号”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今日热榜
    行家说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及时了解产业热点动态
    ©2015-2018 行家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1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