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aN Micro LED红光,新突破
行家说Talk · 2025-09-30
近年来,Micro LED微型显示屏凭借其高亮度特性,逐渐成为光波导式AR光机的核心显示方案。 然而,由于Micro LED芯片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易导致显示屏出现发光不均匀问题,进而造成良率偏低、成本高的产业困境。
插播:加入Micro LED显示交流群,请加VX:hangjia199.
该项目开发了一种在亚微米纳米金字塔上生长高质量氮化铟镓(InGaN)量子阱的技术,使单一材料系统能够自然发射红、绿、蓝(RGB)光。
AR设备的的微型显示器需要小于 10μm x 10μm 的高亮 RGB 子像素。论文指出:“与有机材料相比,使用 III 族氮化物材料有望实现高效的Micro LED。然而,对于这样的像素尺寸,pick and place工艺不再适合在同一平台上组合采用 III 族氮化物材料的蓝色和绿色Micro LED 以及采用磷化物材料的红色Micro LED。”
红色发光磷化物Micro LED 在小尺寸下也存在效率损失,而颜色转换方法在沉积精度和稳定性方面也面临挑战。
该团队使用金属有机气相外延(MOVPE)技术生长了 InGaN 纳米金字塔,并以碳化硅上的外延石墨烯层作为选择性掩模。
“使用这些纳米结构可以缓解通常限制铟掺入的内部应变,”CEA-Leti 的 Amélie Dussaigne 说道。“因此,我们在量子阱中实现了 40% 氮化铟摩尔分数——这个分数足够高,可以在不降低晶体质量的情况下可靠地产生红光,”她补充道。
图片:纳米金字塔侧壁上非常规则的InGaN基量子阱。铟含量高(42%,最高可达45%),红光发射均匀。(图片由CEA-Leti提供)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单一材料系统原生RGB发光,简化了集成过程,并提升了未来微显示器的性能。
由于纳米金字塔结构可以在亚微米尺度上进行图案化,因此非常适合AR/VR头戴式设备、智能眼镜和其他沉浸式设备所需的小于10μm的像素间距。其长期应用包括用于AR/VR的全彩微显示器、快速光通信(发射+接收),以及光伏应用和可再生氢能生产。
END
相关阅读:
苏州立琻披露Micro-LED突破和规划
3企披露:Micro LED量产获突破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行家说Displa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Display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