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新突破:单晶衬底进入8英寸时代

第三代半导体风向 · 2025-09-17

近日,国内氮化镓领域迎来重大技术突破。

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6英寸及8英寸氮化镓单晶衬底的制备技术。这一成果,是依托于中镓半导体自主研发的超大型氢化物气相外延设备(HVPE)实现的。

中镓半导体8英寸GaN单晶衬底

中镓半导体的这项技术成果,不仅填补了国际上HVPE工艺在6英寸及8英寸GaN单晶衬底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成功抢占了技术制高点。为深入解析这一成果,“行家说三代半”对中镓半导体的8英寸GaN单晶衬底进行了全面剖析。

中镓GaN单晶衬底突破8英寸

意味着新时代的开启

氮化镓凭借优异的电学与物理特性,在消费电子、光电子、电力电子器件、通信与雷达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然而,氮化镓单晶材料长期以来面临一大产业化难题——大尺寸单晶衬底制备困难,这一难题限制着整个产业向上突破的可能。

业界周知,目前主流的氮化镓单晶衬底仍处在2-4英寸阶段,制约其走向更大尺寸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用于GaN单晶生长的HVPE设备通常仅兼容小尺寸衬底;二是异质衬底(如蓝宝石、硅)存在的晶格失配与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外延生长过程中产生难以克服的晶格应力,易引起晶圆开裂与翘曲。

中镓半导体2-8英寸GaN单晶衬底

中镓半导体通过自主技术体系,系统性解决了上述瓶颈。据中镓半导体介绍,他们于2024年初攻克了大尺寸GaN单晶生长中常见的开裂与翘曲难题,成功开发出6英寸GaN单晶衬底。近期,他们又更进一步实现8英寸GaN单晶衬底的突破性开发,并通过研磨与粗精抛光工艺获得完整单晶衬底,其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官方介绍,中镓半导体成功研发的8英寸GaN单晶衬底,具备一系列卓越的核心参数,其性能指标如下:

衬底厚度:>450μm;

表面粗糙度:Ra<0.1nm;

位错密度:<2E6 cm-2;

FWHM:<80 arcsec;

材料本底载流子浓度:<5E16 cm-3;

电子迁移率:>800 cm²/(V·s)。

较低的位错密度、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低的本底浓度等数据充分说明——该衬底具备出色的晶体质量。如此厚实且高品质的衬底,还像一块极其平整的“地基”,尤其适合用于制造耐压性能更优的垂直型GaN功率器件。

长期以来,大尺寸GaN单晶衬底技术主要由日本企业主导。如今,中镓半导体此次实现8英寸衬底从无到有的突破,不仅代表国产技术的飞跃,更意味着氮化镓单晶正式迈入大尺寸、高性能的新时代。

全球氮化镓单晶衬底技术进展 来源:行家说 Research

设备的突破

铸就8英寸GaN的技术内核

中镓半导体此次突破,离不开其在关键设备上的进展。中镓半导体强调,自主研发的超大型氢化物气相外延设备(HVPE),为8英寸GaN单晶衬底制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内核:生产设备的突破

中镓推出的超大型HVPE设备,一举解决传统设备只能支持2-4英寸生长的限制,实现了8英寸GaN单晶的高品质气相外延生长,为后续产业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生长速率来看,HVPE法远超氨热法、钠助溶剂等其它技术路径,可达100–200μm/hr。这种高速生长能力是实现低成本、大规模量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中镓半导体选择HVPE技术路线并成功制备8英寸衬底的一大支撑。

此外,该设备生长的8英寸GaN单晶衬底可直接适配现有8英寸硅基产线,极大缩短了GaN-on-GaN器件的研发周期;同时提升材料利用率,单片晶圆可切割的芯片数量显著增加,从而降低器件单位成本,也减少了产业转型的难度。

高品质:表面平整度高、晶体结构完整

从AFM、CL图像到XRD摇摆曲线来看,多项测试结果一致表明:中镓半导体的8英寸GaN单晶衬底具备表面平整度高、晶体结构完整、位错少、应力小等高品质。

此次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中镓半导体在氮化镓领域长达十六年的持续深耕。至今,该公司已攻克GaN单晶衬底制备、GaN外延生长及GaN器件制造等多项核心工艺,并成功自主研发HVPE氮化镓晶体生长设备,构建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加入氮化镓大佬群,请加微信:hangjiashuo999

8英寸GaN的突破:

不止于技术,更在于产业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GaN单晶衬底步入8英寸时代,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飞跃,更蕴藏着深远的产业与社会价值。

尤其是对功率半导体行业而言,8英寸GaN单晶衬底与当前主流硅基半导体产线兼容,降低制造工艺切换成本,加快GaN-on-GaN器件产业化进程;基于高质量单晶衬底制备的垂直氮化镓功率器件,具备更小体积、更多芯片数量、更高耐压等优势,尤其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数据中心、电网等高压高频应用,为终端能效提升与设备小型化注入新动力。

其具体价值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体积更小:

据《2022氮化镓功率与射频产业调研白皮书》数据,在同样规格的情况下,基于GaN衬底的垂直GaN器件尺寸明显更小,10A级别的垂直GaN器件尺寸仅为硅基超结MOSFET的三分之一;30A器件尺寸约为硅基IGBT的十分之一,SiC MOSFET的二分之一。而8英寸GaN单晶衬底的应用,还将进一步缩小器件尺寸。

不同器件尺寸对比 来源:《2022氮化镓功率与射频产业调研白皮书》

产出更多芯片:

据《2022氮化镓功率与射频产业调研白皮书》数据测算,即使在4英寸GaN晶圆上制造,其芯片产出数量已超过6英寸SiC晶圆,单片芯片数量提升近4倍。基于8英寸GaN单晶衬底,芯片产出数量预计还将进一步提升到一个全新量级,或实现超16倍的增长。

SiC MOSFET与垂直GaN对比 来源:《2022氮化镓功率与射频产业调研白皮书》

耐压更高:

在耐压能力方面,垂直结构GaN器件展现出显著优势,尤其适合中高压应用场景。目前横向结构的GaN器件虽已实现650V级别的商业化应用,但其功率普遍受限,一般仅适用于几千瓦以内的应用。若通过延长漂移区来提高耐压,又会造成器件尺寸增大、电流密度下降,同时带来成本的大幅上升,进一步拉大与硅基器件之间的价格差距。

与之相比,垂直结构GaN器件在相同电压和电流条件下,不仅能够实现更紧凑的尺寸,还具备更优的综合成本效益。结合8英寸GaN单晶衬底所带来的更大晶圆面积与更高材料质量,垂直结构GaN在高压工作环境下的性能潜力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尤其适用于1200V以上甚至更高电压的应用需求(如电网应用),展现出广泛的行业前景。

横向GaN器件与垂直GaN器件芯片尺寸对比 来源:行家说 Research

展望未来,中镓半导体表示,公司将持续推进技术迭代与产能提升,并积极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氮化镓产业链生态,助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插播: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半导体、烁科晶体、泰坦未来、浙江晶瑞、芯聚能、三安半导体、安海半导体、华卓精科、快克芯装备、合盛新材料、京航特碳、恒普技术、奥亿达新材料、创锐光谱、西湖仪器、北方华创、科友半导体、九域半导体、国扬电子、凌锐半导体、中电化合物、昕感科技、羿变电气、东尼电子、西格玛、铭扬半导体、瑞霏光电、力冠微、格力电子、芯研科等已确认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参编咨询请联系许若冰(hangjiashuo999)。

本文发自【行家说三代半】,专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观察。

其他人都在看:

又有3家企业实现12吋SiC突破

头部微逆企业采用双向GaN,预计年底发货

三安携手赛晶,构筑SiC&GaN产业新高地

行家说三代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三代半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