烁科晶体:年产100万毫米SiC单晶项目启动
第三代半导体风向 · 2025-08-01
7月30日,烁科晶体年产100万毫米碳化硅单晶项目启动仪式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
据悉,年产100万毫米碳化硅单晶项目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山西省人民政府战略共建的央地合作典范,旨在汇聚创新合力,牵引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国内领先的碳化硅单晶生长产业基地,投产后将新增100万mm碳化硅单晶和30万片碳化硅衬底的产能,并快速实现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产业化和12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工程化应用。
据“行家说三代半”此前报道,除了该项目外,烁科晶体还布局了中国电科(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该基地分为两期建设,目前已经全部投产:
一期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4月开工建设,9月主体封顶,12月设备开始搬入,2020年2月实现项目投产。一期项目总投资50亿元,达产后形成年产18万片N型SiC单晶衬底、5万片高纯半绝缘型SiC单晶衬底的产能。
二期项目:该总投资5.2亿元,于2023年9月开始建设,在今年2月宣布全面投产,预计可新增产能6-8英寸碳化硅衬底20万片/年、高纯衬底2.5万片/年、莫桑晶体1.3 吨/年。
值得关注的是,烁科晶体已经发布了12英寸高纯半绝缘碳化硅衬底、导电N型碳化硅衬底产品。其中,12英寸高纯半绝缘衬底凭借其光学性能优势,成为下一代“AR+AI”智能眼镜的核心材料。
烁科晶体表示,随着苹果Vision Pro、Meta 等高端AR设备的推出,全球AR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烁科晶体12英寸高纯半绝缘碳化硅衬底技术壁垒的突破,不仅推动了碳化硅材料在光学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也为AR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更高性能、更具性价比的核心材料。
据《2025Q2季度内参—第三代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调研发现,今年以来,不仅12英寸碳化硅技术持续涌现,采用碳化硅光波导的AR眼镜也在加入迈入消费级应用市场:
12英寸SiC技术进展
目前来看,已经有19家厂商公布12英寸SiC进展,且全部为中国厂商。衬底方面,烁科晶体等企业不仅推出高纯半绝缘碳化硅衬底,还发布了N型衬底、热沉级衬底、多晶衬底等产品。
与此同时,大族半导体等厂商也推出了用于12英寸碳化硅的长晶及加工设备,将进一步加速大尺寸碳化硅材料应用进程。
碳化硅光波导应用进展
另一方面,国内外多家眼镜企业宣布开发或正式推出基于碳化硅光波导的眼镜。其中,光屿高维-潮芒发布的碳化硅 AR 眼镜Coray Air2 ,其碳化硅光波导来自于广纳四维,而广纳四维此前已与烁科晶体达成战略合作。
除此之外,舜宇光学、慕德微纳、XREAL等AR眼镜厂商也在加快推进合作研发,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的密切合作,碳化硅光波导的普及化应用有望加快到来。
插播: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半导体、烁科晶体、泰坦未来、浙江晶瑞、芯聚能、三安半导体、安海半导体、华卓精科、快克芯装备、合盛新材料、京航特碳、恒普技术、奥亿达新材料、创锐光谱、西湖仪器、北方华创、科友半导体、凌锐半导体、中电化合物、昕感科技、羿变电气、东尼电子、西格玛、铭扬半导体、瑞霏光电、力冠微、格力电子等已确认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参编咨询请联系许若冰(hangjiashuo999)。
本文发自【行家说三代半】,专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观察。
其他人都在看:
入选英伟达/长城电源,纳微正深化AI数据中心布局
英诺赛科:与联合汽车电子达成GaN合作
又一SiC工厂落成!耗资9.12亿
行家说三代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三代半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