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方+】凭技术领跑,国星光电的“护城河”有多宽?
国星光电 · 2025-04-26
2025年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是4月20日至26日,活动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
4月25日,南方+客户端刊发文章《凭技术领跑,国星光电的 “护城河” 有多宽?》,深入报道国星光电在知识产权布局、人工智能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成果,现全文转载如下:
巴菲特说,一家好的企业是要有护城河的。
专利就是企业的创新“护城河”之一。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作为LED行业龙头的国星光电凭借强大的专利实力,再度引发关注。2024年,该公司新增授权专利同比增长 100%,新增发明申请占比超50%,累计已申请专利超1200项,大量专利成果转化成领跑行业的技术和产品。
真正的护城河是不断挖深的壕沟,而非一劳永逸的城墙。近年来,国星光电还积极拥抱AI技术风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引育用留”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大的领先优势正凝聚为发展胜势,占据行业制高点。
国星光电实验室。
专利制胜
技术成果转化闪耀全球市场
当代产业的创新较量中,知识产权不仅保护了企业的技术成果,还使得竞争对手难以复制模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护城河”。
在国星光电研究院Micro LED超净实验室里,数台精密设备在高效运转,身着防静电服的研发人员监测着显示屏上的实时参数,认真地分析数据变化。
Micro LED,是一种将LED结构设计进行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的新型显示技术,尺寸仅在1—100微米等级。要将数以百万计的微米级Micro LED芯片精准地转移至目标基板上进行焊接,难度如同“在细沙上建高楼”。
然而,这一高精度、高难度的技术领域,也是国星光电的专利诞生的热土。
经历上千次实验,反复优化材料及工艺参数,该公司成功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由此累计申请Mini/Micro LED专利超250项,其中“全彩化发光器件及显示模组”专利斩获中国专利金奖。通过高价值专利布局,国星光电已在芯片封装、巨量转移等核心环节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超高清显示封装技术体系。
国星光电研发人员正在对键合封装后的Micro LED白光模组进行显微测试。
技术突破到专利布局的跃迁,成为国星光电创新驱动的制胜法宝。
数据显示,目前,国星光电及子公司已申请专利超12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600项,已授权专利超800项,涵盖Micro/Mini LED超高清显示、第三代半导体、车用照明LED、紫外LED、健康照明LED等方面,形成一批关键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并转化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
技术和专利上的创新力也转化为企业的产品力。去年,国星光电凭借自主研发的“高清显示用LED器件”“多功能指示模块”,先后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多款产品获评“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
此外,一批高科技产品在巴黎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博鳌亚洲论坛、俄罗斯世界杯等国内外重大活动和重要场所闪亮登场,品牌享誉全球市场。
除了专利的转化,国星光电也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国星光电制定了“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知识产权战略,打造严密专利布局网络,设有专业的知识产权小组,并在机制保障、管理保障、人才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基于持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国星光电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专利优秀奖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知识产权工作在行业遥遥领先。
国星光电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抢占风口
AI赋能多场景加速数字化转型
知识产权只是构建企业“护城河”的其中一面。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唯有不断拥抱新技术,才能将创新“护城河”越挖越深。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掀起了新一轮“AI+”的浪潮。抢抓风口,国星光电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集成与应用,以AI创新赋能多场景,全力提速数字化转型步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国星光电数字化智能监控中心。
在生产排程方面,国星光电正在构建的智能排产引擎,旨在解决LED封装产出的不确定性以及多目标均衡排产难题,通过打通“产-供-销”全链路,实现需求、投产与产出的动态平衡,预计将使存货水平降低15%,有力推升企业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
在库存管理环节,国星光电基于AI算法筹备构建“动态混搭发货”模型,通过精准分析产品参数偏差,科学搭配不同档次产品,结合动态混编库存策略,以实现库存周转的最大化和零冗余目标。
在质量控制中,国星光电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在外观检测领域成功构建“智能检测-数据反馈”闭环模型,能够在毫秒间精准识别包括芯片线弧、LED整体外观等十余种缺陷,检测准确率高达99.99%,并实现24小时无人化检测,有效将生产线的良品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年节省人工质检成本超500万元。
国星光电还通过应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打造“智能财务大脑”。未来,这一变革将传统财务流程中票据处理等手工操作占比从60%降至近乎零,票据处理准确率提升至100%。
此外,国星光电还在办公自动化、供应链、物流、生产制造等多个核心业务板块,均已规划 AI 技术引入方案,各项目正分阶段稳步推进。
同时,国星光电的产品和技术还能为AI硬件赋能。如Micro LED可应用于 AR 眼镜等智能穿戴,具备超高亮度、超低功耗、超小尺寸及超高分辨率优势,提供出色视觉效果。智能模组可应用于智能家居、办公等领域,融合控制、感应与通信功能,支持场景化智能交互。
从生产增效到管理提质再到产品赋能,在AI竞逐的赛道里,国星光电正加紧发力,全面智改数转,激发新质生产力。
才聚沃土
“引育用留”激发创新持久动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筑牢“护城河”的关键基石。
今年以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广聚天下英才,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并大力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响应号召,广晟控股集团提出“广聚天下英才,晟启美好未来”的发展理念,以战略思维构建广晟人才工作新格局。
作为广晟控股旗下的创新尖兵,一直以来,国星光电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做实人才储备。公司现有员工4800余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757人(含博士13人),占比16%,关键人才100人,涵盖研发、质量、销售、生产制造、职能管理专业。
同时,国星光电还建立了管理、技术、技能三序列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和技术序列员工697人,其中入选省级人才计划3人,入围国家火炬计划1人;技能序列员工3206人,占本部员工总数82%,其中高级技师10人、技师49人、高级工325人。
人才雁阵效应日渐凸显的背后,国星光电的“引育用留”机制发挥关键作用。
国星光电形成了“引育用留”人才体系。
引才注入新动能。近年来,国星光电先后制定《高端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内部技术职称评定管理办法》《博士(后)福利待遇管理规定》以提高人才引进发展水平。近三年,公司引进本科及以上高层次人才650人以上。
育才锻造生力军。国星光电精心打造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人才研修班、管理培训班、“国星之光”大讲堂、技能人才培训班、“销售战狼训战营”等各类人才专项培训品牌,实施“百人·繁星计划”,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用才激励强机制。国星光电通过实施骨干科技人才工资总额单列,设立总裁奖励基金,将创新激励与业绩成果挂钩,近三年兑现科技创新奖励超600万元,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留才搭建多平台。国星光电已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校企业3+1实习基地、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等,让广大的科技人才能够在这里大展拳脚。
未来,国星光电将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育Mini LED、Micro LED技术研发、数字化、行业复合型人才,通过战略引才、系统育才、机制留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从专利制胜到抢占风口再到人才聚集,在创新之路上,国星光电不断厚植沃土、勇攀高峰。
来源 :南方+客户端
国星光电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国星光电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