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显示风云录
显示世界 · 2024-06-12
来源:迪思普研(DS Research) 作者:李雷广
河北省,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河北倚山傍海,陆海兼备,区位优越,背靠燕山和坝上高原,西倚太行,东濒渤海,环抱京津,北控朔漠,南跨中原,地接辽东。河北还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破局地带,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河北,进而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方向。
(本来是中国北部版图上依山傍海的区位优势,因中间两块的割裂与聚焦成了最大的劣势)
河北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秦皇岛、唐山等沿海城市为依托,以环渤海湾、环京津冀为重点,以石家庄、保定、邯郸等优势城市为带动,大力发展开放经济,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经过20年高速成长,到2012年,河北省经济规模已经达到4,919.97亿元,位居全国第六位。而到2023年,河北省经济规模为43,944.1亿元,位列全国第12位,排名较之十年前下降6位。
资料来源:曹保刚,刘邦凡:《河北省GDP发展历程、战略选择与“一体两翼”新战略》。
河北省在全国经济地位中的排名,主要还是受产业结构未顺应时代发展而造成的影响。在工业产值方面,河北省过于依赖钢铁等产业,如2022年河北省钢铁产业主营收入15,622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9.8%。横向对比其他GDP较高的省份,一般其电子信息产业都占有较高份额。而反观河北省,2012年,河北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2023年河北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5.8亿元。
河北省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开始发展CRT显示产业,是国内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省份。经过近四十余年的发展,进入到新型显示产业时代之后,已明显落后于国内众多显示产业发展集聚区的省份。
河北省部分显示产业企业:
CRT时代
1939年,全球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CRT电视问世,随后几十年开始了电视工业的大发展。
1958年上海工玻厂生产了第一只黑白玻壳,在成都773厂(1958年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正式成立,内部代码为773,如今为成都东郊记忆景点)大量生产;1970年成都773厂又试制成功第一个彩色显像管。然而,此时中国的玻壳技术仍然比较落后。
1978年,国家决定引进日、美先进技术,在陕西咸阳成立彩色显像管厂,生产玻壳和彩色显像管,这就是彩虹集团的前身。彩虹建设成功后,中国于1984年决定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全面引进技术,投资200多亿美元先后建设了七大彩管厂和八大玻壳厂,就此打下中国彩电工业的根基。
环宇
源自1970年的石家庄电视机厂是我国最早开发研制国产彩色电视机的企业之一,并最先进军国际市场。早在1974年,职工代表就抱着自己制造的两台性能良好的彩色电视机,到中南海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全国彩色电视机会战的成果。当时,北京电视机厂、上海金星电视机厂和长虹电视机厂也都曾派人到石家庄电视机厂学习取经。到1984年,市区交通图上就印着环宇彩电出口英国的广告,环宇电视在全国都是赫赫有名。
1985年,石家庄电视厂的环宇牌35H-5型、44H-1型电视机双双被列入全国十大名产品。1986年,当国内众多的电视机厂家纷纷参与国内市场角逐的时候,石家庄电视机厂则把目光瞄准国外,率先把彩色电视机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到英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创了中国电视机进入西欧市场的新天地,带动了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1988年“环宇”年产量达到40万台,仍供不应求。该厂当年实现产值2亿多元,利税4600多万元。
令人遗憾的是,环宇未能继续书写辉煌,1989年电视市场疲软后,该厂对继续发展电视产品信心不足,1989年后压缩了对电视这一主导产品的投入,却贷款两个亿投在空调器厂、覆铜板厂等多种项目,连连败北。且忽视“环宇”的名牌推进、品牌形象和信誉,忽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导致亏损达1.48亿元,负债2.96亿元,1990年代走过顶峰之后的环宇开始走下坡路,之后迅速衰败。
1996年石家庄电视机厂(环宇)加入宝石集团,2005年申请破产,2007年11月1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5)石民破字第00021号民事裁定书,宣告石家庄宝石集团电视机厂破产。
宝石
1970年5月,华北制药厂玻璃厂大瓶车间试产显像管成功,1975年2月成立华北制药厂显像管分厂,1981年划归省电子局,成为石家庄市显像管厂(即后来的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公司)。
1966年,四机部(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简称四机部,主要负责电子工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部门之一)决定北京电子管厂包建4402厂(春光电工厂),于同年5月由北京电子管厂成立包建筹备组,决定把本厂生产的框架栅管、高可靠管、超小型管、国防尖端配套仪器管作为4402厂主要产品,并支援了30多名技术骨干。4402厂到1970年动工建设,地点设在山西晋城市端氏镇。1985年12月-1986年1月,4402厂迁至河北省石家庄市,与石家庄显像管厂合并,称为石家庄显像管总厂。1993年1月,石家庄显像管总厂改组为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玻壳厂实行股份制改造,成立石家庄宝石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经河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由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原石家庄显像管总厂)、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中化河北进出口公司以定向募集方式共同设立石家庄宝石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石家庄宝石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证劵简称:宝石A。
2011年,东旭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对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同时成为宝石A的实际控制人。2014年,石家庄宝石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宝石A”变更为“东旭光电”。
新型显示产业时代
时间到2007年左右,随着海内外彩管企业的纷纷倒闭、停产,中国开始坚定向新型显示产业转型。
其实河北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也开始了液晶显示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液晶材料、液晶模组、基板玻璃、OLED面板等相关产业。
冀雅
河北冀雅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3日,由河北省液晶显示发展公司与香港雅伟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其中河北省液晶显示发展公司认缴出资1500万美元、香港雅伟投资有限公司认缴出资500万美元,在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
冀雅电子有限公司1998年即成为摩托罗拉的全球供应商,并逐步发展了包括摩托罗拉、美国联合技术、艾默生、LXD、三星、现代、LG、松下、海尔、联想、华为、长虹等知名企业在内的一大批重要客户群。冀雅营销网络遍及亚、欧、美三大洲,产品销往韩国、日本、中国台湾、菲律宾,德国、英国、法国、丹麦、意大利、荷兰、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巴西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5月22日,河北省液晶显示发展公司、河北中电进出口有限公司在河北冀雅电子有限公司办公室召开首次股东会,决定由河北省液晶显示发展公司出资1,900万元、河北中电进出口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共同设立冀雅(廊坊)电子有限公司。
2010年,冀雅受让上海广电旗下的上海海晶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股权,组建成为冀雅(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冀雅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在早些年,坊间曾有“南天马、北冀雅”的说法,但发展至今,二者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也许,冀雅再也不可能再有曾经的荣光。
东旭
东旭集团成立于1997年,早期为CRT设备供应商,国内市占率超过50%。2006年东旭主导设计出平板显示基板玻璃生产线全套图纸;2008年,由东旭主导设计、承建、参股并提供技术服务的我国首条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在咸阳彩虹建成投产;2009年,东旭的第一条5代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在郑州开工;2010年12月,由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研究院与东旭集团合资的成都中光电第一片4.5代0.5mm超薄基板玻璃良品下线;之后,石家庄旭新、芜湖东旭、东旭营口等多家子公司的基板玻璃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
作为国产基板玻璃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东旭也吸纳了当年宝石、安彩等企业的众多核心技术人员,得以从CRT向新型显示产业转型。
2014年,东旭收购宝石电子,证券简称由“宝石A”变更为“东旭光电”。
到目前为止,作为东旭当年的大本营、起家之地,当前石家庄拥有3座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相比其在芜湖等地的投资,这一发源地反而显得规模并不突出。
随着2019年东旭光电的股市爆雷,其经营也是越发艰难。公司为了化解债务危机,尽快走出经营困境,于2020年年初调整了战略规划,全力聚焦发展光电显示主业,剥离和减少非核心产业投入。从2019年至2022年,东旭光电净利润分别为-15.23亿元、-34.03亿元、-28亿元、-16.46亿元,深陷亏损泥淖迟迟不能脱身。至6月10日,东旭光电2023年财报仍未发布,根据此前的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亏损:100,000万元-140,000万元。
诚志永华
早在1969年,清华大学化学教研组王良御教授、廖松生教授等人就开始了液晶显示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并于1974年与北京地质仪器厂合作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块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TN-LCD),1977~1978年间采用全新的工艺成功地合成了苯基环已烷系列液晶材料,该成果于1980年通过鉴定,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这期间,形成了一支研究骨干队伍,开始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液晶材料的研究与生产打下了基础。
1987年4月清华大学化学系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三庄永生实业总公司合资兴办了石家庄清华液晶材料厂(石家庄诚志永华的前身)。该厂的技术骨干由清华大学化学系派出,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由公司统一管理。
石家庄清华液晶材料厂1988年4月试生产成功以后,逐步打开国内市场,结束了我国长期不能生产液晶材料的历史。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公司1993年投资建设石家庄厂的二期工程,1994年10月通过电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前身)验收,投入正常运行,年生产能力为5000公斤,后又通过技术改造,增加生产能力,使其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生产的经济规模。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诚志永华(Slichem)产品涵盖显示用液晶材料、OLED材料和新产品新技术等。公司总资产16亿元,员工700余人,旗下设立深圳分公司、武汉研发中心、合肥与台湾办事处等营销服务机构,营销辐射日、韩、台湾等地。
据迪思普研(DS 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23年国产TFT混晶出货约480吨,主要出货企业为诚志永华、八亿时空、和成显示三家。从历史渊源来讲,八亿时空、和成显示两家企业发展之初的技术、核心人才也均来自于诚志永华,同时也与清华大学化学系渊源颇深。
乐凯
乐凯前身是化工部第一胶片厂,创建于1958年7月1日,总部在河北省保定市,是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从1958年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乐凯走过电影胶片时代、彩色胶卷时代,实现了民族感光材料工业的从无到有,更曾获得“中国胶卷之王”称号,从数码时代开始,依据“成膜、涂层、微结构”三个核心技术,成功进军平板显示用光学薄膜领域。
建厂伊始,乐凯就生产出我国第一代照相软片、黑白电影正片、135民用胶卷,并将自己的航空航天胶片送上了人造卫星,逐步使企业发展成为我国电影胶片生产基地。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电视迅速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致使电影业急剧滑坡,这给以生产电影胶片为主的乐凯带来了严重危机。与此同时,“彩照热”在我国悄然兴起。在这紧要关头,乐凯抓住机遇,快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彩色相纸,并快速推向市场,打破了洋货一统天下的局面。公司也实现了产品结构从电影胶片向民用照相材料的快速调整。乐凯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1999年,深纺集团与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合资组建深圳市深纺乐凯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专业从事LCD(液晶显示器)用偏光片的研发、生产、销售。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乐凯通过资源整合、国际合作、强强联合,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2003年10月,乐凯和柯达正式确立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10月,新的TAC生产线在保定开工建设。2006年3月,“合肥乐凯工业园”在合肥奠基。“合肥乐凯工业园”项目共分四期,整体占地面积约1200亩。一期为LCD的聚脂薄膜生产线;二期为2条精密涂布生产线;三期为2条用于平板显示器材的薄膜生产线;四期为用于平板显示器材的其他功能薄膜生产线。
2009年6月,深纺集团收购中国乐凯胶片集团持有的深纺乐凯股份,并更名为“深圳市盛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至此,该公司成为深纺集团全资控股公司。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9月5日发布《关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重组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乐凯集团整体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源自河北省保定的乐凯,已在全国多地布局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安徽、辽宁、江苏、广东、福建以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在显示膜材料方面,产品包括光学PET膜、光学功能膜、功能性TAC膜、偏光眼镜用TAC膜、偏光片用TAC薄膜等。
维信诺
维信诺公司的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OLED项目组,持续专注于OLED领域。2002年建成中国大陆首条OLED中试生产线,2008年建成中国大陆首条PMOLED生产线,2010年建成中国大陆首条AMOLED中试生产线,2014年建成中国大陆首条5.5代AMOLED生产线,2018年在河北固安建成首条全柔AMOLED生产线,2020年建成合肥6代全柔AMOLED生产线。
2016年10月,借黑牛食品之壳上市后的维信诺在河北省固安投建维信诺(固安)第6代全柔AMOLED生产线项目。2018年5月17日,维信诺自主设计、主持建设的第6代全柔AMOLED生产线在固安启动运行。维信诺在固安建设的6代AMOLED面板线,是河北省内首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条显示面板生产线。固安面板产线占地1033.8亩,总体规划产能为30K/月玻璃基板,基板尺寸为1500mm×1850mm。整体建设分两期,其中一期已建设完成。
京东方
位于河北廊坊市固安工业园区的京东方(河北)移动显示技术有限公司,隶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时年京东方仅有北京亦庄的一条5代TFT-LCD面板线。
“一开始,京东方对于移动模组项目的选址,曾分别考虑过固安,和位于北京市平谷、亦庄等地。”固安凭借区位优势以及园区招商引资政策的加持,最终京东方的企业代表与廊坊市固安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1月24日签署《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显示系统项目入区协议》,项目落户固安(称为:M1项目)。
2006年4月,京东方移动完成了注册成立和京东方移动显示模组制造中心的建设,并于当年年底启动了量产。京东方固安项目,主营业务为手机用显示模组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客户群涵盖华为、OPPO、vivo、小米、三星电子、联想等国内外知名手机厂商。
2016年1月8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固安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三浦威特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及京东方(河北)移动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显示系统项目二期投资框架协议》(M2项目)。M2项目为“年产7263万片触控一体化显示模组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M2项目设计产能为780万片/月。
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最终固安还是输给了青岛,京东方显示模组项目整体迁至青岛。
(抛弃了固安的青岛厂)
2022年11月25日,青岛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点亮暨量产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标志着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青岛生产基地项目于2021年8月29日签约,10月13日开工建设,总投资81.7亿元,占地面积808亩,将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该项目为全自动模组生产线,包括3-8英寸移动显示模组、7-12英寸触控面板控制器模组、12-17英寸笔记本电脑显示模组,分为a-Si、LTPS、IGZO三种类型显示模组1.5亿片,主要生产应用于中小尺寸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显示器件,后续将延伸手机整机及设备自制业务。
围绕京东方项目,青岛市已集聚青岛光电产业园等12个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预计未来将有30家企业相继落户。下一步,青岛市将围绕京东方项目,靶向引进显示材料、显示芯片及关键生产设备等,不断壮大新型显示产业链,力争五年内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结语
回顾河北省显示产业的发展,在计划经济之时全国一盘棋,河北省尚分得一杯羹,早期CRT年代河北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到了市场经济主导的年代,河北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不温不火,没有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在本世纪初CRT全面向平板显示产业转型之时未把握好时机,且在后续国内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的几波浪潮中,除了维信诺落地固安的一条AMOLED面板产线外,均未再有更大建树。
在产业政策方面,虽然反复发布计划,但一直未强有力的实施、实现。
近年来河北省部分显示产业相关政策:
(规划年年制订,就是难实现)
任何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包括领导人、优秀人才。河北省显示产业一来没有强有力领导层(既包括政府领导,也包括企业的领头羊)主导,没有像合肥、武汉、成都等地领导人的魄力、担当和远见卓识,没有足够重视显示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足够支持,同时因区位原因在发展工业上也有诸多束缚;二来缺乏优秀人才集聚,河北高校教育资源的不突出,导致大批最优秀的高考考生到省外就读并留在北上广深等地,而因为产业不聚集、招商力度不足也未能有效吸引外地人才落地、外地企业投资建厂。
(对比 . 伤害.)
在没有强大电子工业底层基础的大背景下,河北省错失了一波又一波的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机会,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前路如何,仍难预判。希望一切好起来吧。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不喜欢
不喜欢
不喜欢
显示世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人划线
,选择留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