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芯第一股”+大陆集团!外资Tier1联手本土产业链成新风向
行家说动力总成 · 2023-02-10
2月9日,纳芯微电子官方公众号发文称,纳芯微与大陆集团和曲阜天博集团共同投资的陆博汽车电子宣布产品合作,双方就乘用车关键零部件轮速传感器本土化项目签署产品合作协议,开拓在技术与安全领域的深度合作,旨在共同推进我国汽车芯片的国产化进程,保障供应链稳健安全。
同日,大陆集团发文称,2月8日,大陆集团曲阜工厂二期项目奠基仪式在山东曲阜举行。新扩建项目将包含厂房、研发中心、办公楼、实验室、餐厅、仓储等基础设施,主要产品为轮速传感器、发动机传感器。
携手大陆 推进汽车芯片国产化
公开信息显示,纳芯微是一家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聚焦聚焦信号感知、系统互联、功率驱动三大方向,产品包括传感器、信号链、隔离、接口、功率驱动、电源管理等解决方案,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控制、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领域。
据悉,纳芯微与大陆集团此次签约的轮速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汽车车轮自身的转速,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自动变速器等控制系统的重要部件,对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至关重要。
对于纳芯微来说,与大陆集团合作不仅进一步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同时也扩大了自身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业务布局。
2022年4月22日,纳芯微作价230元/股登陆科创板,同时作为“车芯第一股”为人所知。但是从招股书披露信息来看,纳芯微在汽车电子的营收占比并不高。那么纳芯微“车芯第一股”的名号从何而来呢?
实际上,纳芯微经营产品的售价和利润,比车载AI芯片低得多,三类主要产品中,驱动采样芯片售价最高,平均3.8元/颗,信号感知芯片最低,平均0.18元/颗。在这类基础低端芯片领域,无论是巨头还是初创公司,都是走薄利多销的路线,所以在汽车电子方面的营收占比自然不高。
尽管如此,纳芯微凭借产品的高度通用性与基础性,还是覆盖了大量主机厂,目前产品已在比亚迪、东风汽车、五菱汽车、长城汽车、上汽大通、一汽集团实现批量装车,同时进入了上汽大众、联合汽车电子、森萨塔等终端厂商的供应体系。
加速布局 加码中国市场
2022年,“缺芯”风潮席卷全球汽车供应链,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以及出口量却再创新高,这背后离不开纳芯微等国产厂商搭建的强大本土供应链。因此,加强与我国汽车产业链企业合作,也成为了外资Tier1品牌的新风向:
2023年2月2日,博世与北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领域构建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
2022年12月15日,博世与宁德时代签署全球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
2022年6月23日,大陆集团公布其与地平线成立的合资公司大陆芯智驾的最新进展,称大陆芯智驾推出的800万像素的多功能前视摄像头及车规级AI芯片域控制器已拿到多家主机厂的项目定点。
2020年3月,采埃孚与图森未来宣布合作,计划共同研发量产L4级无人驾驶卡车系统。
此次参与合作的合资公司陆博汽车成立于2013年,现有产品包括轮速传感器、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EPB线束等。截至2022年10月,陆博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15%。
2022年11月17日,大陆集团陆博汽车与曲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大陆集团曲阜工厂的二期建设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2023年2月8日,二期项目奠基仪式举行,预计2024年初投入运营,以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他人都在看:
这次是真回国!法拉第未来FF91今日落地中国
最高投资35亿!这4个汽车半导体项目公布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