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市场“需,策,道,利”攻防一体

群智咨询 · 2023-01-05

收录于合集

核心观点

品牌壁垒高企,Top4品牌市占率超70%

市场需求-大盘萎靡,高刷大尺寸产品受青睐

品牌策略-多品牌运营,促成增量保利

渠道变革-线上/线下渠道双轨驱动

盈利变化-互联网盈利模式是把双刃剑

2022年末钟声已经敲响,步入2023年,回顾中国电视市场数十年变迁,几经起伏,并步入了存量竞争,市场变革迎来关键节点。

品牌壁垒高企,Top4品牌市占率超70%

经历了疫情三年的冲击,叠加海外输入性通胀带来的能源性消费高企,吞噬和削弱大众消费力;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忧患意识加强,消费观念转向理性保守;电视非刚性耐耗消费品需求持续走弱。群智咨询(Sigmaintell)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电视市场出货量将持续回落至3860万台,同比下降3.6%,2023年市场规模仍维持低位下探,短期难以期待需求强劲恢复。

存量市场,消费迭代需求占据主流,差异化且品质优异的好产品,满足消费者与时俱进的消费需求,成为市场和品牌讨论的永恒课题,也对品牌的产品理解、开发、制造、供应链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研究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品牌集中度大幅提升,包括海信、TCL、MI和创维在内的Top4品牌市占率达到72%,远超其他区域市场。现状如斯,回顾全年市场和主流品牌表现,群智咨询(Sigmaintell)认为有如下变化值得关注:

市场需求-大盘萎靡,高刷大尺寸产品受青睐

中国电视市场大盘需求维持4000万台以下的低位水平,但从产品结构变化角度看依然存在机会,低端产品需求并没有受低价促销刺激而恢复,反而65”及以上中端产品需求增势喜人,尺寸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尤其体现在高刷市场。电视整体成本下降带来的终端促销价格下调,正向推动了大尺寸、高刷产品市场的积极扩张,符合主力年轻消费群的消费倾向和大尺寸高热度的中国市场特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促销红利并没有体现在高端产品层面,包括OLED,8K在内的高端电视产品需求持续收缩,可见消费需求触达层面依旧受限。

品牌策略-多品牌运营,促成增量保利

为稳固品牌市场份额,强化品牌标签,多品牌运营策略成竞争利器。我们可以看到,海信、TCL、MI等均大力发展旗下子品牌,清晰子品牌定位,与主品牌在产品线布局上形成高低端搭配的发展策略。聚焦中低端市场和年轻Z世代消费群,关注贴合年轻人需求的游戏电视,音乐电视等细分市场,以主品牌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为依托,打造鲜活品牌标签,迅速提升市场规模,抢占需求高地。目前从市场份额上看,Vidda品牌凭借清晰产品定位和海信的开发制造能力以及渠道资源投放,稳居子品牌第一梯队;雷鸟持续加强中低端产品布局,成长势头迅猛,红米受到传统品牌策略挤压,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二者之间差距持续缩小,同属第二梯队。

但不论如何,得益于子品牌的市场运营,供应链成本和研发制造优势,共同筑高主力品牌市场壁垒,其他品牌难望其项背,这就促成中国市场从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的格局演化。

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有利有弊,没有了百家争鸣,产品和使用场景的推陈出新在一定程度上与主力品牌深度绑定,存在活力下降风险。

渠道变革-线上/线下渠道双轨驱动

线上-传统线上平台流量见顶,社交电商成新流量密码

受消费者购物行为习惯的转变,叠加疫情对线下实体的持续冲击,中国电视市场线上渠道比重维持高增长,截止2022年线上比重依然超过70%。但2022年传统线上平台流量见顶,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迅速崛起,与流量账号联动的“种草”情景高转化销售模式,分得更多流量关注,成为品牌线上销售渠道拓展的新宠。

线下-传统渠道走弱,品牌加码自营线下门店

国美、苏宁等传统家电卖场受疫情对线下消费习惯影响,自身运营陆续遭受困境,恐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中国主流品牌转向积极布局自营线下门店,落实线下体验,线上消费,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消费粘性。其中一线、二线城市更多关注大型购物卖场,凭借品牌全生态链产品布局,打造场景化销售模式;三四线城市下沉乡镇,寻找增量机会。目前海信通过线下“一城一店”策略布局,场景化营销模式带动高端产品需求增长;小米之家线下万店拓展,搭配全生态链产品陈列,稳定中国市场份额。相信伴随疫情影响逐步减弱,线下消费终将有序恢复,头部品牌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变化-互联网盈利模式是把双刃剑

互联网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企业加入到电视行业竞争中,品牌OTT增值服务营收(包含会员收入、垂直服务收入、广告收入)占比持续增加。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OTT集成服务收入达到78亿元,同比增速接近10%,发展前景确实值得期待,包括海信、TCL、小米、创维等主力品牌也重点布局该业务板块,通过硬件让利,扩大终端使用群,OTT增值服务实现流量转化和变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过度让利硬件,同样会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为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从电商平台平板电视消费者评价了解,消费者对于广告播放,会员收费不兼容等问题也出现越来越多的负向情绪。因此,如何保证消费者较好的使用体验以及合理优化OTT服务方式将成为品牌维持稳健发展的关键。

中国电视市场整体萎靡,亟待变革和创新。主力品牌应勇挑行业大旗,在企业稳健经营的同时,在产品开发,技术迭代等方面勇于尝试和变革,以“差异化”技术突破,改变思维模式,制定适合时代发展的方案,尽可能地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打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才能将行业带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群智咨询(Sigmaintell)认为:

(1)品牌应保持创新活力,倾听消费者真实产品诉求,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目前中国市场的大尺寸并不意味着产品“高端”化,面对消费者对电视产品个性化、智能化的需求,应努力推动尺寸升级与技术迭代、场景应用挖掘,过硬的产品品质才能真正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2)变革环境下主流品牌需保持“战略定力”和“稳健”经营,在充分研究用户、市场环境、供应链等核心要素变化趋势基础上,制定与品牌自身资源和目标相匹配的战略方向,并持续稳健的执行下去。

(3)优化互联网增值服务,挖掘和扩大软件盈利空间和发展潜能,兼顾消费者使用体验,争取实现软硬结合,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