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具出口持续下降,这个市场却挺住了!

广东LED · 2022-11-25

2022年11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4.62万亿元,同比增长9.5%,外贸继续保持平稳运行。10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5万亿元,增长6.9%。其中,出口2.07万亿元,增长7%;进口1.48万亿元,增长6.8%。

受外需加速回落影响,10月出口同比大幅下滑,下滑幅度显着大于进口,且呈现涨价量跌的特征。在9月开始的传统出口旺季中,集装箱运价指数大幅持续下滑,至年初已下滑50%以上,说明外需加速收缩。

前10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持续增长。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5.26万亿元,增长15.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2%。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1.23万亿元,增长20.9%。其中,出口6.38万亿元,增长21.4%;进口4.85万亿元,增长20.3%。

地产后周期出口下滑

1-10月灯具出口同比降2.2%

数据显示,1-10月,中国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出口额为2503.5亿元,同比下降2.2%。

根据微信公众号建行贵金属业务相关报告分析:单月出口增速转负主因为欧美需求走弱。2022年8月以来,中国向欧美出口显着走弱,向美国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3.8%、-11.6%和-12.6%;向欧盟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1.1%、5.6%和-9.0%。由于中国向美国和欧盟出口占总出口金额比重常年在30%以上,故两大经济体需求走弱显着拖累我国出口。欧美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后,10月家用电器、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等地产后周期产品出口金额同比继续大幅下滑。与之对应,受益RCEP协定,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速仍维持在20%以上,8-10月分别增长25.1%、29.5%和20.3%。

2022年10月出口灯具等商品量值表(美元值)

出口增长的品类特点趋于回归疫后常态。10月,农产品、钢材、船舶同比增速上行;汽车及底盘出口虽较上月下滑39.7个百分点,但仍处较高水平;成品油和箱包出口分别同比增长63.9%和19.7%,表现较好。出口较差产品突出的有三类:一是防疫相关的纺织纱线和医疗仪器,分别同比下滑9.1%和13.9%;二是地产后周期商品,家具、灯具和家用电器分别同比下降10.6%、15.7%和25.0%;三是服装、玩具等非必需品,分别同比下降16.9%和17.9%。

出口趋弱将是后续必然。当前,欧美需求回落仍在延续,叠加去年至今年上半年作为基期的出口高基数,未来半年至九个月,我国出口的单月同比增速仍将逐步回落。

表 1中国主要商品出口增速(%)

东盟市场表现坚挺

前10个月深圳对东盟灯具出口增长163.2%

近日,位于广东深圳的兆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加班加点装配一批计划出口的LED吸顶灯。

“五年前,我们出口的主要是球泡类照明产品,现在出口的主打产品智能化吸顶灯,深受消费者喜爱。”该公司负责人邵奎贤说,“目前公司的订单稳步增长,生产线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转。”

邵奎贤介绍,该公司生产的LED灯里的发光芯片,从设计到封装及SMT贴片都由公司自研自产,使得灯具整体生产成本降低了10%,同时,它的亮度、颜色、功率都可以用遥控器或手机APP调节,极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目前,该公司的订单还在稳步增长,排产已经排到了明年三四月份,其中日本市场增长迅速,目前15条生产线每天都在满负荷生产。

近年来,我国照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不断开发出智能化、科技化新产品,在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支撑下,逐步走出“低价走量”的出口模式,实现“量价齐升”。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深圳对东盟灯具出口27.3亿元,同比增长163.2%。

目前深圳出口的灯具主要销往东南亚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实施生效,也为照明产品出口提供了新机遇。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深圳对东盟国家灯具出口27.3亿元,同比增长163.2%。深圳海关为出口到东盟国家货物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56份。其中,为照明产品签发原产地证书49份,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强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为帮助辖区企业充分利用RCEP政策扩大进出口贸易,深圳海关通过“线上+线下”宣贯会、现场办事窗口等途径对RCEP原产地规则、降税安排等问题开展全方位宣讲,大力推广智能审核、自助打印、邮寄办理等便利化措施,保证进出口企业高效享惠。此外,该关持续推进“提前申报”等通关便利化措施,深化“属地-口岸”双向联动,为企业提供预约查验等监管便利措施,提高通关效率,全力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版权声明

编辑整理:GDLED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深圳海关、中国贸易报、读创、建行贵金属业务等

题图来源:网络图片

如对本文有疑问,可在本公众号后台留言,感谢您对GDLED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