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LiDAR市占过半,昔日“一哥”却不得不合并求生?
行家说动力总成 · 2022-11-09
近日,激光雷达制造商Ouster和Velodyne正式宣布合并,合并后市值约为4亿美元(约合29亿元)。据悉两家公司在合并交易完成之前,将继续独立运营业务。
据悉,Velodyne是开创了车载激光雷达的行业先驱,一度把握行业垄断权。而Ouster则是被海外资本看好的激光雷达创业公司,在网约车入局自动驾驶的浪潮中,也出尽风头,但今年以来,这两家公司无论股价、营收、还是现金流,可以说是不尽人意。
对于合并,Ouster首席执行官Angus Pacala直言“这个领域需要财力更加雄厚的公司,整合是必要的。”不可否认的是,两者合并之后,仍将聚焦车载激光雷达领域,这是极速增长的市场。
汽车市场将成激光雷达增长主要驱动力
日前,Yole Intelligence发布的《2022 年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应用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激光雷达整体市场仍将延续强劲的增长势头,年均复合增长率22%,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3亿美元(约合457.5亿元)。
另外2021年,全球用于汽车与工业领域的激光雷达出货量预计达30万台,市场规模高达21亿美元(约合152.5亿元),相较2020年增长了18%。其中无人驾驶出租车、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风能和国防等领域合计占据13%。
不过,随着汽车开始转向智能化以及高级别自动驾驶发展方向,激光雷达传感器越来越多地用于自动驾驶能力和安全性所需的复杂环境,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步发生改变。
朗玛峰创投合伙人李伟伟表示:“随着自动驾驶的政策支持落地,车企在这条赛道上的布局近期明显增加,纷纷将激光雷达作为主要的传感器。
彬复资本投资副总裁刘光皓同样表示:“激光雷达是高阶自动驾驶的必备传感器,在近年来技术路线阶段性收敛、工程化技术进步以及ADAS应用升级等要素驱动下,今年开始全球多家领先车企纷纷量产搭载,激光雷达正在开启规模化上车周期。
如乘用车领域,据悉2018年,奥迪还是唯一一家在其高端车辆上搭载激光雷达的汽车制造商;但自2021年以来,国外车企Lucid、雷克萨斯和梅赛德斯奔驰等纷纷集成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激光雷达,中国车企如小鹏汽车、蔚来汽车、上汽、比亚迪、长城汽车、威马汽车等也不甘落后。
除了备受关注的乘用车,自动驾驶出租车也是激光雷达上车比较多的领域。如美国、中国和欧洲在近几年涌现了多个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目的是将L4或L5级自动驾驶用于移动出行和运输服务中。如百度的Apollo共享无人车、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小巴 。
毫无疑问,激光雷达“上车潮”将极大地促进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汽车也将成为主要的市场驱动力。
禾赛科技、速腾智创市场占有率超一半
在全球激光雷达产业链中,国外企业具有先发优势。在2017年,法雷奥就成为全球首家开始为汽车量产激光雷达的公司,其第一代产品SCALA被奥迪A8高端轿车等车型采用。根据Yole Intelligence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ADAS激光雷达市场由法雷奥主导,基本找不到它的竞争对手。
不过,伴随着中国智能驾驶行业的强势崛起,国内目前已有一批优秀企业正逐步赶上外企,如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
禾赛科技作为国内激光雷达企业的代表,用机械旋转式“王牌”产品Pandar系列,获得了全球L4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近 60%的市占率,在加州路测排名最高的15家自动驾驶公司中,12家都采用了禾赛科技产品作为主激光雷达。
禾赛科技在ADAS领域再次领跑市场:远距明星产品 AT128 获得了理想、长安、集度、高合、路特斯等多家顶级主机厂旗下多款车型总计数百万台的量产定点,9月交付超过1万台,10月交付再次过万。
2021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占率(来源:Yole)
从2021营收排名来看,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仍是那些工业与测绘领域的供应商,总营收排名前五的公司都属于该领域。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汽车领域,禾赛科技是总营收排名全球第一的激光雷达公司。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禾赛科技也以绝对优势领先,以58%的营收占比排名全球第一,是第二名 Waymo 份额的两倍以上,以往该细分领域的领导者Velodyne跌至第三。未来,预计禾赛科技将成为自动驾驶出租车激光雷达市场第一大供应商。
2022年11月2日,禾赛科技正式发布面向 ADAS 前装量产车的纯固态近距补盲激光雷达——FT120,获得了来自多家主机厂超过100万台的量产定点,预计2023年下半年量产交付。
而速腾聚创在ADAS占据了16%的市场。截至2021年全球布局激光雷达相关专利超过700项。产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乘用车和商用车、无人物流车、机器人、RoboTaxi、RoboTruck、RoboBus、智慧交通新基建等细分领域,其中前装定点量产项目覆盖超跑、轿跑、SUV、重卡等各类车型,共计50余款。
其他人都在看:
最高营收135亿!20家汽车半导体企业Q3季报梳理
超3亿,又2起汽车半导体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