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337调查案终获胜诉,出海企业如何“硬刚”337?

广东LED · 2022-10-14

近期,美国337调查案件异常频繁,涉及产品非常广泛,虽然可能与LED行业不存在直接关系,但借由这些案件,LED企业也能得到相关应对337调查的启示。

美国ITC对户外和半户外电子显示器及相关产品启动337调查

2022年9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户外和半户外电子显示器及其下游产品和组件(Certain Outdoor and Semi-Outdoor Electronic Displays, Products Containing Same, and Components Thereof)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331)。

2022年8月19日,美国Manufacturing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Inc. of Alpharetta, GA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侵犯了其知识产权(美国注册专利号8,854,595、9,173,322、9,629,287、10,506,740、11,013,142),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韩国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f Yeongtong-Gu, Suwon-si, Gyeonggi-do, Korea、美国Samsung Electronics America, Inc. of Ridgefield Park, NJ、韩国Samsung SDS Co. Ltd., Seoul, Korea、美国Samsung SDS America, Inc. of Ridgefield Park, NJ、澳大利亚Coates Signco Pty Limited of Sydney, Australia、美国Coates Visual LLC of Chicago, IL、美国Industrial Enclosure Corporation d/b/a Palmer Digital Group of Aurora, IL为列名被告。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立案后45天内确定调查结束期。除美国贸易代表基于政策原因否决的情况外,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337案件中发布的救济令自发布之日生效并于发布之日后的第60日起具有终局效力。

立讯精密赢了!美国337调查事项已全部终结

9月13日早间,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立讯精密” )发布《关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公司开展 337调查的最终裁决结果公告》。

公告显示,2022年9月9日,据立讯精密获悉的ITC最终裁决结果表明, ITC确认初步裁决意见并终止调查,即立讯精密仅少数上一代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落入其中一件安费诺集团主张的部分专利权保护范围,该上一代产品先前已经不再出口美国,当前产品均已由现版本方案取代。

另外两件美国专利所涉及的其他指控产品, ITC确认立讯精密不构成侵权或安费诺集团主张的专利权利要求无效。立讯精密提出的现行设计/方案均已由ITC再次认定未对该三件专利构成任何权利侵犯。

至此,立讯精密涉及本次337调查事项已全部终结且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

此前,2020年12月1日,美国安费诺集团根据 《 美国 1930年关税法 》 第337节规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337调查。主要涉及三件美国专利分别涉及导电塑胶技术与端子横排注塑成型技术 。

从5个美国专利涉案到3个美国专利涉案

据悉,事情起源于安费诺于2020年12月18日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ITC提出的337调查申请。安费诺指控立讯精密及子公司东莞立讯精密有限公司、Luxshare Precision Limited、Luxshare-ICT Inc, Milpitas, CA在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电连接器与壳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Cages, Components Thereof,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e)侵犯其专利权。

立讯精密当时表示,经公司内部核查,共5个美国专利涉及本次337调查,分别涉及导电塑胶技术与端子横排注塑成型技术,均由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并应用于高速外部IO(input/output,即输入输出端口)连接器产品中。

彼时,立讯精密公告称,自进入高速通讯连接器领域以来,公司与安费诺集团在该领域的专利布局上各占优势,对彼此专利各有所主张,在获悉337调查事件后,其已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并聘请美国律师积极应对本次337调查。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目前有效专利共2064件,公司所有产品在新技术实施前,均开展了多重专利排查,以切实防范侵权风险。经初步判断,本次337调查对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立讯精密彼时如此预判该事件的影响。

2021年1月25日,立讯精密披露进展时称,1月22日获悉ITC就该案签发的两份通知:其一为调查通知书,其二为指定主审行政法官的通知。

今年3月12日,立讯精密进一步披露上述337调查案进展,称本次337调查牵涉3件美国专利,分别涉及导电塑胶技术与端子横排注塑成型技术。安费诺所称这两种技术方案主要应用于公司企业级外部高速IO连接器产品中。

初步裁决结果与最终裁决结果一致

此外,立讯精密还称其获悉ITC行政法官初步裁决结果,表明公司仅部分HSIO(High Speed Input/Output,高速输入输出)上一代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落入其中一件安费诺集团主张的部分专利权保护范围;另外两件美国专利所涉及的其他指控产品,ITC确认公司不构成侵权或安费诺集团主张的专利权利要求无效。公司提出的新设计方案均已由ITC认定未对该3件专利构成任何权利侵犯。此外,立讯精密称,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了针对安费诺集团相关专利的无效申请,其中,关于端子横排注塑成型技术的中国对应专利已经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该专利权全部无效,其他相关专利目前仍在无效审查阶段。

立讯精密当时表示,本次337调查为海关行政审查程序(或称准司法程序),不涉及任何专利损害赔偿问题,上述ITC初步裁决归属于其中一件专利部分权利保护范围内的公司部分HSIO上一代产品,直接出口至美国的销售额低,且该部分HSIO上一代产品已由新设计方案取代。新设计方案/当前设计方案均已确认未对该3件专利构成任何权利侵犯,同时,新设计方案/当前设计方案及相关产品已陆续通过客户验证程序。

“在公司现有应诉成效基础上,即便本次337初步裁决结果后续得到ITC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支持,对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也不会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立讯精密称。

今年9月9日,立讯精密再发公告称,获悉ITC最终裁决结果表明,ITC确认初步裁决意见并终止调查,即立讯精密仅少数上一代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落入其中一件安费诺集团主张的部分专利权保护范围,该上一代产品先前已经不再出口美国,当前产品均已由现行版本取代;另外两件美国专利所涉及的其他指控产品,ITC确认立讯精密不构成侵权或安费诺集团主张的专利权利要求无效。公司提出的现行设计/方案均已由 ITC 再次认定未对该三件专利构成任何权利侵犯。

记者就调查案的影响及后续联系采访立讯精密方面,对方回应称,以公告为准。立讯精密在公告中强调,公司涉及本次 337 调查事项已全部终结且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

立讯精密的启示

近年来,美国每年对华发起的337调查多达数十起,中国已成为遭受调查最多的国家。《2021年度中国企业应诉美国337调查综述》显示,2021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但全年立案数量仍高于2020年的48起,达到51起。而专利侵权可以说是中国企业涉案案由的重灾区。2021年,13家中国涉案企业就有11家涉及专利侵权案由。

加载失败

图一 2001年至2021年ITC立案的美国337调查数量表

在过去二十一年中,中国企业涉诉美国337调查产品多种多样。具体地说,2021年337调查涉及中国企业的产品包括集成电路产品、罐装容器开启装置、便携式电池启动器、墨盒、LED景观照明设备、高效甜味剂、休闲鞋、具有纳米结构的硅光伏电池、植绒拭子、光学外壳和组件、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服务器、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儿童床和婴儿车、视频处理设备、数字智能电视。

在过去二十一年中,中国企业涉案绝大多数的案由是专利侵权。2021年,绝大多数案件均涉及专利侵权诉由,有一件案件同时涉及专利侵权和商标侵权。另有两件案件分别涉及商业秘密和商标。

尽管近几年337调查被诉涉华企业数量上升,主动应诉也成为了中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的重要策略,除了立讯精密之外,大疆也获得了不发布禁令的胜诉结果,中兴通讯亦赢得了多起337调查。

立讯精密在应对美国竞争对手发起的337调查时曾多次发公告披露案件进展情况,表明“积极应对本次337调查”“本次337调查对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等积极应诉的态度,但立讯精密的股价还是因此受到波及。

值得关注的是,在回应“如何看待中国厂商在境外受到关于专利方面的防范和限制”问题时,立讯精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来春曾在日前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百分之九十的业务都是在境外的市场,所以意味着公司的人才也是全球化、流动化的,人才方面没有受到影响,但在海外投资上需要对风险做一些考量。”

而具体到业绩方面,目前看受到的影响仍有限。立讯精密2022年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收约819.61亿元,同比增长70.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7.84亿元,同比增长22.49%。立讯精密8月26日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1月1日至9月30日,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0.97亿元~约65.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49%~73.80%。

337调查半导体领域频发

资料显示,ITC是一个依据美国国会立法成立的、独立的联邦准司法机构。根据国会授权,国际贸易委员会拥有与贸易有关事务的广泛调査权,职责包括:①负责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方面的产业损害调查、特保案件调查、337调查以及332调查,公正客观地执行美国贸易救济法;②为总统、美国贸易代表和国会提供独立的、高质量的有关关税、国际贸易和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信息、相关分析报告与咨询;③维护美国协调关税细则(HTS)。

所谓的337调查也就是美国专门用来保护自家产品的一项调查。被调查的企业若是败诉,轻则赔偿大量专利费,重则相关产品全部下架。靠着这项调查,目前已有不少知识产权工作做得不到位的中国企业均被拦在了美国市场外。

就近些年美国发起的337调查来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报告显示,2019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起47起337调查案件中有27起案件涉及中国企业(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比2018年多8起,创历史新高。中国企业涉案量占比达到57.45%。27起案件中,共涉及中国企业117家,全部为被调查对象,比2018年多66家。

数据统计显示,在上述案件中,半导体电子器件和办公家具用品行业案件高发,其中半导体器件10起和办公家具用品行业9起。专利问题为主要诱因,涉及专利侵权的案件有24起,占比89.29%。

案件应对建议

1. 积极应诉,避免被认定为缺席被告

根据337调查案件的程序规则和在先案例,如果被告在初裁中被认定为缺席被告,则将被视为其放弃所有出席、送达文件和抗辩的权利。实践中,原告往往会发起即决裁决(简易裁决)申请以尽快获得调查结果。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若无相反证据,原告所主张的事实将被推定为真实的,该推定将极大程度降低原告的举证义务。同时,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原告的专利有效性可能不会被质疑和审查,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原告诉累,对被告而言十分不利。

2. 合理利用程序规则,向原告施加压力

为了加快案件审理速度、节省诉讼当事人的费用并保证各方获得公正裁决,2013年6月,ITC推出新的审判制度“百日程序”。该程序授权行政法官在案件开始后100日内对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事项进行裁决。

作为ITC提供的一种快速的证据开示、事实查明和裁决机制,“百日程序”旨在337调查程序中优先解决是否存在国内产业、专利是否有效等前置性问题。通过合理利用337调查的程序规则,向原告施加压力可能实现迫使原告撤诉或和解等目的。

3. 注重案件细节,寻找突破口

根据规定,337调查的原告需要举证证明满足“国内产业要求”,国内产业要求包括“技术要件”和“经济要件”两个部分。关于“技术要件”,对于每个被控侵权专利,原告均需证明其所提供的产品已实施其所主张的专利的至少一项权利要求。关于“经济要件”,原告须证明对于每一项其所主张的专利,美国国内均在“工厂和设备” “劳动力和资本”或“对于专利的开发”方面存在“实质性的”投资。被告可以通过证明原告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满足“国内产业要求”而获得有利判决。

4.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核心竞争力

如前所述,只有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才能占据更高市场份额,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在研发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对于自主知识产权及时申请专利、商标等保护。同时,在产品出口前了解该国境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自主完成该国相关知识产权、相似企业及类似产品检索,确定不存在知识产权冲突后再出口,以免诉累。

版权声明

编辑整理:GDLED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海关总署、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等

题图来源:微信公共图库

如对本文有疑问,可在本公众号后台留言,感谢您对GDLED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