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显示产业七大趋势
群智咨询 · 2022-09-01
1
2022年市场指数跌至低于2015年水平,2023年将小幅回暖,整体市场预计2025年全面复苏
2022年以来,随着后疫情期来临,各大区域市场需求开始理性回落,包括智能手机、NotebookPC、 Monitor以及TV在内的消费电子主流应用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货下滑。从群智咨询市场指数(Sigmaintell Index)来看,2022年整体消费电子市场指数回落到97,比2015年更低的水平(以2015年基数为100)。其中,智能手机和TV市场指数均为92,而笔记本电脑(Notebook PC)和显示器(Monitor)市场指数为138和111,仍高于历史同期水平。
受到去库存周期的影响,面板市场指数的波动更为显着,预计2022年全球主流应用面板市场指数回落到87(以2015年基数为100),其中尤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回落较为明显,而以车载、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新能源和混合办公模式的新场景应用的市场指数分别维持在150和128的较高水平。究其原因,始于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2015年达到高峰后,使得智能手机进入了存量替换市场。而始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和“碳中和”行动,正在加速“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办公模式”的渗透,进而推动相关市场指数呈现不同表现。短期来看2020~2021年的疫情红利带动整个大尺寸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高峰;而2022~2024年的“后疫情期”,大尺寸应用面板的整体需求将在高位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但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计,到2025年将迎来新一轮换机需求。具体到2023年来看,整体需求将有小幅恢复,但恢复力度较弱;然而Notebook面板和车载面板出货预计将获得增长。
2
产能供应:普调稼动率,2022年下半年大尺寸LCD面板总投产面积将同比减少超30%
为应对短期需求疲软和供应链深度去库存影响,全球主要面板厂商稼动率有不同幅度的调整。进入三四季度,随着主流面板价格下降至现金成本以下,面板厂商纷纷加大减产力度,2022年三季度,全球显示面板的整体产能稼动率跌破70%。以京东方(BOE)为例,其加大了G8.5和G10.5等高世代线的减产力度,高世代稼动率来到70%左右。群创也进一步扩大主力产线的减产幅度,其总体稼动率降至59%。分应用来看,预计2022年下半年Notebook面板产线稼动率将来到历史性的低位60%左右,TV面板产能稼动率也下降约30%。而从长期策略来看,面板厂商尤其是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对于LCD新产能的投资力度也在明显放缓。
2022年下半年,面板行业将处于史上最严峻的周期低谷中,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计,面板厂商还将继续扩大减产幅度,当前也唯有继续减产才能有利于缓和供过于求的供需关系,减缓和推动面板价格止跌。在亏损持续扩大的背景下,2023年何时能恢复产能将取决于需求恢复以及供需关系的缓解时间。
3
产值:2022年显示面板产值将遭遇10年来最大波动,预计2023年将小幅回升
2021年,疫情红利带动整个面板产值实现了20.5%的同比增长。但2022年面板价格失速下跌,上一年的涨幅全部跌回,甚至绝对价格已低于2020年水平。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测,2022年全球显示面板产值将下跌21.4%。面对如此巨大的短期波动,我们认为维持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避免面板供需及价格过于剧烈波动,是面板产业链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
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计2023年面板产值会有约5.5%的小幅增长。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一方面将来自Notebook和车载面板的增长需求;另一方面在面板厂商持续控产的前提下,预计2023年TV面板产值也将有小幅增加。
4
大尺寸市场:“马太效应”重现,大者更大,强者恒强
2022年,从大尺寸面板市场(notebook、monitor和TV)来看,各面板厂商的策略和市场表现分化,头部厂商表现稳健,腰部厂商激进前行,中小面板厂商表现则低于预期,市场重现“马太效应”。
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测数据显示,全球大尺寸面板市场中,前五大面板厂出货量份额将从2020年的76%提升至2022年的81%。其中,中国大陆厂商京东方(BOE)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健增长、TCL华星(CSOT)在激进的产能扩增和市场策略推动下,市场份额呈积极增长态势;惠科(HKC)在TV应用领域的达到了稳居第三的水平,但作为面板的后来者,其在整个IT应用领域的竞争力相对薄弱,notebook领域出货同比下降,monitor增幅也受到需求下滑的抑制;中国台湾面板厂商在总体市场策略和产能投资方面相对保守,在整个大尺寸领域的规模优势正在逐步弱化,未来将走向产品的细分化或高端定位;韩厂则选择在LCD领域逐渐退出,在OLED领域逐步发力。LG显示(LGD)在TV应用面板出货中持续增加OLED占比;三星显示(SDC) OLED Notebook、monitor以及TV面板的出货未来也将呈现逐步增长态势。
5
OLED投资:面板厂将落地高世代OLED产线投资,并推动技术多元化
2022年,LCD面板产能转降,OLED面板产能保持增长。整体来看,OLED产线投资方向上将有较大转变,一方面是从低世代线向高世代线转移,另一方面是将呈现技术多元化的特点。
从全球的产能格局来看,中国面板厂商在LCD领域占据绝对竞争优势,产能占比超过70%。但是更多的要关注到OLED领域依然还是以双韩厂商为绝对主导。双韩厂商尤其是三星显示(SDC)在小尺寸领域保持领先优势,同时其对高世代面板产线,特别是G8.5代线的投资步伐也在加速,预计到2025年双韩厂商在OLED面板领域的整体占比依然还将维持在70%左右。虽然中国面板厂商也在积极赶超,但短期来看,与韩国厂商相比还有差距。
6
高刷新率面板出货量将稳定增长;可折叠智能手机需求将保持较大增长
群智咨询(Sigmaintell)对全球消费者习惯的调研数据显示,高刷新率成为满足消费者娱乐属性、办公属性产品升级需求的重要方向,高刷新率的显示产品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加上全球面板厂商以及整机品牌厂商的积极布局,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计未来几年无论是在TV、monitor,还是在notebook领域,高刷新率产品都将迎来可期的增长。
小尺寸方面,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市场,换机动力不足,但折叠手机正在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在全球主要手机品牌的积极布局和策略带动下,预计折叠手机的需求维持高速增长,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测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折叠手机的出货量将超过5000万台。
7
面板厂商应降本增效,同时找准定位,提高御寒能力
在行业处于低谷的背景下,群智咨询(Sigmaintell)认为,一方面,面板厂商应积极推动成本和效率改善,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
从对于各面板厂商的获利情况的分析来看,中电熊猫(CEC-Panda)、LG显示(LGD)、友达(AUO)、群创(Innolux)、日本显示(JDI) 在2019年都遭受了巨额亏损,但在经历了2019年的下降周期之后,中国台湾面板厂商做了很多降本增效举措,包括产能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目前中国台湾面板厂无论在成本方面,还是在技术和产品组合方面,都建立了相对竞争力。
另一方面,群智咨询(Sigmaintell)研究认为,具备较强抗周期波动风险能力的面板企业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做大做全,另一类则是做小做精。
大而全的代表是京东方(BOE)。京东方依托规模竞争优势及多品类协同发展优势,其整体获利能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即便其TV面板的出货面积在内部占比达到66%,但从营收来看,TV面板的营收占比只有25%,而手机、notebook和monitor等应用有均衡的份额。所以即使单一TV市场需求不佳,价值下滑,获利性不足,但仍可通过多品类之间的协同来抵御下滑。
小而精的代表之一则是三星显示(SDC)。三星显示主要聚焦OLED领域,得益于其深耕OLED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其营业收入及利润率的表现都非常强劲。虽然今年其TV面板出货占比依然偏高,但是从营业收入的占比来看,TV面板的占比仅5%左右,其主要利润都是来自小尺寸OLED产品,在小尺寸OLED领域竞争力保持着绝对优势。
在目前整个面板行业寒冬下,各企业不应再靠单纯的价格竞争来提升份额,应结合自身情况,找准定位并构筑符合自身条件的竞争力,真正提升御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