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要起飞?除了小米,还有这些企业也在布局

广东LED · 2022-01-10

Micro LED 是最具潜力的显示技术,未来应用空间巨大,多家厂商加速布局。

小米入股Micro LED企业思坦科技

据企查查显示,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坦科技”)股东新增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本增加至2087.7194万元,小米认缴出资额约为104万元,持股比例为5%。

据悉,思坦科技成立于2018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刘召军,经营范围包括显示驱动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发光显示模组的研发、销售等。公司官网介绍,思坦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Micro-LED技术开发、生产销售的企业,以解决Micro-LED技术与产业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当前建有Micro-LED中试生产线,具备2英寸至6英寸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的中试能力。

智慧芽数据显示,思坦科技目前共有230余件已公开的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50%。从技术上看,该公司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显示面板、显示系统、晶圆等技术领域。

TCL华星与三安厦门合资公司Micro-LED项目开工

1月4日,厦门市2022年新年开门红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七二五所厦门双瑞新材料产业园(二期工程)开工活动在火炬(翔安)产业区举行。

与七二五所厦门双瑞新材料产业园(二期工程)一并列入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含同翔指挥部)2022年第一季度开门红集中开工项目的还有:厦门市芯颖显示科技有限公司Micro-LED技术研发项目、天马220kV专用变电站进线二期工程、海辰锂电110kV变电站及进线工程。4个项目总投资共约15.2亿元,涵盖产业项目和配套项目,呈现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特点,将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其中,厦门市芯颖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将在火炬荟智空间建设Micro-LED研发平台,项目总投资3亿元,计划购置Micro-LED巨量转移、键合(Bonding)、检测及修复等设备,致力于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的研发及Micro-LED显示项目的产业化。

据悉,厦门市芯颖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由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和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创建,专注于新型Micro-LED显示工程化的技术研发,实现Micro-LED显示的商业化规模生产。芯颖显示Micro-LED技术研发项目也将进一步完善我市平板显示产业链配套,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总投资15亿元,华灿光电加码Mini/Micro LED项目

近日,华灿光电发布公告宣布,为了进一步践行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发展战略,落实产业整体发展布局规划,满足未来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华灿光电(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子公司”)与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新型全色系Mini/Micro LED 高性能外延与芯片的研发及生产化项目投资协议》。

公告显示,该项目拟由华灿光电通过自筹资金投资建设,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流动资金7.5亿元,计划项目建设周期为四年。项目拟选址于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晨丰公路28号的苏州子公司现有厂区。

华灿光电表示,本协议的签署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布局,推进公司新型高性能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化有利于拓展未来发展空间,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通过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支持,降低公司整体运营成本,助力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此外,本协议的签订对2021年度公司经营业绩及长期收益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Snap收购Micro LED厂商CP Display

近眼显示技术专家、AR硬件/软件企业Rave首席科学家卡尔·古塔格(Karl Guttag)日前在博文中宣称,多个消息源向其证实Snap已经收购专注于为增强现实提供LCoS硅基液晶和Micro LED等微型显示器技术的厂商Compound Photonics US Corporation(CP,也称为CP Display)。不过,未知具体的金额及其他细节。

Snap近年来正积极进军增强现实领域。除了在旗下社交应用Snapchat大力推广AR滤镜之外,这家公司同时在挖掘硬件端,包括不断迭代研发Spectacles智能眼镜和以5亿+美元收购AR波导显示厂商WaveOptics等等。

所以,Snap收购Compound Photonics或许不会令人感到过于意外。若属实,Snap的波导方案可以利用Compound Photonics的光学引擎开发能力,同时在Micro LED显示器或LCoS显示器方向进行选择。

据悉,CP Display是增强和混合现实 (AR/MR) 紧凑型高性能微显示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其 MiAC (Micro LED创新促进中心)是世界上第一家致力于加速亚 5 μm 像素单片集成 Micro LED 显示器上市时间的业界知名晶圆厂,以满足大众市场对 AR/MR 和智能可穿戴设备不断增长的需求。

据了解,CP Display的MiAC 的工艺方案是将基于 GaN 的 microLED 阵列外延晶片与采用 CP的Intellipix? 的先进 CMOS 背板阵列晶片单片集成驱动技术平台。通过利用 CP 在制造 3 μm 像素高性能微型显示器方面的丰富经验及其战略合作伙伴的新一代制造解决方案(包括 CMP、混合晶圆键合、计量和封装),MiAC 的合作将加速新兴精细像素间距 microLED 阵列的集成成紧凑的微型显示模块。这种多学科方法简化了创新和开发周期,以快速生产出具有 AR/MR 近眼应用所需性能的可操作微显示模块。

MiAC 推出的0.26 英寸对角线 1080p 分辨率背板的产品配置空间彩色 RGB microLED 显示器,集成显示驱动 IC 以接受行业标准 MIPI 输入。

另外,据Micro Display发现,CP Display还与Axus共同整合Micro LED晶圆级技术,以量产CP的2μm、1080P Micro LED显示器,用于下一代AR眼镜。

对于Snap收购Compound Photonics,古塔格认为主要的驱动因素是LCoS,而非MicroLED,因为用于波导的MicroLED在成为消费类产品之前尚需多年时间。不过,微软曾评价LCoS难以做大视场,所以HoloLens 2没有选择LCoS,而是采用MEMS微电子发射显示器。

另外,古塔格认为Snap在社交领域的老对手Meta的大肆收购同样影响和刺激了公司的策略。他表示:“我认为Meta买下Plessey的MicroLED产能大大刺激了Snap收购WaveOptics。数周前Meta又收购了Imagine Optics,而现在Snap则收购了Compound Photonics。”

目前,Snap和Compound Photonics未就所述报道进行任何置评。

日本东丽与信越化学合作研发新一代Micro LED量产设备

外媒报导,日本东丽(Toray)与信越化学(Shin Etsu)携手合作,研发新一代 Micro LED量产设备,可将关键制造过程减少多达16%,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以大型显示器(如大尺寸电视)为例,若使用此一新设备,原本需要6小时的作业时间将减为1小时。

图源:信越化学

Micro LED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只不过目前量产成本仍十分高昂,成为其普及障碍。日经亚洲报导,Micro LED成本被视为普及面临的难题,举例来说,三星今年推出110英寸的Micro LED电视,售价约1,6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9.34万元),这虽然不能作为市场基准价格,但若以60英寸的4K电视来看,仅LED元件就需要约4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23万元)以上。

报导指出,Micro LED电视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价格,原因在于其材料与漫长的制造过程;而为了解决此一挑战,东丽与与信越化学联手合作,开发新一代的生产设备,以提高Micro LED生产效率。

据了解,东丽新开发的设备采用半导体测试设备技术,使用雷射转移技术将Micro LED元件转移至基板;同时,在转移前会先通过独特的荧光检测技术,找出瑕疵品后加以剔除,以减少修复工作。

至于信越化学推出的设备,则是采用与东丽相同雷射技术,用以提升LED切割、安装效率。以50英寸的4K显示器为例,Micro LED的转移和安装程序只需约15分钟。

报导表示,东丽称通过这些新设备,可以大幅提升Micro LED量产效率;而新设备的价格约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16.8万元-2792万元),计划在2025年度争取到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9亿元)订单,若包含专用材料等相关产品在内,则是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8亿元);目前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和韩国的面板厂商与研究机构皆在进行洽购。

大族激光: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正在验证

2021年12月31日,大族激光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答问题时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正在验证过程中,但是尚未完成最终交付。

大族激光还表示,目前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依然是行业专机和极限制造。未来会把生产研发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脉冲激光器、中低功率CO2激光器、紫外及超快激光器、高功率激光聚焦头等通用元件及行业普及产品推向市场。

此前大族激光显示与半导体官微就报道过,大族激光自主研发生产的国产首台量产Micro-LED巨量转移设备已经进驻辰显光电,该设备不仅可以保证巨量转移过程中不对芯片造成损伤,而且还保证Micro-LED转移落点精准,位置精度达到±1um;转移效率可达2kk/h—100kk/h。

这无疑是我国国产激光装备的一次重大突破。一旦Micro-LED巨量转移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我国的LED显示技术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版权声明

编辑整理:GDLED

资料来源:科技新报、厦门日报、Micro Display、华灿光电、信越化学、大族激光等

题图来源:信越化学

如对本文有疑问,可在本公众号后台留言,感谢您对GDLED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