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SiC!长城汽车入股同光股份

化合物半导体市场 · 2021-12-31

抢滩SiC!长城汽车入股同光股份

在SiC碳化硅产业欣欣向荣之际,供应链厂商积极掘金,而在SiC的下游应用汽车领域,车企同样躁动不已。

为了推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强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多车企加入了布局SiC市场的行列。除了特斯拉、比亚迪、北汽、小鹏、蔚来等之外,长城汽车也开始切入这一市场,并加大了布局力度。

Source:拍信网

同光股份SiC技术领先,长城汽车战略领投

昨(29)日晚间,长城汽车宣布与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光股份”)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正式进军第三代半导体市场。

据了解,同光股份成立于2012年,原名是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司,2021年12月28日更名为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同光股份依托中科院半导体所,致力于SiC单晶衬底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内率先量产SiC单晶衬底的制造商之一,也是国际上少数同时掌握高纯半绝缘衬底和导电型衬底制备技术的企业。

技术和产品层面,同光股份聚焦高纯碳化硅原料合成、缺陷控制、杂质含量、产品优良率等关键技术,已建成一条技术先进、产线完整、自主可控的SiC单晶衬底片生产线,产品包括4英寸、6英寸高纯半绝缘型以及导电型SiC单晶衬底材料。其中,6英寸N型SiC衬底已取得关键工程化技术突破,达到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芯片的应用标准。

产能方面,同光股份于2020年3月22日在河北保定涞源县投资10亿元建设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项目,布局单晶生长炉600台。

2021年9月5日,该项目正式投产,预计2022年4月实现满产运行,届时可实现年产10万片直径4-6英寸SiC单晶衬底,预计年销售收入5-10亿元。

未来,同光股份还规划建设2000台SiC晶体生长炉生长基地和加工基地,预计SiC单晶衬底年产能将可达60万片。

融资能力方面,同光股份自2020年以来已累计完成了B轮、C轮、C+轮、D轮融资,推进了扩产项目的建设进程及新一轮产能扩张计划,同时也推动了SiC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

本次同光股份再获得长城汽车领投,保定产发及钧犀资本联合投资数亿元入股,将进一步推进公司SiC产业的发展,促进SiC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长城股份表示,此次投资同光股份,深入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领域,符合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规划,有利于加快同光股份的研发和扩产步伐,更有助于产业突破壁垒。

Source:拍信网

新能源汽车赛道,SiC势不可挡

在“双碳”目标的大力践行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驶入高速发展的赛道。据统计,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渗透率达5.4%。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330万辆,渗透率达13%左右。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都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按照长城汽车的2025年战略,到2025年,长城汽车将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元。

而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耐高温、耐高压、高功率、低能耗等优势,既可满足新能源汽车对高压、高功率密度、缩短充电时间及延长续航里程等的需求,也符合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可以说,SiC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已势不可挡。

目前,特斯拉、丰田、福特、比亚迪、保时捷、奥迪、现代、小鹏、蔚来等均有车型采用了SiC技术,未来,各大车企还计划采用性能更加强大的SiC产品(如800V SiC逆变器),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新能源汽车采用SiC技术。而长城汽车此次通过入股SiC领先技术厂商同光股份,也顺应了行业发展的潮流。

实际上,在长城汽车发布的2025年战略中,大算力芯片和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已被列为其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长城汽车提出,未来要结合SiC、大算力芯片、信息融合等核心技术,在智能化以及新能源领域加大投入;在产品应用方面,由长城汽车全新孵化的独立运营品牌沙龙汽车发布的首款高端车型机甲龙已应用了SiC产品,后续的系列车型也将规模化的应用SiC产品。

长城汽车表示,本次投资同光股份将加强长城汽车对SiC产业上下游、器件应用的布局,同时进一步促进双方的融合发展,并加速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国产化推进。

不难发现,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车企积极布局SiC技术,SiC的需求将显着增长,SiC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速度也将大幅提升。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升高,以及整车架构朝800V高压方向迈进,预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对6英寸SiC晶圆需求可达169万片。(文:化合物半导体市场 Jenny)

TrendForce集邦咨询是一家横跨存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晶圆代工、光电显示、LED、新能源、智能终端、5G与通讯网络、汽车电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球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公司在行业研究、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评估与可行性分析、企业咨询与战略规划、品牌营销等方面积累了多年的丰富经验,是政企客户在高科技领域进行产业分析、规划评估、顾问咨询、品牌宣传的优质合作伙伴。

上下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