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亿收购北京芯能60%股份,户外运动龙头跨界Micro LED胜算几何?

广东LED · 2021-09-23

2.6亿收购北京芯能60%股份,户外运动龙头跨界Micro LED胜算几何?

A股上市公司再现跨界布局LED相关领域,这次是一家户外用品龙头企业。

探路者2.6亿收购北京芯能60%股份

9月21日晚间,国内户外用品龙头企业探路者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6亿元收购上海芯奉持有的北京芯能的60%股权,交易完成后,北京芯能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公告显示,嘉兴源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嘉兴源阳”)、厦门曦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厦门曦煜”)拟以合计8.66亿元收购北京芯能20%股权。

截至公告日,探路者已向亚腾香港支付2200万元的交易保证金,公司将分两期以现金方式向转让方支付剩余交易价款2.37亿元。

为何要收购一家芯片公司股权?

据悉,探路者由盛发强与王静创立,2009年登陆创业板上市。自1999年1月创立以来一直深耕男装、女装、鞋子、背包、装备等户外用品市场。2015年后,随着国内户外用品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激烈及疫情蔓延等因素,近年来公司户外用品主业的销售业绩有所下降。

财报显示,2020年,探路者整体营业收入已从2016年的28.79亿元降至9.12亿元,净亏损2.75亿元,同比暴降343.11%。2021上半年净利润1424.2万,上年同期为-1.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根据公告,此次交易标的北京芯能成立于2019年10月,主营业务定位为LED显示驱动IC设计和大型显示屏用Mini LED产品的生产。当前主要为 LED 显示领域有芯片研发需求的企业提供设计和技术服务,未来将主营业务转型为从事 LED 显示领域的集成电路自主研发以及芯片封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公告显示,自2020年以来,标的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北京芯能实现营业收入209.32万元,收入规模尚小暂且不论,该公司当年亏损1356.62万元。

进入2021年,北京芯能不仅持续业绩亏损的状态,其负债规模也大幅度攀升。公告显示,2021年1月-5月,北京芯能实现营收158.14万元,净利润亏损513.61万元。截至5月31日,北京芯能总负债2445.58万元,总资产3986.25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1.34%。

显然,探路者此次收购芯片企业,属于跨界收购。为什么要收购一家芯片公司股权?9月22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探路者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公司实控人李明、总裁何华杰都拥有芯片行业从业背景及管理经验,此次收购符合国家支持半导体芯片产业相关政策,有利于发挥和整合各方优势资源。”

据悉,今年2月26日,探路者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李明。公开简历显示,李明曾任紫光国微董事长、紫光集团联席总裁,目前是北京通域合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而何华杰曾任紫光集团副总裁。

借收购切入Mini/Micro LED产业

资料显示,目前,上海芯奉、上海芯镇和国域科创分别持有北京芯能60%、30%和10%的股权。此外,于2009年7月成立的株式会社Silicon Inside(简称“SI”)是北京芯能全资子公司,也是其核心资产。其主要业务为IC设计与开发,主要产品LED驱动芯片,包括Mini LED直显和背光的IC产品、Micro LED的背板IC、压力触控IC。

公告显示,北京芯能目前Mini LED直线及背光驱动芯片及PKG模组产品已经研发完成,预计在2021年完成产品流片及验证。在中韩两国已有客户积累并与客户进行联合产品验证及导入,包括三星、LG,TCL、海信、聚飞科技、利亚德、雷曼广电、易美芯光、芯海科技等。Micro LED及与之匹配的巨量转移等技术,公司正在按计划进行研发当中,预计2022年发布相关产品。

探路者表示,公司积极布局显示驱动IC领域,捕捉行业前沿技术机会,切入下一代显示技术——Micro LED领域,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顺应终端市场需求;同时,该领域相关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附加值,因此,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改善资产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和提升未来盈利水平,因此,本次交易是合适且必要的。

探路者表示,本次收购北京芯能符合国家支持半导体芯片产业相关政策,有利于充分发挥和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在Mini LED迎来商用元年之际,迅速切入该领域并抢占技术高点。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涉足显示驱动IC设计、研发、芯片封装产品等领域的新业务。

此外,探路者未来或将进一步增强对北京芯能的控制。根据探路者与相关方签署《业绩补偿及业绩奖励协议》,约定北京芯能2021年度合并报表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7030.17万元;2021年度合并报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不低于0元;2022年度及2023年度合并报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597.45万元及1.72亿元。

依据以上业绩承诺,探路者与嘉兴源阳、厦门曦煜签署《股权出售权协议》,约定在北京芯能业绩承诺期最后一个年度的专项审计报告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嘉兴源阳、厦门曦煜有权要求探路者购买其各自持有的部分或全部北京芯能的股权,转让价格按照评估机构对嘉兴源阳、厦门曦煜所持北京芯能股权的评估结果的80%确定。

另外,探路者与上海芯镇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芯镇)签署《股权出售权协议》,约定在北京芯能业绩承诺期最后一个年度的专项审计报告出具之日起6个月内,上海芯镇有权要求探路者购买其持有的北京芯能20%股权。

不过,探路者在公告中也指出了几点风险,包括交易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整合风险、市场风险导致业绩承诺不达标及后续少数股权收购义务的风险等。探路者方面坦言,标的公司属于高科技前沿项目,且受疫情和并购进程等因素影响,目前尚未盈利。如果未来市场竞争环境加剧和技术变迁,标的公司的经营情况未达预期,可能导致业绩承诺无法实现。本次交易完成后,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形成一定金额的商誉。

跨界收购,是福还是祸?

在“多元化”浪潮下,资本市场的跨界收购在近几年十分频繁,对于出钱收购的企业来说,可以跳出自己所在的行业圈子,到新市场里寻找商机,公司估值也会上一个台阶。对于被收购的企业来说,除了分得一大笔并购款,给自己找的新东家因为是门外汉,公司高层也不担心被权力架空。这种双赢的局面让跨界收购风生水起,尤其是传统产业跨界收购互联网和文娱行业,不仅收购费出的爽快,还给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过“隔行如隔山”,跨界收购相对于同业并购而言,有着更多的不可控性以及更大的失败风险。

就如有行业人士对于这桩收购案分析,目前北京芯能参与的招投标项目主要为大型显示屏用Micro LED封装项目,属于产业链中游封装环节。而目前国内封装大厂:国星光电、鸿利智汇、聚飞光电、瑞丰光电等企业的毛利率在不断下跌,虽然Mini/Micro LED等新利基市场广受青睐,但产能没有完全释放,北京芯能在其中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是否能把体量做大,把规模做起来也仍是未知数。此外,封装企业身处产业链中端,对上游材料价格和下游供需影响明显,这些问题能否很好地解决也都是难以预料的。

进入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产业,收购一家成立仅两年、仍未盈利的企业,很难说到底是福还是祸。不过中国古语有云“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近年来处境本就艰难的探路者如果能借此机会进驻泛半导体产业,并在中游封装端站稳脚跟,对我国泛半导体产业以及其他身处转型困境的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但如果仅因为行业热度高企而进场博取一份红利,那这无疑将是探路者另一次失败的转型探索。

版权声明

编辑整理:GDLED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封面新闻、芯闻交叉口、探路者公告等。

题图来源:网络图片

如对本文有疑问,可在本公众号后台留言,感谢您对GDLED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