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养精蓄锐:面板价格下行周期下的思考和建议

群智咨询 · 2021-09-13

以史为镜,养精蓄锐:面板价格下行周期下的思考和建议 收录于话题 显示 ,2 市场需求 ,1

2021年三季度,全球LCD TV面板市场可以用“一秒入寒冬”来形容。2021年上半年,“宅经济”余热持续,终端及渠道备货需求强劲;加之上游材料短缺造成的供应受限,整体供需环境呈现紧绷态势,面板价格一路上扬。但进入三季度,供需环境开始转变。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供需模型”测算,2021年一、二季度供需比分别为2.9%和2.7%(面积基准),三季度供需比为5.7%,开始高于平衡值5%。由此,LCD TV面板价格供需反转期来临,面板价格进入下降周期。在当前复杂的需求和供应链形势下,价格下行的动因及走向备受关注,群智咨询(Sigmaintell)特做如下分析。

需求端:多因素作用,需求“主动+被动”式降温

需求端,在维持了一年的持续性增长后,需求由市场终端向上游进行冷却性传导。

终端,需求降温的起点。疫情的到来对于中国国民消费需求的影响重大且深远,中国消费者较高的价格敏感性和理性消费者增加,使得消费意愿更加保守。加之TV品类的功能性相对有限、替代性较强的特点,中国TV用户黏性减弱,市场均价持续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终端价格轮番上涨对需求产生了明显抑制性影响,中国LCD TV市场出货规模逐年下降,从2019年的5256万台下降到2020年的4692万台,预计2021年出货规模为4148万台。北美、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TV市场活力相对较强,但是随着疫情解封、需求透支、财政补贴政策转向以及价格上涨抑制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尽管大尺寸等高端产品零售表现较好,但是整体需求从2021年三季度开始放缓。因此,全球TV市场终端需求均呈现降温态势。

物流渠道,需求降温的传导者。疫情在影响消费习惯的同时,对于全球物流产业也造成了显着的影响。疫情常态化、检验检疫政策严苛,导致货运进港检验时间拉长,塞港不确定性增加。同时,由于航运供应商扩张保守,运力资源有限,货柜成本大幅上涨。因此,物流时间和成本大幅增长,在途库存的明显增加叠加终端需求降温,渠道短期拉货力度明显减弱。

品牌,需求降温的集中体现。在需求尚且强劲的上半年,由于上游材料持续上涨,品牌厂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经营压力持续增加。因此,当需求降温态势开始蔓延至品牌端时,盈利和库存成为品牌厂的痛点。因此,供应链降温的压力使得品牌被动下调需求预期,而去化库存的迫切需求使得品牌更加主动的去调减采购目标。

从需求端整体来看,需求的回落起于终端零售的增幅放缓,在渠道及品牌预期调整的影响之下,面板需求变得更加保守。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全球及中国区TV整机出货量在2021年三季度将分别同比下降15.1%和16.8%。由此可见,终端出货动力正由强转弱。

供应端:供应持续增加 面板厂商应控制产能

供应端,随着上游材料的逐渐缓解,加之新线以及次新线的产能逐渐释放,面板供应持续增加。

京东方(BOE),产能调整策略以大尺寸化为主,产能转移为辅,同步控制新线爬坡带来的产能增量。大尺寸方面,相继开出90"和 98"的超大尺寸产品。与此同时,新线及次新线的生产水平在近期有少量下调,以减缓产能的增幅的持续扩大。

TCL华星(CSOT),主要通过增加大尺寸来减缓供应的扩张。G8.5增加超大尺寸98"。G10.5上尺寸结构以65"和75"为主,辅以少量43"。

惠科(HKC),以“控产增量”+“大尺寸化”双管齐下控制供应增速。相较于其他中国面板厂,惠科尺寸结构仍以小尺寸为主,因此其产能控制策略更为积极。一方面,开发65"和85"以及100"等大尺寸段产品,以补充自身尺寸结构短板。另一方面,控制新线爬坡进度。

台厂方面,投片水平相对稳定,但将策略性减少TV面板供应,增加IT面板供应。

从整体供应端来看,因受到上游材料缺货的影响,面板厂商上半年实际的面板供应受到限制;进入下半年,随着上游材料缺货状态的缓解,面板产能逐步释放。因此,尽管面板厂有意控制新线爬坡速度及产能分配,但面板供应的增量依然明显。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测算数据显示,自2020年三季度开始,全球LCD TV面板产能面积同比增幅转入正增长通道,2021年各季度产能面积稳步增长,相应同比增幅亦逐渐扩大,上半年产能面积同比增幅7.0%,下半年同比增幅扩大至10.3%。因此,在需求下行期,面板厂应谨慎控制产能增长步伐。

供需与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历史如同一面镜子,回顾历史往往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启示。供需关系始终是面板价格走向的底层逻辑,而供需和价格的周期性变化一直是面板行业的一个显着特征。

群智咨询(Sigmaintell)从2015年至2021年累计七年时间范围的数据来分析,全球LCD TV 面板市场供需比(面积基准)围绕5%的平衡值上下呈现周期性波动,但波动的周期长短不甚稳定。

1. 2015年二季度~2016年一季度:经历2014年下半年的积极备货后,2015年二季度末品牌开始调整库存,旺季备货需求减弱,市场供需比上升,面板价格走弱。在累计12个月价格下降周期中,主流尺寸累计价格下滑幅度为35%~45%。

2. 2016年二季度~2016年四季度:2016年是面板市场大缺货的一年,当年一季度台湾地震造成部分面板厂产能严重受损,同时叠加二季度、三季度的赛事备货和传统旺季备货,市场供需迅速收窄,价格反转并大幅上涨。在这个短周期内,主流尺寸累计价格涨幅达到40%~60%。

3. 2017年一季度~2017年四季度:在这四个季度的周期中,LCD TV面板市场迎来了难得的价格相对稳定期,主要体现在供需比在4.7%~6.5%这一接近供需平衡值范围内波动,主流尺寸价格水平波动幅度在10~20%左右。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该年的面板产能扩充速度适中、市场需求季节波动平稳以及供应链库存水平健康是主要原因。

4. 2018年一季度~2019年四季度:这个漫长的八个季度中,除了2018年第三季度旺季备货带动供需比收窄和价格小幅回弹以外,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价格下滑周期中。这个周期中主流规格的累计价格降幅在40%~50%区间。

5. 随后2020年二季度~2021年二季度:来自供应和需求方面的双重调整震动整个供应链。一方面,韩厂关停部分产线或退出供应;另一方面,在疫情的冲击下,大陆高世代面板产能爬坡进度被明显拖累,产能增速明显放缓。而需求方面,疫情催生的海外居家需求带来了短期需求大幅增长。供需关系自2020年三季度从宽松转为紧张,价格进入上行周期。受到半导体晶圆产能紧张及供应链挤兑效应的影响,这一上行幅度在2021年上半年被显着放大,群智咨询(Sigmaintell)统计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的13个月内,主流尺寸的价格累计涨幅高达70%~160%。至此全球LCD TV面板价格完成了历史上涨价周期最长、涨幅最大的一次上涨周期,从2021年三季度进入下行周期。

建议

随着面板价格回落,由于国内供应链周期较短,我们预计中国市场终端价格将在四季度促销期迎来明显下降,带动需求下滑幅度收窄,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最新预测,2021年四季度中国区TV出货量将同比下降1.1%,全球出货同比下降11.2%,出货降幅均呈收窄趋势。因此,随着价格回归,品牌和渠道盈利改善,信心增强,合力推动终端市场需求恢复,经过供应链周期反馈到面板需求上来,将对面板市场供需产生良性影响,推动供需走向平衡。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价格需要合理回归到市场和供应链双赢和健康的水平,群智咨询(Sigmaintell)有以下建议。

1. 均衡产业链利润

上一轮周期的价格超大幅上涨,带来面板厂商经营业绩持续攀升。反观品牌厂商,面板价格上涨叠加半导体材料成本、物流成本的一路上涨和渠道销售的低迷。品牌厂商经营压力持续性增加,盈利状况不容乐观。

因此,供应链利润的平衡,对于平稳需求至关重要。只有供需双方都有良好的经营和利润情况下,才能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

2. 改变供应链“囚徒困境”

当供需紧张价格上行周期中,作为买方的品牌厂商面临着明显的“囚徒困境”;而反观供过于求价格下行周期中,价格博弈往往以“不求最低只求更低”的方式展开,使得面板厂商陷入相似的“囚徒困境”,间接放大面板价格波动幅度。这一状况需要得到改变才能营造健康的供应链格局。

3. 树立风险共同体思维

“囚徒困境”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个体利益高于团体利益,历史证明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我们将整个产业链当作一个团体来看待,当需求下滑时,品牌方、面板厂商均要面临库存压力、价格压力和经营压力;当供应链缺货时亦然。因此,在面对供应链或需求风险时,我们认为,以共同体思维来经营供应链是首选,价格竞争次之。

4. 聚焦产品价值提升

当前TV市场下行的根本出发点来源于需求,特别是中国市场,“刚需不刚”是需求的痛点之一。因此,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用开发细分市场替代存量市场的价格竞争,整体变革TV产业生态环境,才是产业健康长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