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正在开启“低碳OLED”新征程,能否成为显示产业的下一个竞争高地?

投影时代 · 2021-06-08

三星正在开启“低碳OLED”新征程,能否成为显示产业的下一个竞争高地?

“我们使用OLED屏幕的一个着名的理由就是,这种技术更为‘环保低碳’!”日前,随着全球显示产业巨头三星,在欧盟和英国提交了 “Eco OLED”商标的申请,业内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低碳”也许是未来显示行业必须面对的竞争焦点。

聚焦ECO,三星的阳谋是什么?

近年来,三星在显示产业最大的战略部署就是:“下一代产品技术路线尚未明确的背景下,全方位的停产LCD液晶生产线”。即,无论未来是什么,三星至少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是液晶”——虽然,目前液晶在商显、彩电、PC和NB显示器上还占据无可撼动的主角地位,甚至2020年以来的液晶面板涨价,让三星“稍稍推迟了几个月的液晶面板停产进程”,但是,三星最终会在3年内彻底停止所有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日本。JDI作为此前日本产业界确定的专注于液晶显示技术的中小面板平台,现在居然已经在开发和准备投入OLED面板技术阵营:JDI CEO 菊冈稔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研发一种OLED屏幕技术,这种屏幕具有更高的清晰度、更低的耗电量且更容易生产。——该企业还暗示,JDI的OLED不会是传统蒸镀技术的产品。

而此前,日本显示产业是一分为二的格局,JDI和JOLED分别负责液晶和OLED技术。JDI还曾经低价向JOLED出售二手工厂和厂房,以加速JOLED的项目推进。二者之间从“最初的股东,如索尼;官方背景如日本产业革新基金;和二者在既有设施与技术上的一定合作”看,几乎是亲兄弟明算账式的分工关系。现在JDI也进入OLED领域,本质可以说是日本行业界意识到液晶已经走到了极限,未来必须换一个车道。

放掉液晶,去拥抱其它的技术:这是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显示产业链的共同选择。目前还在扩建、新建和新增产能的液晶面板线,只存在于我国大陆地区。同时我国大陆地区也是OLED和micro-led产品的最大投资地域之一。新型显示技术,下一代次世代技术的竞争不是“未来式”,而是已经是“进行时”。

这背后,自然是OLED和micro-led等新显示技术固有的“优势”在支持。比如,自发光的对比度、色彩、反应速度和亮度优势,超博设计等等。现在,三星申请“Eco OLED”商标,似乎代表“最流行的低碳概念,正在与OLED”技术趋势合流。

目前,虽然三星没有具体说明“Eco OLED”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1. Eco OLED相应的标志,“Eco”的“E”部分由一片绿叶组成,显然是暗示环保的概念;2.在业内很多场合有ECO的缩写使用,基本上其含义就是Ecology(生态)、Conservation(节能)和Optimization(优化)——汽车、机械、投影机、手机等产品和行业上,ECO缩写的含义都是“节能”。

因此,“Eco OLED”的含义是低碳节能是极大概率的,是其它含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三星应用这一商标,目标也就很可能是在“碳中和、低碳”概念下,为其OLED产品的竞争力再加一层外衣。

新型显示实现低碳,或许改变行业规则

5月10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支持设立“碳边界调整机制”的决议,这意味着从2023年起将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关税。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发布报告《欧盟碳关税如何颠覆世界贸易》指出,欧盟碳关税将影响出口欧盟企业的竞争优势,改变多个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与此同时,包括我国,日韩、美国、欧盟,甚至印度都制定了自己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碳经济”的新竞争规则正在形成。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所将正式运营,更意味着一个新的“环保即低成本”的时代已经来临。

未来国际上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非液晶显示制造厂商,如OLED厂商在欧盟、美国等区域游说政府,对液晶显示产品额外征收碳关税——后者显然会改变,全球液晶产业版图的低成本竞争力结构”。业内专家指出,碳概念正在改变“环保是额外投入”、“节能是道德问题”的历史规则,未来“环保和节能将越来越是市场进入门槛、技术强制标准和市场竞争低成本要素”。

在这方面,传统液晶显示主要有两个巨大的缺点:第一是,液晶是照明发光显示产品。这使得其背光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持续保持一定亮度,其功耗具有长期维持在较高功耗水平的特点。尤其是在商务环境等需要更高显示亮度的场景中,液晶显示必须以大屏、高亮的状态,持续消耗较高的能源指标。

第二是,液晶显示是比直接发光显示更为复杂的产品。例如手机产品上,液晶显示需要“背光源”组件,也需要彩色滤光片等组件。这些更多的部件,不仅仅是液晶显示器的厚度更大、潜在成本因素增加,同时更意味着加工过程中、原材料制造过程中,更多的“碳排放”。

反观,OLED显示是自发光显示。像素在显示的时候消耗能源,不显示的时候就会关闭、不消耗能源。OLED显示面板消耗能源多少,完全取决于画面自身的内容情况,不用像液晶那样维持持续的背光源能源消耗。例如,液晶显示红色画面和显示白色画面,耗能几乎一样;OLED显示红色画面和显示白色画面比较,能耗降低一大半。同时,自发光的OLED显示,特别是RGB OLED结构更为简单,例如不需要背光源组件,能够更大程度减少“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

类似的,未来的QLED显示屏也会具有节能、结构简单的特点,micro-led显示产品与液晶显示器比较,也具有直接发光和产品结构简单的特点——即可以看到的未来显示,几乎都具有“更为低碳”的特征。这就决定了,首先掌握先进技术产能的品牌,几乎一定会利用低碳作为竞争武器。比如,申请“Eco OLED”商标和标志。

特别是,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无论是OLED、QLED、micro-led显示屏,其最重要的“发光材料”的电光转化效率还在快速进步的通道上。作为新技术,其未来潜力显然比高度成熟的液晶技术要好很多。在进一步开发节能产品上,新技术的“创新空间”更为巨大。一旦碳概念成为显示产品和终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新技术的“潜能”优势也会被进一步放大。

据欧盟的估算,“碳边界调节机制”的实施将带来每年50亿-140亿欧元的收入。而且,碳税收显然不是“平等”的,而是主要向工业化层次较低、原材料产业产出比例较高、生态技术较为落后、制造业产业链处于中低端,以及相应行业内技术水平中下等的企业更多的倾斜:即越是落后的技术、产能、项目、产品,越是更多受到碳税的冲击。显示行业中,这种所谓相对落后的技术形态基本就是“液晶”产品。这也使得有关专家认为,碳税、低碳概念,可能成为国别之间“产业链调剂和保护”的武器——韩国三星和LG两大巨头快速停产LCD液晶面板是否有这种考虑,那就不得而知。

综上所述,碳概念为任何产业的竞争,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价值维度”。三星率先抢占“Eco OLED”商标,有可能就是基于碳竞争力的考量。对于本土显示产业和相关终端制造业,从中长期行业发展角度看,现在必须高度重视“碳税、低碳和碳中和路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