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砸”260亿!追赶Cree英飞凌,韩国、英国、台湾的模式可以借鉴吗?

第三代半导体风向 · 2021-04-29

“狂砸”260亿!追赶Cree英飞凌,韩国、英国、台湾的模式可以借鉴吗?

最近,不少行业人士反映,国外的碳化硅衬底受到管制,已经很难获取。同时,国内碳化硅项目超过60个(.点这里.),又有人提出要注意不必要的低端产能重复建设。究竟要如何做?

今天,我们来聊聊英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最新碳化硅布局,他们也正在追赶日本和美国,以实现新能源汽车对碳化硅器件的自主可控。他们分别采取了3种不同的的模式:

▼ 英国:“专项扶持”模式,砸下100亿布局碳化硅。

▼ 中国台湾:“自立更生”模式,以代工优势+“南方雨林计划”,抓住汽车机遇。

▼ 韩国:投入143亿,定向扶持碳化硅企业。

日本碳化硅是如何做到领先的?罗姆、电装、日立是如何搞定奥迪、本田、丰田、日产和雷诺等车企的?通过丰田和电装的合作模式,大家可以一窥其中的奥妙。

美、日:“早起的鸟有虫吃”

丰田的“扶上马、送一程”模式

今年,我们国家把碳化硅纳入了“十四五”计划,提升了战略高度。而美国和日本早已这么做。

2014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主导成立了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产业联盟,表明了强力支持态度。2016年,英飞凌要收购科锐碳化硅业务时,美国政府甚至出手阻止(.点这里.)。

而日本政府在2013年就将碳化硅纳入“首相战略”,日本经济产业省积极开展碳化硅的研发及生产,促进它在通讯电源、混合动力汽车、可再生能源变频器、工业马达驱动等领域的应用。

据“三代半风向”了解,日本企业的市场“嗅觉”要比政府更敏锐,比如2008年罗姆就宣布与日产和本田共同开发碳化硅逆变器(.点这里.)。

基本上,日本车企是与上游联合研发碳化硅,而为了扶持上游技术,汽车企业甚至采用“扶上马,送一程”的模式,丰田与电装的合作就很有代表性。

插播:加入第三代半导体大佬交流群,请加VX:hangjiashuo666

据介绍,从1980年代起,丰田旗下的丰田中央研究所,就开始和电装共同推进碳化硅的研究,丰田从2007年开始参与到开发中。2019年12月,电装和丰田合资成立MIRISE,进行下一代先进车载半导体的研究和开发。2020年4月1日,丰田把广濑工厂内的电子元件生产全部转让给到电装。

丰田测试碳化硅

产品研发后肯定就会用,2014年开始,丰田汽车在普锐斯和凯美瑞混动车的PCU中安装了共同开发的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并进行重复驾驶测试和公路测试。自2015年1月9日起,丰田公交巴士就采用了电装的SiC二极管。2020年12月9日,电装SiC功率半导体增压功率模块被丰田的第二代Mirai车型所采用。

英国“专项扶持”模式

砸下100亿布局碳化硅

欧洲方面,德国英飞凌与欧洲17家企业共同成立Smart PM(智能功率管理)组织,拓展碳化硅在电源和电器设备中的应用。而且英飞凌主导的ENIAC“高效率电动汽车计划”就专注于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新型电动汽车中的应用技术研发。

这让退出欧盟的英国感到一丝不安。从2018年开始,英国就注意到国际竞争对手的汽车供应链战略布局,比如现代汽车与英飞凌合作,特斯拉与意法半导体合作,以及通用汽车和福特与X-Fab合作。由于英国没有6-8英寸SiC晶圆厂,它担心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自己将面临的供应链安全性危险。

为此,英国通过多个项目来解决车辆电气化的关键技术问题,不过他们采取的是“专项扶持”模式,合计资助超过100亿人民币。

首先,英国成立了先进推进中心(APC)和工业战略挑战基金(ISCF),他们的法拉第挑战项目为汽车供应链企业提供2.46亿英镑(约22.13亿人民币)的资助。

其次,英国研究与创新部(UKRI)领导的工业战略挑战基金还成立了“驱动电力革命”(DER)项目,提供2850万英镑(约2.56亿人民币)资助,以建立一条跨越工业、运输和能源等行业的电气化供应链。

去年4月,英国政府还为Innovate UK项目提供7.5亿英镑(67.76亿人民币)资助。去年6月下旬,英国又向10个致力于在汽车工业中实现低碳技术的项目提供了7300万英镑(约6.57亿人民币)资金,旨在培育新的英国零部件和配件供应链,以满足未来电动汽车的系统需求。

而英国的碳化硅企业得到了许多扶持——

▲ 2021年4月19日,UKRI为SOCRATES联盟资助了13.74万英镑(约123.6万人民币),以完善大功率SiC和GaN沟槽器件的供应链。SOCRATES联盟的成员包括:SPTS Technologies、纽波特晶圆厂、斯旺西大学、化合物半导体中心有限公司和CSconnected公司。

▲ 2020年3月4日,斯旺西大学获得英国政府480万英镑(约4317万人民币)的资助,用于制造SiC器件设备,以生产6英寸和8英寸SiC衬底,帮助纽波特晶圆厂开发下一代SiC MOSFET。

▲ Innovate UK为Dynex、剑桥微电子和Warwick等公司的SiC技术提供了合计360万人民币的资助。

另外,英国的汽车企业也在推动碳化硅技术的发展,比如迈凯轮就主导了ESCAPE(汽车功率电子的端到端供应链开发)项目。ACP为ESCAPE项目资助980万英镑(约8815万人民币)。该项目的成员包括AESIN、Clas-Sic Wafer Fab、 Compound Semiconductor Applications Catapult、Exawatt、Lyra电子、MaxPower半导体、Tribus-D、Turbo Power Systems和华威大学。

迈凯伦项目

台湾延续“自力更生”代工优势

用“南方雨林”升级汽车供应链

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领域,台湾已经有了较为好的产业基础,而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他们最近也提出要“突围”。

我们先看看台湾官方的计划。

▲ 4月26日,台湾官员邱求慧透露,明年将以4年、每年10亿新台币(约2.3亿人民币)来扶持碳化硅硅元件、材料、外延制造等技术研发,希望能带动后续约400亿新台币(约93亿人民币)的投资,希望4年后能挑战1700V以上应用,符合绝大部分电动车规格,甚至挑战3300V的电力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等应用。

▲ 同时,今年台湾行政院已核定了为期4年的“埃米计划”,将以4亿新台币(约9300万人民币)帮助氮化镓材料开发,发展可兼容硅制程的8英寸晶圆。

从上可见,台湾官方只能提供“毛毛雨”资助,台湾科研企业界只能“自力更生”。

2020年12月7日,台湾工研院成立了“南部产业创新策略办公室”,以推动南台湾成为下世代半导体材料的基地,同时他们还制订了“南方雨林计划”,希望以4年为目标,在南台湾打造化合物半导体的整合元件制造公司(IDM),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希望把碳化硅与台湾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联合。

根据台湾工研院统计,2020年台湾汽车零组件产值共68.75亿美元(约445.83亿人民币),其中车灯、保险杆、钣金、模具的市占率几乎都是全球第一,全球市占率高达80%-90%。但是这些零配件企业也面临价格压力,需要转型。而借助“南方雨林计划”的碳化硅等前沿技术,他们可实现产业升级。

据介绍,“南方雨林”已经跟某汽车零组件大厂签订合作备忘录,拟共同开发化合物半导体与车用动力电子技术。

在第三代半导体方面,台湾有望延续传统的代工优势,而相关企业的布局也紧锣密鼓。

2019年,汉磊科技总经理庄渊棋曾表示,他们自2015年开始生产宽禁带半导体,可为600V-1200V SBD和MOSFET提供4英寸SiC代工服务,并正在建立一条6英寸SiC生产线,2019年下半年试产,其SBD/JBS平台良率超过95%。汉磊还在开发1700V的SiC SBD和SiC沟槽MOSFET工艺。

2020年3月,台湾环球晶圆也推出150mm(6英寸)碳化硅晶圆;2020年9月 21日,太极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太极已有5台碳化硅长晶设备,开发出4英寸、6英寸N型及半绝缘产品,陆续进行客户送样验证中,初期客户以台湾磊晶厂为主,2020年底再增加10台设备,计划2021年第一季进入量产阶段。

今年4月20日,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他们正在考虑收购存储器晶圆厂,而碳化硅半导体等也是鸿海的发展重点,不排除与其他企业合作。

韩国采用“定点扶持”模式

投资143亿加速碳化硅研发

韩国也在发力碳化硅,不过他们采用的是“定点”模式。

2021年4月,韩国政府发布了先进功率半导体研发和产能提升计划,将专注于SiC、GaN和氧化镓三种材料的应用技术。该计划提出,到2022年,韩国政府将注资60亿韩元(3499万人民币),用于建设基础设施,与晶圆厂一起设立6至8英寸的制程。

今年2月,韩国政府还曾宣布,2021年将投资2500亿韩元(约14.58亿人民币),未来10年将投资2.5兆韩元(约143亿人民币),加快功率半导体等技术的研发。其中,2021将选择4家无晶圆厂公司,协助公司达到1000亿韩元(约5.78亿人民币)的销售额目标,并进一步协助开发有潜力的产品。

韩国企业在碳化硅方面的动作也很频密。

4月21日,YES Power Technix宣布与韩国电子技术研究院(KERI)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将耗资20亿韩元(约1163万人民币),获取KERI的SiC MOSFET(沟槽结构)技术。

1月28日,SK集团以268亿韩元(约1.59亿人民币)收购了Yes Power Technix公司33.6%股权(.点这里.)。

2020年3月1日,SK Siltron亿4.5 亿美元(约29.19亿人民币)完成对杜邦SiC事业部的收购案。

目前,比亚迪、中车、北汽、一汽等已经在解决汽车碳化硅的自主供应问题(.点这里.),对比上面的四种模式,我们应该如何发展?还有哪些环节是需要调整的?请谈谈你的观点。

相关阅读:

参编单位集结号!2021第三代半导体白皮书调研启动

刚刚!三安发布财报:营收近85亿,三安集成暴涨304%

众多碳化硅样车将面世?一汽、北汽、中车、三安、泰科天润等已经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