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观察|涨价之下LED显示产业的众生百态
行家说Talk · 2021-03-30
第三方观察 | 涨价之下 LED显示产业的众生百态
导读:
当下,一场势头凶猛的涨价浪潮扑面而来,正席卷整个LED显示产业。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此轮涨价涵盖了LED显示产业链上中下游和配套的材料、IC电源等。据了解,目前包括RGB芯片、器件、金属材料、胶水、驱动IC、电源、箱体等都有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
“涨”声不断 “险”象迭生
实际上,所有涨价苗头早在2020年Q3-Q4初见端倪。2020年10月,RGB封装器件、LED显示驱动IC、PCB板材,甚至钢材、塑胶、胶水等上游原材料的价格都有所上涨,11月覆铜板厂商开启了又一次“涨价函攻击”,涨幅大约在10%左右。这对于LED显示屏产品而言,难以置身事外。
加之,5G+8K市场的快速推动,供需的不匹配也让涨价更加顺理成章。
芯片端
自2021年1月以来,已有多家LED显示相关企业发布了调价通知。引起注意的是,部分企业已经是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调价。
来源:企业公告、行家说调研(信息或有滞后,请以企业最新公告为准)
华灿、乾照等芯片厂早于2021年2月底在投资平台上透露芯片涨价消息。三安光电也就价格变动一事做出回应,表示公司低端芯片部分价格有上调。
在缺货涨价浪潮的双重夹击下,有些企业生产受阻,无法正常供货。
作为上游供应商之一的聚灿光电虽在Mini芯片上已具备相关技术布局,但受限于产能不足,目前还无法向下游客户大批量供货,这一现象正限制着Mini LED产能进一步的提升。
此外,由于苹果、三星等品牌计划推出采用Mini LED背光显示的笔记本电脑、平板和电视,导致Mini LED芯片需求暴增,出现结构性缺货,部分业者已调涨5%-10%。
有行业人士表示,随着Mini LED行业的发展全面铺开,芯片的成本将会成为其商业化普及的巨大阻力。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缺货、涨价等现象也将带动芯片产能加速发展,预示着Mini LED需求有望在今年呈现爆发式增长。
针对这一情形,国内LED芯片厂商也迅速作出反应,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市场战略应。
封装端
随着芯片尺寸微缩化,芯片打件的工作量增加了几个数量级,打件效率和良率成为影响整个产品品质和成本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封装打件环节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占比提升。
回顾2020年了解到, RGB器件价格从2020年Q3开始酝酿涨价,Q4趋势日渐明朗。2021年春节之后涨幅愈加剧烈,以4-8%的涨幅跳涨,虽然部分企业大客户涨价有压力,但整体RGB器件仍然加入“涨价潮”。
荆州弘晟、木林森等RGB封装厂在2020年10-11月间陆续已经涨价,涨价幅度约在4%—8%之间。截至2021年3月,已有超过5家RGB封装大厂明确对外透露产品价格动态,涨价幅度根据不同客户稍有不同。
来源:企业公告、行家说调研(信息或有滞后,请以企业最新公告为准)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上要涨,下要降的价格传导机制正挤压着封装环节的生产空间,令整个LED显示产业链承压更加明显。
IC端
驱动IC调价主要是源于12寸、8寸晶圆代工产能全面满载,产品供不应求。行家说也注意到驱动IC厂商的动态,具体情况如下:
来源:企业公告,行家说调研(基于调研时间,信息或有滞后,请以企业最新公告为准)
对于驱动IC的涨价,行业内人士看法也存在分歧。有的企业认为这次的价格上涨有可能会导致LED显示屏价格变动;也有企业认为还需时间观察,如果单纯只是驱动IC涨价,显示屏企业尚可以通过提升工艺节约成本化解本轮涨价影响。有的企业认为涨价将成为行业常态,对LED显示屏企业而言,将面临一次重新洗牌。
PCB厂商
近日,多家PCB大厂再次密集上调报价。与去年相比,目前相关部分产品的价格已经翻倍。
据了解,深丰兴电子覆铜板、绝缘板、线路板等产品早于2020年10月进行价格调整。相关产品价格统一上调10-20%。其他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来源:行家说调研
据供应链消息宣称,为了确保产能,聚飞、兆驰预付一定金额给PCB厂。
显示屏厂/终端厂动态
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小屏企宣布涨价了,幅度大致在10%—15%之间,根据情况不同涨价幅度也有所波动。但可预见的是,受原材料价格和上中游供应商调价影响,未来显示屏价格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涨价趋势。
目前下游显示屏企业宣布涨价的基本还集中在中小型的三四线企业。
与之相反的是, 在LED显示产业链一片涨声之中,以强力巨彩为首的龙头屏企,却发出“降价促销”通知,企图掠夺更高是市场份额。不难看出,以龙头屏企为首的新一轮抢位战将一触即发。
(画外音:同样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海信、小米等电视整机厂商也纷纷调涨产品价格。)
LED显示产品为何持续涨价?
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LED显示产业链上游原料短缺涨价,另一方面,产业链下游需求增速很快。
据了解,目前IC驱动芯片上游晶圆产能非常紧缺,受新能源汽车、5G等产业爆发影响,一些厂商将晶圆产能让利给半导体制造业,导致IC驱动芯片供给缺口很大,价格出现快速上涨。
随着显示市场的回暖,显示屏产业链下游需求的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LED显示屏厂商开始寻求开拓高端市场,并且积极尝试研发与制造智慧高清大屏,众多厂商积极布局的下一代显示技术——Micro\MiniLED等产品,也将在未来2—3年内实现量产。这些都是驱动上游相关材料涨价的关键因素。
目前,上游各种原材料品种的扎堆涨价,且各类配套器件和材料交期错配,对显示屏产品的涨价起到推动作用。显示屏产品所涉及的材料中, 芯片涨幅为15-20%,驱动IC涨幅为15-25%,金属材料涨幅为30-40%,PCB板涨幅为10-20%,RGB器件涨幅为4-8%,显示屏涨幅为10-15%。
来源:行家说绘制
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市场情形来看,这种供求矛盾预估短时间内仍会存在,因此,LED显示屏核心原材料价格回落存在压力。
小结:
真不怪厂家直呼:“世道艰难,买卖难做!”
涨,怕好不容易觅来的客户流失。不涨,亏本买卖肯定做不长。
不过,危中寻机,2021年开局却也诸多利好。5G\8K应用提速,超高清视频产业风口在即。
目前,多数企业调整产品战略,聚焦Mini/Micro LED技术发展,Mini/Micro LED进一步放量;同时产业转型调整加快,越来越多的LED屏企通过产品调结构、营销优策略,推动从规模向规模和质量双增长。
相关链接:
华为、TCL、利亚德国内三巨头同时出现!这件大事发出了三个重要信号
划重点 | 上海三大展会 Mini/Micro LED相关展品抢先看
↓更多有料信息,加入行家说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