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暴涨,京东方和TCL华星成国内LCD屏幕双巨头
光电与显示 · 2021-03-10
净利暴涨,京东方和TCL华星成国内LCD屏幕双巨头
前言:
这些年中国屏幕高速发展,已经占了全球LCD的50%+的份额,而OLED领域也占了全球15%左右的份额。
中国已经从当年那个缺屏的国家,变成了全球最大的LCD生产国、出口国,真正的显示大国了,尤其今年LCD大涨价,终于也轮到中国厂商享受屏幕发展的红利了。
“中国速度”!京东方与华星光电打破日韩垄断液晶面板境况!
作者:胡八一
如果没有王东升与李东生,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产业或许还会处在日韩与台湾企业的垄断之下,那么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将会在屏幕这个最重要的上游元器件领域长期受制于人。从这个角度看,京东方与华星光电虽然烧掉了无数纳税人的钱,但结果算是值得的。
2020年10月25日,韩国三星集团教父、一手把三星带到全球芯片产业最核心地位的会长李健熙因病逝世。消息一出,便惊动了整个商业世界。
而这样的影响力,是建立在过去几十年李健熙和三星半导体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之上。
2017年,三星终结了英特尔25年的霸主地位,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同时,它还在当年击败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
现在,三星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公司,在电视、存储器、显示面板等近20种产品上都是全球NO.1。
最逆天的是,它控制着全球手机产业链的命脉。手机三大件分别是CPU、存储器和OLED面板,后两项三星都是全球第一,芯片代工全球第二。
但对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从业者来说,李健熙的名字让人爱恨交加,心情复杂。
有一位曾经在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公关部都工作过的媒体同仁,在朋友圈这样表示:
“逝者已逝,惟愿李会长英灵安好。中国液晶面板产业20余年的发展,多受制于李会长的强权和压制。但我们也要感谢他,毕竟没有这样强大的外力,逼不出来当前中国双星闪耀的液晶面板产业格局。”
而一切的故事,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三星电子LCD业务崛起讲起。
1984年,刚刚涉及半导体产业的三星电子,在李健熙的强势推动下,设立了TFT-LCD研究小组。在CRT显示器刚起步的时候,这种看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的技术研发,当时受到了家族老臣们的强力劝阻。
1991年,三星设立TFT-LCD事业部,建成试生产线;1992年,生产出2片10.4英寸液晶显示器;1993年,开建TFT-LCD 2代生产线,1995年2月建成投产。这也是韩国的第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
有意思的是,就在三星1993年开建第2代LCD生产线的时候,在原来747厂也就是北京电子管厂基础上改制成立的东方电子,悄然在北京酒仙桥成立了,这就是后世闻名的京东方。
京东方成立两年后的1995年,正好赶上液晶面板的第一次行业衰退。三星却在当时毅然逆势而动,全力扩大产能。到了1998年韩国陷入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之时,三星LCD液晶面板出货量取得全球第一。
就在三星LCD液晶面板出货全球第一的时候,1998年9月,吉林电子集团、中科院等单位从日本引进了一条1991年的一世代老线。而这条生产线最终无果而终。
另外当时韩国现代公司拥有2代、3代、3.5代生产线各一条,年产能300万片,规模全球第9,LCD的技术储备也相当雄厚。但是由于内忧外患以及银行贷款的压力,现代不得不出售整体LCD部门求生。
最终,到2003年1月22日,京东方宣布分两次完成现代全部面板业务的收购。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操作,京东方自己只出了1.5亿美元,另外约2.1亿美元是找韩国银行贷的款,还有3千万美元在最后获得了减免优惠。
由于谈判的时候正处于LCD市场低谷急于脱手,现代被王东升把价格压到了地板上。但没想到谈判成功合同签署之后不到两个月,国际LCD市场迎来复苏,京东方的生产线还没调试好,仅靠存货就获取了盈利。京东方在一年之内建立北京5代生产线。
其实严格地说,这条生产线算中国国内第1条成规模的5代LCD生产线。之前在国内建立的5代生产线,要么亏损倒闭,要么属于台湾和日本企业。唯独深天马的小尺寸五代线保留了下来,但也是属于那种吃不饱的状态。
2004年下半年,国际LCD面板市场又再次进入衰退期,京东方的工厂开始出现亏损。紧接着京东方自主5代线量产。然而三星拉拢台湾厂商,早就等着京东方的产品下线,就在下线前一天他们集体调整了LCD面板的市场价格,几乎腰斩的状态让京东方卖一台亏半台。
2007年4月,LCD面板价格开始复苏,连续亏损的京东方开始扭亏,当年年底京东方就已经实现了第1次的账面利润。而且因为三星产能有限,技术脱胎于韩国公司的京东方,于是成为三星对外供应产品最合适的代工厂商。巅峰时期三星有1/3的面板是代工生产,其中大部分的订单都给了京东方。
不过为了应对中国逐渐崛起的自主LCD厂商,韩国三星挑头组织,包括LG、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等六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生产企业2001年至2006年间在境外共召开了53次私下会议,协商LCD面板产量、数量,以及对中国出售的价格和出售的相关技术信息。
那时候李健熙曾经有一句话非常狂妄,“我能让中国卖不出一张LCD面板。”
为了和他们竞争,王东升曾说过一条着名的王氏定律:“LCD面板标准产品价格每三年下降50%,那么产品的技术保有量必须每三年增加一倍。”
正当京东方筹划着继续建厂的时候,深圳市政府找来了。2006年10月14日,中国国际显示大会在深圳召开,深圳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计划——“聚龙计划”正式浮出水面。
该计划整合了TCL、创维、康佳、长虹4家电视企业和面板厂商京东方,希望以大量液晶面板采购合约,来换取夏普、三星等面板企业的技术支持,上马第六代大型液晶面板线,并争取2008年投产。
然而,这些面板企业担心“聚龙”会提高国内电视企业的议价能力,都不愿意支持“聚龙”,再加上参股企业众多,各自想法迥异,最终“聚龙计划”宣布破产。
马上成都市政府找来了。2008年3月,总投资34亿的京东方成都4.5代线正式开工,这意味着大西南有了第一条先进的LCD生产线。
紧接着,合肥知道京东方一直想在深圳建一条6代及以上的生产线,所以先下手为强,相关人员直接告诉京东方,地址我已经给你选好了,而且深圳给你啥条件,我就给你只多不少。于是2009年4月,京东方合肥6世代线开建,总投资175亿。
当时金融危机叠加行业衰退期,让全球面板企业史无前例地全部亏损。这时候京东方大肆扩建,就仿佛是十年前的三星。2009年8月26日,京东方确认上马8代线,五天后,8.5代线在北京亦庄奠基。消息传到日本、韩国和台湾,很多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管理者仰天长叹,认为末日即将来临。
就在这条8.5代线奠基后不久,夏普与南京熊猫成立合资公司,向中方出售6代线并提供8代线技术支持;9月,台湾面板大厂友达背着台湾当局偷偷参与的昆山龙飞光电8.5代线奠基;同月,另一家台湾大厂奇美准备在佛山建设8代线;10月,三星宣布投资22亿美元在苏州建设7.5代线,甚至说不要政府补贴,再另外建设半导体厂。
另外,在京东方要建8代线的5天前,闻到风声的LG就与广州市政府签订备忘录,计划投资40亿美元建8代线。
从成都的生产线开始,京东方正式开始了他让无数人痛骂的“圈钱”扩张模式。成都4.5代线开建的当年,京东方向成都市政府旗下的两家公司定增18亿。
之后,京东方定下来一个“规矩”:一个项目地方政府至少出资60%。合肥项目的时候,合肥市政府承诺出资60亿,如果增发不成功,保底90亿。为此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最后计划总投资175亿的合肥项目,京东方定增120亿。
据历年财报截至目前,京东方累计募资额高达2038亿元。而截止目前,京东方A的总市值是1997亿元,融资额远超市值。
2019年,京东方获得政府补助约26亿元。2010-2019年,京东方收到的政府补助超110亿元,同期净利润约200亿元,政府补助合计占净利润比例高达54%。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由于京东方LCD生产线对地方政府GDP的拉动效应比较明显,所以各地方政府依然是挥舞着支票,欢迎京东方前来设厂。
在2009年聚龙计划失败的时候,当时参与计划的TCL董事长李东生很不甘心。他与深圳地方政府一拍即合,打算抛开京东方另起一摊,上马最新的8代LCD生产线。
同年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就是后来大大有名的华星光电。而这个高举高打的华星光电,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是深圳国资委真金白银支持的重点企业之一。
就在华星光电紧锣密鼓筹备的时候,台湾两大液晶面板生产商群光与奇美合并,以便应对市场变局。但两大液晶巨头的合并,造成很多台湾工程师的失业,使得李东生一夜之间引进了近百名台湾液晶人才。
几乎也在同时,前LG显示业务副社长金旴植因跟高层的纠纷愤然离职,加盟华星光电并带来十几位LG液晶的高端人才。2010年1月,承载8.5代线液晶面板项目的主体华星光电开始动工,这是中国大陆在京东方之后第二条自主建设的8.5代液晶面板产线。
2011年8月,华星光电8.5代线建成点亮,这是深圳速度的又一次重现。投产后的华星光电,成为了TCL最大的利润来源。
2014年,华星光电与湖北联合成立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建设第6代LTPSLCD/AMOLED面板生产线,投资总额160亿元;2015年,华星光电t1工厂最大产能达15万片玻璃基板/月,成为世界最大的G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t2工厂1期产线投产后,产能和良品率提升;2016年,华星光电第6代LTPS产线完成生产爬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第11代TFT-LCD及AMOLED生产线开工建设。
到了2017年,华星的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居全球第五位,其中32寸液晶面板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55寸液晶面板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
2018年,华星光电始终保持满销满产。2019年,TCL华星产能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已跻身全球显示面板行业前列。
华星光电能成功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旺盛的需求。早在2011年,TCL已是全球第7大电视机厂商,液晶电视的全球份额也排在第7名,年销售平板电视近千万台,这样的市场规模,足以消化华星光电当时的产能。
因此,从2011年上马到2016年的5年之间,华星光电在全国建厂的速度不亚于京东方,而且还有所过之不及。
另外,为了应对面板行业的周期性波动,TCL还引进外援,李东生拍板和三星合作,在高世代液晶面板领域交叉持股。一开始三星持有华星光电15%的股权,而华星光电则持有三星苏州液晶面板项目10%的股权。
而且在三星还持有华星光电股份时期,华星光电借助三星的技术与市场,迅速完成了自己的技术与产能积累。
当然,这时候李东生还遇到了第3个重大的机遇,就是李健熙对于三星在线液晶显示面板方面的投资方向做了调整。李健熙认为LCD将变成一个巨头竞争的海洋,而OLED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三星将把自己LCD的产能逐渐淘汰,转移到更高维的一个市场上去。
但他又不想放任京东方的进一步发展,于是TCL建立起来的华星光电就成了三星下一个优选的合作伙伴。因此,到三星正式退出中国LCD市场的时候,留下来的几条生产线,无一例外的都出售给了TCL建立的华星光电,奠定了华星光电在国内LCD市场排名第二的地位。
进入2020年以来,两家基本上是比拼着在投产和建设高等级的LCD大规模生产线。几乎是你投产一条,我就要投产一条半这样的速度,两家已经把其他的厂商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面板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 TCL华星、京东方成行业双雄
来源:粤讯
经过十年搏杀,全球面板产业“两超多强”格局初露端倪,中日韩“三国杀”的局面正宣告终结。9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TCL华星位于广州的8.5代印刷OLED产线将在明年动工,此前,TCL华星刚刚宣布拟收购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京东方、TCL华星的强势崛起,让中国内地面板在十年内实现了弯道超车,不仅成功拿到了大尺寸面板定价的话语权,同时与韩日企业在布局下一代显示的竞争中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兼并重组高峰期到来
据悉,TCL华星位于广州的8.5代印刷OLED产线,有望成为全球首条量产的8.5代印刷OLED产线。此前,TCL华星计划在2021年于广州市黄埔区投资460亿元建设印刷及可卷绕显示研发与生产基地。印刷技术被认为是解决OLED高成本和生产大尺寸面板的有效途径。
除了自己研发新的显示技术、生产新技术下的显示面板,我国的面板厂商也通过兼并重组来扩张规模。
8月28日,TCL科技宣布,公司与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已和三星显示株式会社签署协议,TCL华星将以10.8亿美元(约76.22亿元人民币)对价获得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并购苏州三星项目会让我们整体大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产线的布局和产品的组合会得到丰富和优化。同时苏州三星跟三星VD、TCL、索尼有很好的关系,通过并购可以进一步巩固战略客户的合作关系。” TCL华星高级副总裁赵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从事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是三星在内地的唯一一条8.5代产线。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是其配套的模组工厂,每月产能350万,除苏州三星电子面板后段的加工外,也为韩国三星显示提供模组加工。
完成此次收购后,TCL科技将拥有3条8.5代、2条11代的高世代产能,全部达成满产后将实现月超60万大板的大尺寸面板产量。2020年上半年,TCL华星在全球大尺寸显示市场居全球第二,整合三星苏州及2021年初第二条11代线投产,TCL华星未来12个月产能增长将超过50%。同时,在本次交易中,三星通过换股方式,成为TCL华星第二大股东。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面板行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趋势显着,而近年持续的产业周期低谷和本轮疫情影响,进一步加速了竞争者优胜劣汰,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竞争格局随着兼并重组的进行,有望出现显着变化。
从追随者到双雄鼎立
显示技术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长久以来一直被日本、韩国等垄断。在2010年以前,中国内地的面板产业并不出众,显示屏一度是进口金额仅次于石油、芯片、铁矿石的第四大单一进口产品。2013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曾宣布,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等六家大型面板生产商,因在中国内地垄断液晶面板价格,遭到国家发改委经济制裁3.53亿元。
之后,随着京东方、TCL华星等面板厂商的积极布局,凭借多条高世代线建设,中国显示面板产能不断扩大。与此同时,2016年日韩厂商开始调整产能结构,关闭多个低次代产线。2016年前后,日本率先退出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2020年三星、LG也明确了关闭大尺寸LCD面板产线的日程,即截至2020年底,SDC及LGD将会关闭其在韩国的所有LCD TV面板产线,在三星出售苏州生产线以后,韩企中国内地也只剩下了LGD在广州的“独苗”工厂。
一方面韩厂产能退出,另一方面中国内地厂商通过近几年的快速扩充,带动全球LCD显示面板产能格局发生巨变。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从LCD TV 面板产能格局来看,2020年开始中国内地厂商占比超过50%, 未来将占近70%份额,产能高度聚集;而韩国厂商占比快速收缩至20%以内,甚至进一步收缩至5%以内。
而从厂商来看,LCD TV面板产能高度向京东方及TCL华星聚集,行业将形成新的“双巨头”的竞争格局。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2020年京东方及TCL华星在全球LCD TV面板产能的占比将超过35%,未来随着新增G10.5线的量产以及通过并购方式继续扩充产能,两家龙头企业的市占有率将超过50%,“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将逐步形成。
同一起跑线上的未来之争
在面板行业兼并重组的同时,面板价格正逐渐走出低谷,也让头部的面板厂商尝到久违的甜头。
TCL科技2020年半年报显示,以重组后同口径计算,TCL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3.3亿元,同比增长12.3%。值得注意的是,TCL科技因重组剥离终端业务,去年上半年有一次性收益11.5亿元,若剔除资产重组收益,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口径同比增长7.6%。其中二季度盈利增幅显着,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0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96%。
净利暴涨,京东方和TCL华星成国内LCD屏幕双巨头
作者 | 方文
中国液晶面板产能开始进入飞速增长阶段
韩国的面板企业由于成本高于中国面板企业逐渐处于不利局面,自2019年起它们纷纷缩减液晶面板产能,转向技术更先进的OLED面板等技术。
这让中国面板企业逐渐取得产能优势,但是这也导致了全球液晶面板出现供给过剩,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跌,让中国面板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获得的丰厚利润对于中国面板企业将有巨大的助益,这将有助于它们加快技术升级,缩短在先进面板技术方面与韩国面板企业的差距。
2021年中国大陆厂商的规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整体看,中国大陆厂商继续扩大产能优势,预计2021年电视面板出货量占比将提升到60%,并延续2020年下半年以来对主要尺寸面板的定价权优势。
强劲的需求支撑本轮LCD面板价格上涨,且LCD产业基本上不会再扩产。
半导体短缺间接导致面板供求关系紧张
用于电视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其2月的交易价格环比上涨了5%左右。
其中55英寸环比上涨9美元,涨至每块192美元左右,32英寸也上涨4美元,涨至每块71美元左右。
这对于国内面板厂商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随着海外产能的逐步退出,下游需求端的回暖,国内的产能优势正在逐步凸显,预计未来我国面板厂商的盈利能力将显着提升。
今年一季度液晶面板价格有望上涨15%-20%,而二季度将继续上涨一成以上,这对于已取得产能优势的中国面板来说可谓利好频频。
京东方和TCL华星成国内LCD屏幕双巨头
以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维信诺等主要屏幕厂商为例,其净利润的同比增长情况至少都在60%以上。
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最高的达到了227%左右,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而京东方的净利润规模超过了50亿人民币。
2020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大尺寸LCD屏幕领域的市场份额总计已经超过了50%。
去年5月,京东方以22.8%的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一,TCL华星也达到了12.9%,位列全球第三。
目前京东方在大尺寸LCD屏幕领域的毛利率达到了15%以上,而TCL华星超过10%,两者均高于行业平均的8.07%。
2020年8月28日,TCL华星宣布斥资76亿收购三星苏州8.5代LCD产线,一个月后,京东方宣布计划收购中电熊猫8.5代和8.6代LCD产线。
LCD面板核心技术是软肋
液晶就是液晶面板的基础材料,目前在混合液晶材料领域,以德国默克、日本JNC、日本DIC为代表的德日企业垄断了全球超过90%的市场份额。而液晶对于面板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看起来这只是一块玻璃,但想要把它生产出来,涉及到工艺、配方、设备等多方面的技术壁垒。
LCD屏幕生产主要涉及工艺、量度、检测修复等设备,而这类设备中比较先进的基本上都是由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企业生产。
表面来看,中国屏幕厂商基本上做的是“来料加工”的工作,这也就带来了最明显的短板:对上游核心技术的掌控不足。
目前,偏光片和彩色滤光片几乎是日韩企业的天下,日本电工、住友化学、三立化学,韩国LG、三星,是全球前五的偏光片巨头,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国内头部LCD厂商,如京东方、天马等,自制比例均不到30%,而剩下的70%,都要向日本凸版印刷、大日本油墨、日本东丽等公司采购。
此外,还有屏幕驱动芯片,国内95%靠进口,国产化不足5%。
核心技术也离不开国内高效制造
越靠近中下游,企业体量越大,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越重,其实上游企业虽然掌握着核心技术,但离开了中国屏厂,他们的技术也无法高效的转化为产品。
能够将LCD技术大规模、高效率、高良率、低成本的落地,变成看得见摸得到,能够用在终端产品中的面板模组,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离开了中国屏幕厂商,美日韩上游材料企业空有一身技艺,也无法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屏幕厂商在LCD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重的原因之一。
他有需求,你有技术,我来帮你们实现,这就是中国屏厂所擅长的。
下一代显示技术将改变竞争格局
目前中国液晶显示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但在新型显示技术方面,我国由“显示大国”变成“显示强国”还需努力。
但在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领域,竞争格局会有所不同。比如OLED领域,国外企业依然拥有较大优势。
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企业在OLED产业的追赶时期。此外,在其他一些新型显示技术领域,如Micro-LED,也是中国企业的突破方向。
LCD面板行业整合趋势已成定局,行业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向龙头厂商集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全球液晶面板行业将处于双雄博弈阶段。
在未来的8K时代,用户追求极致显示,厂商也会不断朝着这个方向研发布局。
半年前,Micro LED、Mini LED技术因安装难度大、售价高昂等原因,短时间内只能在商用市场应用,无法在消费级市场得到广泛推广。
但至此,Micro LED、Mini LED等商用显示技术开始有了走进消费级市场的迹象。
苹果将会在2021年推出多款基于Mini-LED屏的新品,2021年第一季度,苹果就将会正式推出基于Mini-LED屏的新款iPad Pro,随后苹果将开始量产基于Mini-LED屏的新款MacBook Pro。
结尾
LCD技术从诞生至今,中国企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能以王者的姿态站在浪潮之巅,称霸面板行业。
随着韩国关闭转让LCD厂线和中国双雄大规模扩张建厂的完成,LCD产业集中度提升,面板周期有望消失,中国屏将迎来黄金10年。
内容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京东方的发展史与转变》,电子发烧友,2019年
《京东方:面板历史大底的前夜》,环球老虎财经,2020年9月
《TCL科技:何以造就华星光电10年倒V型成长路》,和讯网,2020年4月
《华星光电与京东方谁更赚钱?》,51Touch,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