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眼健康和教室照明,全国首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照明验收管理规范出炉

中国之光网 · 2020-06-05

关注眼健康——

防控近视的迫切需求,照明行业的历史使命

作者/王智勇主任医师

国家八部委于2018年下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学生近视眼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照明行业责无旁贷。2020年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防控近视眼,需要教室照明的改善,需要照明灯的科技进步,这是当前迫切的社会需求。

1

教室照明与近视眼防控关联密切

维护学生健康,除外传染病、生长发育等,预防医学重视近视眼防控。多少年来,一个教室最受重视的是采光、照明,然后是课桌椅、黑板。

关于照明,我们先讨论照明的“量”,早先的单位有“尺烛光”,后来逐渐统一为勒克斯(lx)。教室照度的标准有着历史沿革的轨迹,在1950年代,前苏联的标准是75lx。预防医学重视教室照明,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主持制订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就是GB 7793(1987年),其中规定课桌面照度为150lx,黑板面照度200lx;至2010年该标准修订,课桌面照度提高至300lx,黑板面照度提高至500lx,这些标准值几乎与国际接轨。早就有研究认为,课桌面上人工照明的照度不宜超过1000lx,而室外太阳光的照度通常在10000lx以上,这有待于各方面研究人员的深入探究。

2

教室照明的安装是个焦点问题

由于投影仪普及以及新式黑板开始视屏化,使得教室照明安装难度加大,尤其是黑板灯的安装。厂家应该现场勘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确保课桌面达到350lx以上,黑板面照度达到600lx以上,这是为了留有20%的余地,类似于维护系数,而且,还要保证课桌面的均匀度达到0.7以上,这就涉及到悬挂高度,吸顶并非妥当的选择;黑板灯还要考虑角度。

达到现行国家标准要求,一个教室通常需要18盏灯用于课桌照明,4盏灯用于黑板照明。然而,我们最近的现场检测发现,2盏灯也可以使得黑板面达到500lx,12盏灯可以使得课桌面达到300lx,曾经有的厂家声称9盏灯就可以使课桌面达到300lx,看来,不同产品有着不同的功效。

目前安装教室照明,还要综合考虑投影仪的使用,要考虑到晴天时候窗帘的使用,因此,电源开关要科学设计,加强开关的控制,保证投影仪使用时,投影(屏)幕的照度(亮度)与课桌面的照度都能够得到兼顾。

3

教室照明需要深入研究

照明领域的研究永无止境。爱迪生发明3000多种,最着名的就是电灯。本世纪,日本频频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包括LED灯的研发者,而他被认为是学历最低的,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也不是长期从事高科技研究的。与照明接近的,锂电池的发明也有着借鉴意义。可以预见,电池、照明的研发永无止境。

研发的重点之一是光谱,即照明的“质”,如何实现对太阳光的最大模拟?还要考虑到护眼,光谱的组成是关键。蓝光、频闪以及色温都是可以研究的方向。研发的另一个重点方向应该是智能化。

祝愿我国的照明研究实现弯道超车!(完)

作者/王智勇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学校卫生专业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硕士,西药师,中药师,从事学校卫生工作33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第五届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第一届分会委员。学生健康唯一核心期刊《中国学校卫生》第八届编委会编委、论文审稿专家。亲自撰写发表的学术论文已经超过140篇。1次获得辽宁省医学奖,2次获得大连市科技进步奖,均为第一完成人。致力于预防医学、治未病、健康教育、健康维护。获得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全国先进个人(2015年)、辽宁省健康卫士(2012年)和大连市首批健康卫士(2013年)。

延伸阅读:

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及相关业界都在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健康,并不断完善教室照明标准。近日,南京就在对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视力保护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全国首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照明验收管理规范

在南京发布

全国首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照明验收管理规范》(以下简称《验收规范》)日前在南京出炉。南京将在两年内投入1亿元,完成500所学校的照明提升,该市对中小幼儿园学生视力保护迈出坚实一步。

据悉,《验收规范》正文包括七个章节和三个附录,针对中小学幼儿园的普通教室、图书馆、报告厅、实验室及专用教室等学习空间,不仅明确了照明现场的关键性能指标,也从学校实施角度详细规定了分层验收流程、可视化设计要求、场景安装要求。在附录中还提供了工作范例、测量方法和评价量表。

“《验收规范》的发布标志着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发布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照明验收管理规范的城市,是南京市率先落实国家、省关于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具体体现。”市教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祁寿东介绍,它的发布有利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原有教室照明改造工程的品质一致性;有利于完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中的教室照明配建的评价标准;有利于长效规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照明项目。

《验收规范》比较同类标准有很多创新:

首次要求教室照明可视化设计数据贯穿项目全流程,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性能数据与验收现场实测数据在多环节对照校验,提高设计到验收的质量可控性;

首次提出蓝光双重检测机制,不仅要求每一类灯具必须出具无视网膜蓝光危害检测报告,还在现场验收环节中,增加便携式光生物安全测试仪现场双重检测;

以案例方式让学校学会项目质量监管方法,在规范的资料性附录中增加了两个项目的完整验收案例。案例的素材真实引用试点学校,从项目实施概要、验收组织、安装企业验收申请、技术资料审核、委托专业部门抽检、项目学校功能核定直至形成验收报告的每一环节均有图文表和流程对照。

据介绍,今年1月,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代表票决制方式将“制定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照明验收标准、提升学校视觉环境”定为首件教育实事。2020-2021两年内,南京将对照《验收规范》投入约1亿元,完成约500所学校的照明提升。

据悉,《验收规范》地方标准项目委托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负责起草工作,邀请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疾控中心、南京市卫生监督所、南京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共同参与研究。“《验收规范》的出台经过了全面摸底、系统模拟、多轮检测等一系列严密流程,历时一年多,保证了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调研员卢卫东介绍。

据了解,在《验收规范》研发的同期,市教育局启动了全市中小学普通教室的全面摸底分类提升工作,将全市教室照明情况分为四种类型并明确工作要求。

第一类为基本合格教室,教室的照度和闪烁都达标,暂不作为提升对象,但需要跟踪观察,一旦达临界条件即可提升。

第二类为自行提升教室,不需新采购灯具,学校只需调整灯具的位置和用电环境即可达基本要求。

第三类为板书区提升教室,仅板书区照度不达标,列入市区集中提升范围。

第四类为整体提升教室,列入市区集中提升重点,并全面摸清教室规格和基本环境。其中第三类、第四类教室为今后我市提升工程的重点。

改造后的教室

改造后使用的灯具

那么,教室按照《验收规范》改造后,效果如何?

据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邓中材介绍,经过对江宁区文靖东路小学一间普通教室改造测试发现,使用达标灯具后,不仅节能50%,而且桌面和黑板照度均匀明亮、低频闪、低眩光,通过临近黑板的开关控制,保证多媒体投影的清晰可见。“经过数月持续使用,师生普遍反映照明条件改善后,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视觉疲劳。” 邓中材表示。

“南京市即将开展的照明提升工程将有效改善学生们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照明条件。近年来,为保护青少年视力,教育部门还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祁寿东介绍,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市、区、校三级近视防控工作体系,将学生近视率纳入全市初中教育发展性评估工作,强化学校卫生基础工作。加大保护视力宣传教育力度,学校上好上足健康教育课,每学期第三周防近周开展多种形式的用眼卫生知识宣传。

面对全市中小学生和家长开展多场“健康教育校园行”活动,编印近视防控宣传挂图、《中小学生健康读本》《小学生近视防控手册》及《眼保健操图》发放到全市各学校。学校保证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积极纠正学生坐姿不正确、握笔不规范等不良用眼习惯。每间教室张贴了眼保健操图和远视力表。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先后开展两项近视防控省级课题研究。与卫健委加强近视防控督促检查。

祁寿东表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仅靠单一举措就能够立竿见影的。我们真诚希望政府、学校、家庭、医疗卫生机构等社会各方行动起来,齐心协力,久久为功,共同为孩子们开启更明亮的未来。(来源:南京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