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 偏好者说OLED 显示令人眼睛疲劳,原因可能就是PWM 调光技术
行家说Display · 2020-03-09
在OLED 萤幕手机流行的今天,为什么LCD 爱用者还坚定护航?
LCD 与OLED 的发光原理
无论LCD 还OLED,都是智慧手机领域使用最多的两种显示技术,包括TFT、IPS、AMOLED、PMOLED 等均为基于这两种技术的「加强版」。
▲ LCD 与OLED 萤幕种类。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即液晶显示技术,历史可追溯至20 多年前,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电脑、智慧手机等电子装置。
LCD 萤幕的构造就像两片「玻璃」中间夹一层液晶,下基板放置薄膜电晶体,上基板还有色彩滤光层,中间液晶层在电压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光特徴,最后投射时经过色彩滤光层产生不同色彩。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全称是有机发光二极体,公认为LCD 继承者,也认为是下一代智慧手机显示萤幕的最佳方案。
与LCD 不同,OLED 每个画素点都能独立发光,我们可把每个子画素点看作一颗LED 灯,由红绿蓝三子画素组成一个画素,这些画素组成的阵列就是OLED 面板。
简单理解,LCD 的光源层和显示层分离,OLED 显示层和光源层合而为一。同时LCD 光源固定,无法单独发光。
OLED 架构有许多红利性特质,包括但不限于:
OLED 显示效率比需多级「过滤」光的LCD 更高。OLED 不再需要背光源,萤幕可做得更薄。配合不同的基板材质,OLED 还能做成弯曲甚至折叠显示效果。OLED 萤幕烙印与闪烁问题
按理来说,未来手机市场的发展趋势,OLED 拥有无限潜力。但与LCD 相比,也有遭诟病的缺点,包括烙印和闪烁问题。
如上所述,OLED 每个画素都会发光,而亮度控制由电流驱动,控制发光材料形成不同色彩,即DC 调光。
不过,由于不同色彩画素点材质不同,发光寿命就有影响;加上三色子画素的波长有差异,对电流也有不同要求,如蓝色就需更高电流通过。因此萤幕损耗过大或低亮度情况,想控制每个子画素的亮度配置十分困难,这时OLED 萤幕可能会发红,或出现「残影」,就是大家常说的「烙印」。
为了解决这难题,厂商想出新办法──使用PWM 调光代替DC 调光。具体操作是让萤幕不断闪烁,达到一定频率后,人眼会有暂留视觉效果,让萤幕看起来「常亮」。如果需要降低亮度,只需要增加闪烁时间间隔即可。
就这样,PWM 调光导致频闪,并遭LCD 爱用者口诛笔伐。
▲ 白色区域为高风险,黄色区域为低风险,绿色区域为无风险。
根据《IEEE Std 1789-2015 标准》(IEEE 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低健康风险的频闪范围应在1,250Hz 以上;中国也有相关侦测机构针对标准测试,若光汇出频率大于3,125 Hz,认为无频闪,进入豁免安全区。
尽管上述报告并不是针对手机显示萤幕,而是针对照明灯类,但也显示出规律:频率越高,对健康造成的风险就越低。
这里列举两组使用LCD 和OLED 的手机频闪频率:
iPhone XR(LCD 萤幕)闪烁频率超过9,000Hz;iPhone Xs Max(OLED 萤幕)在低亮度时闪烁频率只有240Hz。华为Mate 20(LCD 萤幕)频率接近15,000Hz;华为Mate20 Pro(OLED 萤幕)闪烁频率为245Hz。
尽管肉眼不太容易察觉萤幕闪烁,且目前医学及电器方面也没有对「低频伤眼」盖棺定论,但网路出现几乎一边倒的观点:OLED 的闪烁会导致眼睛疲劳,甚至干涩疼痛。
LCD 走下神坛
相比OLED,LCD 萤幕发展历史悠久,制程成熟,因此成本更低。由于使用背板发光,所以寿命较OLED 萤幕更长,且调光过程自然柔和不伤眼。
LCD 萤幕在智慧手机「崛起」要归功夏普2014 年的首款「全萤幕」手机Aquos Crystal──搭载5 吋LCD 萤幕,解析度1,280×720,萤幕占比达78.5%。可以说Aquos Crystal 是全萤幕手机的开山之作,很大程度奠定LCD 萤幕在手机发展的基础。
2017 年苹果发表搭载OLED 萤幕的iPhone X 系列手机之前,LCD 绝对称得上市场主流。到2019 年,市面很难见到搭载LCD 的真旗舰──与市场需求不无关系。
近年来,萤幕下指纹技术开始成为智慧手机的卖点,然而技术主要基于光学和超音波解锁,但LCD 面板恰好有阻挡光线和超音波的背光单元,因此也就不具萤幕下指纹解锁功能。
此外,LCD 萤幕需要一系列背光模组,这会增加厚度,略显机身厚重,形状也较固定不可变形。这特征又与如今智慧手机「极限轻薄」「折叠萤幕」「曲面萤幕」「真全萤幕」等卖点相悖。因此不少人就帮LCD 萤幕贴上「低阶过时」等标签。
不过,在2019 年年中,京东方、汇顶科技等企业已经宣布攻克LCD 萤幕下指纹技术难关,并将在不久后实现量产,困扰LCD 多年的萤幕下指纹难题终于解决。
当然一项新技术,OLED 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但短短几年,OLED 萤幕在手机领域的发展速度惊人,三星AMOLED(OLED 的一种)萤幕水准已超过传统LCD 萤幕。
小结
无论LCD 还OLED,两者各有优劣。选择OLED,能有更鲜艳的色彩效果,更薄的萤幕、更快的回应速度;选择LCD,能避免烙印和闪烁,萤幕更自然清晰。
即便OLED 似乎更符合目前主流手机市场的「口味」,但LCD 也在积极求变。市场有各自拥有独特定位的两种技术,未尝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