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行业专题报告:疫情升级对面板行业影响的五问五答
显示速递 · 2020-03-09
面板行业专题报告:疫情升级对面板行业影响的五问五答
1.主要面板公司所在地(中韩日)的疫情现状如何?
从中韩日三地的疫情现状来看,中国自1月份疫情发生以来已历时近两月,政府防疫管控严格,目前看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而韩国和日本是除中国外的两个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在海外国家中累计确诊人数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四。韩国由于新天地教(总部位于大邱)发生聚集性感染,截至3月3日累计确诊病例已达4812人,目前进入24小时全面戒备状态,三星、LG等已有关厂动作。日本确诊病例则主要来自钻石公主号,截至3月3日全国累计确诊980人,钻石公主号人员确诊病例706人。
中日韩三国疫情发展如何?截至3月3日,中国新冠疫情历时近2个月,从高峰期日新增数千人降低至当日的128人,其中当日湖北新增114人,湖北以外地区新增14人,阶段看疫情已有所缓和。韩国和日本是除中国外的两个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在海外国家中累计确诊人数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四。韩国由于新天地教(总部位于大邱)发生聚集性感染,截至3月3日累计确诊病例已达4812人,当日新增477人。日本确诊病例主要来自钻石公主号,截至3月3日全国累计确诊980人,钻石公主号人员确诊病例706人。
——中国:自1月份疫情发生以来已历时近两月,政府防疫管控严格,目前看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截至3月3日,国内累计确诊病例达到80302例,当日新增病例从高峰期的数千人降低至128人。当日新增病例中,湖北地区114人,非湖北地区14人。由于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积极采取延迟复工,居家隔离等管控措施,目前看湖北和非湖北地区疫情均阶段性有所缓和,疫情得到初步控制。
——日本:“钻石公主号”事件后疫情升级,截至3月3日累计确诊病例达980人,后续对奥运会影响仍需观察。日本前期的新增确诊人数高峰发生在2月中旬左右,相对于国内的1月底-2月上旬延后约半个月,主要系停靠在横滨港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持续发现新冠感染患者。截至3月3日,日本境内累计确诊病例达到980例,当日新增病例13例。确诊病例中钻石公主号人员达到706人,占比达到72%。今年7-8月,日本原计划将于东京举办新一届奥运会,后续若疫情持续升级,则可能影响到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存在延期至2020年底的可能性。
——韩国:始发于教会的聚集性感染,是除中国外确认病例最多的国家,目前进入24小时全面戒备状态,三星、LG等已有关厂动作。韩国前期的新增人数确诊高峰阶段处于2月底,相对于国内推后约1个月。截至3月3日,韩国累计确诊人数达到4812人,当日新增确诊人数477人。由于发生聚集性感染的新天地教会总部位于大邱市,当地成为韩国国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截至3月2日累计确诊超3081人,占韩国累计确诊人数的71%。此外,大邱疫情亦影响附近的龟尾工业园区,园区内有包括三星、LG、SK海力士等韩国制造企业,三星龟尾工厂由于员工感染已两次临时关闭工厂,并且安排约1500名员工隔离数日,约占总员工数20%;LG亦安排约900名员工居家隔离,约占龟尾厂总人数的20%。
2.主要面板厂及其产能分布情况及现状如何?
整体来看,全球面板厂主要集中于中、韩、日三地,其中LCD产线上,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的产能占比分别为53%、15%、32%和5%,OLED产线则韩国目前阶段性垄断市场(占比78%)。据我们统计,目前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分别坐落57/29/20/12条面板产线,且后续扩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及韩国。就疫情情况而言,目前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武汉地区(主要为5条产线,可能导致后续一条10.5代大尺寸产线扩建计划延后),以及韩国龟尾等地区(主要为4条产线,可能影响模组生产),预计疫情可能对中国大陆及韩国产线产能释放、模组端出货产生阶段性影响,对中国台湾和日本产线影响较小。
主要面板厂的分布集中于中、韩、日三地,中国大陆掌握LCD主导权,韩国阶段性垄断OLED市场。技术角度来看,短期大尺寸领域仍以LCD技术为主,中小尺寸领域看好OLED渗透加速。(1)LCD产线来看,目前高世代LCD产线均集中在大陆,中国大陆的LCD产能占比已高达53%,且仍在持续提升。当前LCD面板产能以中、日、韩三地为主,其中随着中国大陆企业积极投建,全球LCD产能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2018年已达全球总产能的53%。其他则主要是韩国32%(三星、LG)、中国台湾15%(友达、群创等)、日本5%(JDI等)。(2)OLED产线而言,韩国目前阶段性垄断市场,国内厂商正加速追赶,2022年大陆占比有望超40%。OLED面板目前以手机等小尺寸应用为主,全球已规划的小尺寸OLED产线共计37条,其中23条已点亮,韩国占据9条,韩国(三星+LG)产能占比为78%。中国大陆方面在积极跟进,已建成和规划了共计20条OLED生产线,扩产速度远快于其他地区,我们测算到2022年,中国大陆小尺寸OLED总产能有望占全球40%+。
中国大陆:共57条产线,5条位于疫情严重的武汉地区
中国大陆拥有57条产线,集中分布在沿海及中西部地区,京东方产能TOP1。目前中国大陆已规划产线主要分布在广东省(14条)、四川省(7条)、上海市(6条)、湖北省(5条)和安徽省(5条)等地。广东省境内14条产线中有信利5条,TCL华星4条,LGD2条,夏普、深超光电、柔宇各1条;四川省境内7条产线中有京东方3条,信利2条,惠科、中电熊猫各1条;上海市境内6条产线中有深天马3条,和辉光电2条,中航光电子1条;湖北省境内的5条产线有TCL华星2条,深天马2条,京东方1条;安徽省境内5条产线中有京东方3条,惠科、维信诺各1条。面板厂商以京东方、TCL华星及深天马为主,其中京东方以14条产线称霸中国大陆。截止目前,大陆主流面板厂商均无扩产LCD产线计划,LCD供给周期接近尾声,未来新增产能预计主要为2020年的京东方武汉B1710.5代线及2021年的TCL华星T711代线。
模组线大多分布在面板产线周边,TCL华星模组厂集中在惠州和印度。京东方模组线采取自建和外厂协作的方式,自建的模组线一般配套在面板线附近,此外还在河北固安以及江苏苏州等地工业园区设有模组线。TCL华星除面板产线配备的模组线外,在广东惠州拥有一个高世代模组厂,位于印度的模组项目也已于2019年底实现主厂房封顶。深天马在深圳、上海、武汉、厦门、日本等地均设有配套模组线。
5条产线位于武汉地区,涉及京东方、TCL华星及深天马三家头部面板厂商,疫情影响目前不大。武汉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政府对湖北地区的人员、运输等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受此影响,京东方a-Si LCD10.5代线(B17)因设备无法进场调试产能爬坡放缓;TCL华星LTPS LCD6代线(T3)因复工延迟模组端稼动率略降低,后续可能转向华南代工厂做模组,整体影响可控;TCL华星柔性OLED产线(T4)刚刚量产第一期15K/M,目前产能有限;深天马的a-SiLCD4.5代线和AMOLED6代线目前均保持连续生产,AMOELD产线尚在建设中,短期内面临一定物流、员工返岗、部分原材料供应的压力。除武汉外,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面板产线正常运转,受疫情直接影响较小。
中国台湾:共29条产线,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小
中国台湾拥有29条产线,产线分布集中,友达、群创为面板双雄。中国台湾地区产线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的台南市、桃园市、台中市、苗栗县、高雄市和新竹市。台南市有群创产线8条和瀚宇彩晶产线1条;桃园市有友达产线7条;台中市有友达产线6条;苗栗县有群创产线3条;高雄市有群创产线2条;新竹市有友达、群创产线各1条。目前,友达、群创在台湾地区各占据14条产线,除1条友达刚性OLED4.5代线外,其余28条产线均为LCD产线。友达、群创在台湾及大陆均建设了模组厂,其中友达在台湾桃园、四川绵阳、广东惠州、江苏苏州、福建厦门等地设有模组厂;群创在台湾台南、台湾竹南、浙江宁波、江苏南京、广东佛山、上海等地设有模组厂。由于台湾地区截至3月2日累计确诊人数不足50人,同时考虑到政府采取严厉的对外封锁政策,台湾疫情有望得到积极控制,目前已有产线受疫情影响较小。
韩国:共20条产线,4条位于疫情较重的龟尾地区
韩国拥有20条产线,产线分布集中,三星、LGD平分秋色。韩国产线集中分布在坡州、牙山、天安、龟尾四座城市,其中三星产线位于牙山和天安,LGD产线位于坡州和龟尾。坡州有7条LGD产线,其中4条大尺寸LCD产线原本预计于2020年底前关闭,1条大尺寸OLED产线尚在建设中;牙山有6条三星产线,其中3条大尺寸LCD产线计划转产OLED;天安有3条三星产线;龟尾有3条LGD产线和1条夏普产线。目前韩国20条产线中LCD产线仍存9条,考虑到三星、LGD相继宣布将LCD产线关闭或转产,未来韩国有望只留下OLED产线。而三星、LGD在OLED领域各有侧重,三星主攻小尺寸OLED,LGD主攻大尺寸OLED。
三星、LGD在韩国境内外设有多个模组线。LGD在韩国坡州、龟尾,中国南京、广州,越南海防,波兰弗罗茨瓦夫等全球6个地区设有模组线。三星手机在韩国龟尾、越南、印度设有工厂,大部分投产已转至越南和印度工厂,韩国龟尾手机工厂主要负责高端手机的生产,如Galaxy Z Flip等折叠屏手机。在中国地区,三星曾与TCL华星合作共建广东惠州模组厂,并在江苏苏州投建了一座液晶模组厂。此外,三星还在俄罗斯设有TV工厂。
龟尾产业园受疫情影响暂时关闭,LGD、夏普的4条产线及三星手机厂恐受影响。有韩国“硅谷”之称的龟尾市隶属于庆尚北道行政区,该区与此次韩国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大邱相邻,疫情发展迅速,情况不容乐观。三星龟尾园区先后于2月22日、29日及3月2日先后确诊了4名新冠肺炎患者,该厂生产线已2次停运。无独有偶,LGD龟尾园区2月29日也确诊了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园区部分区域封锁3日。此外,3月2日LG Innotek在龟尾的A1工厂也因一名员工感染新冠病毒而关闭。三星电子龟尾产业园以手机研发和生产为主,刚上市的Galaxy Z Flip等折叠屏高端手机在此生产;LGD龟尾封锁区域中含面板模组线;LG Innotek龟尾A1工厂主要生产摄像头模组,同时也生产iphone 12系列3D TOF模组。龟尾地区目前有4条面板产线,1条夏普a-Si LCD8代线以及3条LGD产线(柔性OLED6代线+刚性OLED4.5代线+LTPS LCD6代线),若韩国疫情持续升级,这4条产线的生产运营恐受影响。
日本:共12条产线,分布较散,受疫情影响较小
日本拥有12条产线,产线分布较为分散,目前受疫情影响较小。日本境内的面板厂商主要是JDI、夏普和深天马。JDI的8条产线全部为中小尺寸产线(OLED产线3条+LCD产线5条),分布在石川县、千叶县、爱知县、鸟取县等四个地区,其中位于石川县的2条柔性OLED产线尚未量产。夏普的1条高世代a-Si LCD产线和1条低世代LTPS LCD产线分别位于大阪府和三重县。深天马在秋田县的面板工厂有两条低世代a-Si LCD产线,产品主要应用于车载、医疗、工控类显示屏以及模块。目前,日本疫情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北海道,距离面板产线较远,尚未受到疫情的影响。
3.单看供给端,疫情影响大不大?
制程影响来看,面板三大制程中,前段Array和Cell均为高自动化及超洁净间运作,只有后段模组工序人员密度较大,疫情感染风险较高;产业链联动来看,虽然面板厂本身受影响不大,但若复工进度放缓、交通持续不畅,则生产有可能面临材料短缺及交付延迟等风险,具体情况需持续观察疫情进展。单从供给端来分析,目前中日韩三地面板厂受疫情影响均有限,中国的武汉地区中小尺寸产品交付有所延迟,韩国部分产线短暂关闭后已重启生产,未来极限推演下,日韩疫情若加剧,厂商产能关闭或下调稼动率,则有望加速订单向国内转移。极端假设韩国位于龟尾的产线、日本位于爱知县和千叶县的产线全部停产,将影响72K/月OLED面板产能(全球OLED占比4.93%)和213K/月LCD面板产能(全球LCD占比5.34%)。更极限推演下,若日韩工厂悉数受影响,则可能导致面板供给大收缩,全球占比25%的LCD产能和75%+的OLED产能将受影响。
模组生产环节、上游材料供应及交运不畅为潜在供给端风险
制程角度看,只有后段模组工序人员密度较大,疫情感染风险较高。显示面板厂商的生产流程大体分为前中后三个制程,分别是列阵工序(Array)、成盒工序(Cell)、模组组装工序(Module)。其中列阵工序(设备占比75%)是在玻璃基板上制造出 TFT 列阵的过程,成盒工序(设备占比20%)是将 TFT 列阵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拼合成液晶盒,并进一步加工成面板的过程。前、中制程里,列阵工序和成盒工序具有超自动化和超洁净的特点:需要在电子净化车间生产,其中列阵工序的洁净度等级为2-5级,控制粒径在0.2-0.3μm,成盒工序的洁净度等级为3-6级,控制粒径在0.2-0.3μm。模组组装工序(设备占比5%)是先是在面板上贴附偏光片,再将面板与驱动芯片、印刷电路板等组件进行热压邦定,与面板上线路进行连接,再搭配背光源组合形成模组组件,后段模组生产环节属于人工密集型,人工占比高达70%-80%,生产过程中疫情感染风险较高,考虑到人员返工及交通运输,疫情可能对后端模组生产环节有潜在影响。
产业链联动来看,受疫情影响,部分生产材料供应可能因供货商延期复工及物流不畅等因素出现短期迟滞。面板的上游供应链较为复杂,且技术门槛极高,材料端大多被美国、德国、日本垄断,冠状病毒蔓延全球多个区域,若疫情持续发展,生产材料供应可能因供应商延期复工及物流不畅等因素出现短期迟滞。材料的短缺主要发生在面板厂上游供应及部分后段制程,主要包括偏光片、液晶材料、PCB、辅材、包材结构件等。对于面板厂而言,若疫情延迟导致供应商延期复工及物流不畅,即使前段的稼动率没有下调,后段的生产也有可能受到材料短缺及人工的影响而出现短期迟滞。
聚焦中国工厂:现有产线正常生产,短期面临复工、物流等压力
面板重镇武汉,涉及3家厂商,共5条产线,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或受一定影响。武汉是我国面板行业重要聚集地之一,产能约占全国2%,产值约占5%,国内3家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华星光电及深天马在武汉均设有产线,其中:1)京东方:目前有一条10.5代LCD产线B17在建,主要应用于超大尺寸TV面板,规划月产能约120K,2019年底已正式投产,目前正处于爬坡期,受疫情影响目前爬坡进度放缓。2)TCL的华星光电:已建成2条6代中小尺寸产线,其中T3为LTPS LCD产线,月产能约50K/月,主要应用手机、移动PC显示面板等,2019年H1已实现满产,是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LTPS工厂;T4为OLED产线,规划月产能为45K,主要应用于柔性及可折叠手机面板,于2019年年底投产,目前已量产。3)深天马:建成1条4.5代a-Si和1条6代OLED产线,其中4.5代线月产能约30K/月,于2010年Q4投产,主要满足移动终端消费类、工控类显示屏,处于满产运行状态中;6代线月产能约30K/月,应用于高端智能手机和差异化平板,一期产线于2018Q2投产,二期正处于建设中,计划将于2020年投产。从主流公司的产线布局情况可以看到,位于武汉的五条产线主要为6代线及6代线以下产能,受冠状病毒的影响,武汉面板厂在关键材料和生产人力等面临一定压力,生产端目前影响有限,但未来若疫情持续,则中小尺寸面板的出货量可能会受一定影响。
大厂现有武汉产线均正常生产,短期面临物流、员工返岗、原材料供应的压力,长期仍取决于疫情发展及市场变化。由于面板产线是全年不间断运行,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等面板厂发布公告或公开表示:在春季期间按生产计划有序生产,公司有一定原材料储备,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地方政府在交通运输上给予极大支持,产线运营受到影响有限;叠加面板厂自动化程度高,因此现有产线预计受到疫情影响有限;但是短期确实有面临物流、员工返岗、部分原材料供应的压力,目前各厂商正在积极协调。往后看,具体产线的进展情况需持续观察疫情进展,各面板厂也将根据疫情发展、市场变动及政策变化来适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国内其他地区的大面板产线生产经营有序推进,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长期仍取决于疫情发展及市场变化。除武汉地区之外,广东是中国面板厂第一大重镇,共拥有八条产线,其中华星在深圳拥有G8.5和G10.5各两条,日前TCL华星表示,深圳各工厂及惠州模组厂生产未受直接影响,大尺寸正常生产,产成品出货通道正常,各厂内设备都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惠科目前也在满负荷生产,已经投产的重庆及滁州的两座面板厂,目前订单饱和、开机率100%,生产计划有序推进,产能利用率较高,在建的绵阳和长沙两座面板厂的建设任务也如期推进;京东方也已全面复工,产线运营正常有序、工作人员及时到位,企业生产经营未受影响;友达光电截至2月18日,公司返岗率达85%,共有近5000名员工投入生产工作。整体来看,国内其他大面板厂生产经营基本正常,面板生产有序运行。中长期看,各厂同样可能面临物流、员工返岗、原材料供应的压力,未来发展仍取决于疫情发展及市场变化。
聚焦日韩工厂:疫情升级,已有感染病例,预计短期稼动率受影响
韩国疫情转趋升级,预计短期影响稼动率,长期仍需关注疫情进展。如前文所述,大邱是韩国疫情重灾区,龟尾市是韩国面板重镇,临近大邱,已成为韩国电子制造的染疫重灾区。龟尾市拥有4条面板产线,主要是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产能,目前疫情较为严重:LGD的龟尾园区发现1名银行职员确诊,LGD暂时关闭模组厂3天,于3月3日恢复生产;三星电子于3月1日确认,其在龟尾市的智能手机工厂出现第三名确诊罹患新冠肺炎的员工,并宣布关闭这些员工就职的厂房,这是自2月24日复工不久后第二次停工,停工至3月3日。面板产业是韩国一大支柱产业,2019年占全球LCD和OLED产能份额分别为20%和78%,其中AMOLED面板几乎垄断全球供给市场,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采用的AMOLED面板,三星供应占比近90%,TV用OLED面板中,LGD维持100%独占优势。目前来看,若疫情在韩持续扩散,受物流及人员复工的限制,韩国面板厂短期稼动率预计将会受到影响,长期仍需持续关注疫情进展。
日本疫情集中在北海道,目前产线正常运转,长期需关注疫情发展态势。日本疫情集中在北海道及东部爱知、神奈川、千叶县等地区,日本境内的11条产线中,有三条位于疫情较为严重的爱知和千叶县,但目前面板厂工人尚无感染病例,产线均正常运转。日本也是全球面板产能集中的国家之一,疫情短期内对稼动率及产能尚未产生较大影响,但长期仍需持续观察疫情的发展。
疫情对日韩产能影响的极限推演:供给大收缩,加速订单向国内转移
日韩疫情升级可能带来订单加速向国内转移,极限推演下共将带来72K/月的OLED订单量及213K/月的LCD订单量。目前来看,国内疫情日趋好转,且基本处于稳定可控状态,各面板商生产计划有序推进,目前国内疫情对面板厂影响有限;国外则日韩疫情不断升级,若疫情持续扩散,日韩或将复演国内停工停产及交通管制等防控措施,日韩面板厂产能则可能受物流、人力、材料供应及稼动率的影响而降低,加速订单向国内转移。极端假设,若韩国位于龟尾的产线全部停产,将带来42K/月的OLED订单量及140K/月的LCD订单量;若日本位于爱知县和千叶县的产线全部停产,将带来30K/月的OLED订单量及73K/月的LCD订单量。更极限推演下,若日韩工厂悉数受影响,则25%的LCD产能和75%+的OLED产能将可能受影响。
——韩国位于龟尾产线全部停产时的情况:目前韩国是海外疫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全境17个行政区均出现感染病例,感染最多的是大邱市和庆尚北道,龟尾隶属庆尚北道,是韩国面板的生产重地,若韩国疫情进一步加重,则位于龟尾的产线可能停产。我们极限推演了龟尾产线停产后韩国产能的变化,若位于龟尾的产线停产,则韩国OLED面板产能将减少42K/月,占韩国OLED面板总产能的5%;韩国LCD面板产能将减少140K/月,占韩国LCD面板总产能近20%。
——日本位于茂源市和东浦市的产线全部停产时的情况:日本目前的疫情情况不容乐观,较为严重的地区有北海道、东京、爱知、神奈川和千叶,主要集中在日本东部。茂源市和东浦市分别隶属千叶县和爱知县,属于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若日本疫情升级,则位于这两个市的产线可能短暂关闭,那么日本OLED面板产能将减少30K/月,占日本OLED面板总产能的100%;日本LCD面板产能将减少73K/月,占日本LCD面板总产能的21%。
4.再看需求端,中日韩及全球需求可能如何变化?
需求端来看,我们从大尺寸和小尺寸两类下游进行分析。大尺寸面板下游主要关注电视,若疫情持续蔓延,消费者购买电视的需求可能进一步下降,同时若疫情导致奥运会延期或取消,也可能抑制电视端销量,从而影响上游面板出货。极限推演下,我们预计整体购机需求(尤其线下)大下滑以及奥运会延期或取消,则可能影响2900-3100万台电视销售,对应1982-2133万平米的面板需求,占2019年大尺寸面板需求的10%-12%。中小尺寸面板下游则主要关注手机需求,中性假设下,假设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800万部(同比-2~3%),对应小尺寸面板需求38万平方米,占2019年中小尺寸面板总需求的1%;极限推演下,手机出货量萎缩约1.4亿部(同比-10%),对应中小尺寸面板138万平米,占2019年小尺寸面板总需求的3.9%。
静态看,电视需求面积超七成,为面板厂最大下游终端
电视为面板行业最大下游,面板需求占比超60%。面板产品按尺寸可分为中大尺寸和小尺寸,其中中大尺寸面板主要应用于电视、监视器、PC、商显等,小尺寸面板主要应用于手机、车载、可穿戴设备等。需求角度来看,根据IHS数据,2018年面板行业的总需求面积为2.2亿平方米,其中大尺寸占比约80%,为面板厂最主要下游,中小尺寸占比约20%。而在大尺寸面板中,电视为下游主要应用。以2018年为例,全球TV用面板出货面积约1.51亿平方米,占2018年大尺寸面板总需求的69%,占总面板需求的63%。整体来看,电视销量整体已趋于稳定,2011-2019年CAGR约1%。但上游电视面板市场仍持续增长,主要源于需求端消费升级驱动消费者购买更大尺寸电视,供给端高世代线产能释放推动大尺寸化加速,根据群智咨询统计,2010年全球TV平均尺寸约33寸,2018年已增长至46寸,预计2022年有望超过50寸。
面板销量有大小年之分,每逢重大体育赛事年,面板需求则高确定性旺盛。梳理历史上的电视出货量数据,我们认为当年的重大体育赛事会一定程度促进电视的销量,比如2012、2016年的伦敦和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全球电视销量分别同比前一年提升3%、2%,而在2014、2018年足球世界杯期间,电视销量同比前一年分别提升了6%、4%。对于上游TV用LCD面板出货而言,根据IHS数据,2012-2014年均保持同比正增长,三年出货量分别达到2.24/2.38/2.53亿片,2015-2017年则有所疲弱,同比增速降至3%/1%/0%。2018年由于下游电视需求带动,面板出货量同比+9%至2.89亿片。
动态看,历史全球性事件对电视销量影响不显着,新冠疫情需进一步观察
我们复盘了SARS、甲型H1N1等历史上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现其对当期电视终端销量均无显着影响。鉴于此次疫情后续发展仍不确定,我们认为疫情对终端销售的影响仍需持续观察。(1)SARS:SARS于2002-2003年在国内爆发,后续蔓延至亚洲、欧美等地区,截至2003年8月16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8422人,累计死亡病例919人。但是对于电视终端销量而言,2003年国内总销量达到7028万台,同比+28%,处于相对高增长阶段。我们认为主要系2002年开始液晶LCD电视开始加速替代传统CRT电视,带动国内电视更换潮。(2)甲型H1N1:由美洲为始发地,后续蔓延至全球,截至2010年3月,国内累计确诊12.7余万例,累计死亡800例。对于电视终端而言,2009/2010年国内销量分别达到1.01/1.19亿台,同比+14%/+17%,处于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的复苏阶段。整体来看,2003年的换机以及2009年的经济复苏一定程度弥补了疫情对于电视终端销量的影响,但由于此次新冠疫情后续发展仍不确定,我们认为其对于电视销售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疫情对全球需求影响的极限推演:阶段性消费停滞、赛事延期或取消
对于面板需求端而言,我们分为大尺寸和中小尺寸两个维度进行测算。大尺寸面板下游关注电视销量。我们认为如果疫情持续蔓延,消费者购买电视的需求将进一步下降,同时如果疫情导致奥运会延期或取消,也将抑制电视需求,从而影响对上游面板出货。
——大尺寸端:疫情升级或导致消费者购买电视需求下降,而2020年奥运会等赛事延迟/取消则或进一步影响终端销售。目前全球电视销量相对稳定,基本在每年2-2.2亿部区间波动。我们认为,(1)由于电视等大型设备需要人员送货上门甚至安装,如果疫情进一步蔓延,考虑物流影响,以及消费者出于对感染的担忧,可能暂缓原有的购机计划,对于电视终端的需求带来负面影响;(2)2020年日本将于东京举办新一届奥运会,但是目前日本国内累计确诊人数已达千人,奥运会作为一项聚集性群体活动,能否如期举行目前尚不确定。根据往年数据,奥运会等重大赛事将一定程度促进电视销量,后续奥运会如延期或取消,亦将对终端销售有所影响。对于上游大尺寸面板而言,我们极端假设奥运会延期或取消,则可能影响2%-3%的电视销量,对应400-700万台;同时我们认为疫情也将整体影响消费者的电视购买需求,并且线下影响程度将高于线上,假设2020H1/H2线上销量分别下滑10%/0%,线下销量分别下滑30%/10%,则可能影响电视销量约2500万台。我们测算下来,两个因素合计影响电视销量约2900万-3100万台,对应大尺寸面板约1982万-2133万平方米,占2019年大尺寸面板需求比例为10.4%-11.2%。
——中小尺寸端:手机出货量萎缩,中性和悲观情形下对小尺寸面板需求端影响分别为-1%和-3.9%。中国地区,我们预计2020Q1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40%至5000万部,全年下滑约10%至3亿部。而对于日韩地区,由于疫情高峰期相对国内推后半个月至一个月,后续影响预计仍会持续。我们假设2019年日韩地区手机出货量分别为3000万/1500万部,同时假设2019Q1出货比例分别为25%/26%,极端假设Q1影响程度和国内类似,则测算得日韩2020Q1出货量分别为500/200万部;假设Q2-Q3出货量和2019年持平,则日韩2020年出货量分别为2700万/1300万,同比下滑300万/200万部。非中日韩地区,我们预计Q1出货量下滑10%,Q2-Q4出货量则有所反弹,增速达+3%。中性情况下,预计全球手机出货量萎缩约3800万部,按平均6寸面板,对应面板需求量萎缩38万平方米,占2019年小尺寸面板总需求的1%。悲观情况下,由于非中日韩地区疫情发生相对较晚,如未及时控制或进一步影响Q2-Q4手机需求,假设Q2-Q4三季度同比下滑10%,则2020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萎缩约1.4亿部,对应面板需求量萎缩138万平方米,占2019年小尺寸面板总需求的3.9%。
5.涨价后续还能否持续?对国内企业有何影响?
我们的基本结论是:面板供需平衡趋紧,目前看我们认为涨价可持续,后续影响仍需持续观察疫情最新进展。为什么呢?我们从供需角度来看:
——首先看供给端:存量减少,新增产能有限,疫情升级下产能可能进一步收缩。在没有疫情之时,韩厂三星、LGD本身退出LCD市场的计划及节奏就已经使得存量产能明显缩减,预计2020年新增产能主要为京东方武汉10.5代线(B17),2021年新增产能主要为TCL华星11代线(T7),从2022年开始主流面板厂都没有再扩产LCD的计划,因此后续新增产能有限,LCD供给周期接近尾声。并且目前受疫情影响,京东方10.5代线产能爬坡放缓,产能供给进一步减少。目前在疫情影响下,武汉的中小尺寸产品交付周期进一步延长,后续若日韩疫情升级,则全球占比25%的LCD产能和75%+的OLED产能的海外面板厂的稼动率也预计调低甚至阶段性关厂,使得产能进一步收缩。
——再看需求端:疫情升级下全球需求下调,但我们认为相比供给端则属于温和下降。疫情期间,国内部分地区交通出行被限制,整机线下销售渠道受阻,从而造成终端需求下降,但需求只是延迟而非消失。疫情在全球升级后,目前包括奥运会、锦标赛在内的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时间或往后顺延,我们认为面板端的需求也将部分下调。但对比供给侧占比超30%的日韩产能风险而言,我们认为需求端只是温和下降,并不构成供需关系中的短板。
——最后看价格端:面板价格目前已反弹回升,我们认为后续涨价有望持续。根据IHS数据,面板价格继19年以来持续下跌甚至一度跌破面板厂现金成本,后于19年底开始反弹回升,2020年2月涨幅加速,32寸/43寸/50寸/55寸/65寸面板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2.5%、10.3%、7.0%、8.8%、4.9%,考虑到面板供需整体平衡趋紧,我们认为涨价有望持续。若全球疫情持续升级,则会使得供需两端都收缩,且供给端的收缩可能大于需求端。这一方面源于韩国疫情较重的龟尾是三星手机整机厂所在地,同时也是LG小尺寸LCD的大本营,可能对韩国产能供给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国内面板生产所需的部分材料、设备需由日韩供应,疫情升级可能使得原材料供应因供应商延期复工及物流不畅等因素出现短期迟滞,从而影响国内产能供给。由于疫情持续升级后供需端不确定性加大,我们认为对面板价格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京东方A:全球面板龙头,有望显着受益行业涨价及OLED订单转移。京东方目前共拥有14条产线,11条已经量产,1条即将量产,2条在建,其中LCD产线有10条,柔性OLED产线4条。作为LCD面板的引领者,公司的产能占比全球第一,从2019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排名来看,京东方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面积首次超过LGD夺魁,实现出货数量和面积双双排名第一,随着2020年武汉10.5代线的量产,公司LCD面板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AMOLED方面,产能仅次于三星位居全球第二,2019年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近1700万片,位居大陆首位,未来随着4条柔性OLED产能进一步释放,出货及产能方面有望加速追赶三星。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若疫情持续升级,其有望显着受益行业涨价及OLED订单转移。
TCL科技:聚焦显示产业,大尺寸在华星中营收占比过半,有望受益行业涨价趋势。公司在2019年4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剥离智能终端和相关配套业务,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成为一家专注面板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目前共拥有6条产线,包括4条大尺寸线及2条中小尺寸线,主要分布在武汉及深圳地区,2019年大/中小尺寸产能分别为3120/163万平方米。大尺寸方面,公司拥有2条全球世代和规格最高的11代线t6/t7(规划)、2条全球效益最好的8.5代线t1/t2,2019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数量和面积同比增幅分别为4.3%和19.8%,全球排名挤进前五,2020年起在大尺寸的话语权有望进一步增强;中小尺寸方面,公司的6代LCD产线t3专注LTPS-LCD,是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LTPS工厂,t4产线聚焦柔性OLED,目前已量产,公司2019年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1.0亿片,全球排名第5,其LTPS出货位列全球第二。公司在未来的涨价中有望受益,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
风险因素
疫情持续升级;供应链及交通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宏观环境变化等。
特别声明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3月6日发布的《疫情升级对面板行业影响的五问五答——面板行业专题报告》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