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产业政策亟待优化3点
新型显示观察 · 2019-10-03
自“十一五”开始,国家层面即明确了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地位,并逐步提升对显示材料的重视程度。
“十三五”期间,“以新型显示为核心的先进电子材料”和“新型显示配套材料”等内容被列入相关规划,呈现出以规模化应用为核心,基础研发和前沿研究两端兼顾的总体布局。
01
产业和专项政策相继出台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规划,以《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为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科学技术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显示产业发展的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从新型显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角度,引导行业以新型显示器件为核心,带动配套材料的发展,提高材料的成品率和性能稳定性,推动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完善配套体系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的产业化项目聚焦新型显示产业链的配套能力建设,支持关键显示材料发展,推动建立认证应用平台,鼓励面板制造企业积极采用就近配套材料。
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规划,重视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显示材料技术攻关。提出“实现关键原材料和显示屏的国产化,形成产业集群,新增产值超千亿,促进显示产业升级转型”的发展目标。在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重大工程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中,对提升新型显示材料的保障水平给予了重点支持。
上述产业与专项政策有效推动了新型显示材料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显示材料企业,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体系。
02
财关税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为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国家出台相关财关税政策,对新型显示产业予以支持,提高新型显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膜晶显”政策、“分期纳税”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和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行业中影响广泛的“膜晶显”政策(《关于扶持薄膜晶体管显示器产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对新型显示器件(包括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生产企业进口中国大陆不能生产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和消耗品,免征进口关税,“膜晶显”政策于2009年、2012年、2016年和2018年多次更新。此外“分期纳税”政策(《首期分期纳税政策颁布》)对在中国大陆投资的显示面板企业关于设备和材料进口方面提供了支持,为面板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保监会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以保险的形式对包括显示材料的首批次应用提出了支持。在2017年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中,东旭、彩虹、盛波、三利谱等企业的玻璃基板和偏光片等产品享受了首批次担保。
03
环保政策趋紧细化
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新型显示材料产业虽属于科技含量高、技术附加值高、排放量相对小的先进制造业,但由于部分材料企业多元化经营,产品范围既包括新型显示材料也涉及建材、化工、有色等传统材料,使得在环保政策实施时,新型显示材料产业属于先进制造业的特点难以体现。如《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中重点区域涵盖了部分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在执行错峰生产和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时,对新型显示材料与传统材料“一刀切”。新型显示材料属于先进电子材料的一种,以玻璃基板为例,工艺复杂度和多项技术指标均高于传统建材用玻璃,停产复产造成的损失远高于传统玻璃。
综上所述,“十一五”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从产业、科研、财税、贸易等多个维度引导新型显示行业的发展。随着产业技术进步,为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环境仍须持续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政策侧重不同,研用结合协调性有待提高
政策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前瞻性研究方面重点支持显示材料研发,包括前沿新技术和关键基础技术的研发;产业化专项重点支持先进技术投产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给予新型显示产业较好的支持,但新型显示材料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需要经历攻克技术难关、打造量产能力、克服客户门槛、具备成本优势、不断迭代升级等多项环节,特别是成本优势和迭代升级,使显示材料存在研用脱节的风险。为实现研用结合,专项政策的协调性有待提高,以解决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衔接问题。
② 财关税政策对显示材料的支持力度仍需加强
现有财关税政策,从进口关键原材料免关税,到重大装备进口分期纳税,再到新材料首批次保险制度,对显示面板企业的支持涵盖材料、设备和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对依赖进口的关键原材料的关税优惠等,应与“膜晶显”政策相协调。在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国外供货商注册登记管理时,需考虑中国大陆新型显示产业情况,加强重点行业的供应商管理。
③ 鼓励新型显示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需要突出
新材料首批次保险政策,为显示材料的用户认证提供了风险防控。为支持显示材料产业发展,培育更多本地化显示材料企业,建议政策鼓励国内外企业加大在显示材料领域的投资。
摘自《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配套保障能力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