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计师必懂的几个色彩知识--连载系列(一)
云知光照明微课堂 · 2019-06-28
对于色彩,大部分设计师大多是“凭感觉”。
感觉好,状态也好的时候,可能会出来一些好的作品。
但感觉不好,状态也不好的时候,特别是受到甲方的一些干扰,那这个时候就会不坚定对设计的想法。
在照明行业,现有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与做设计、艺术的领域所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更定量、理性,而设计和艺术则要感性、定性一些。
现阶段,照明设计领域对于色彩的运用常会引起争议,从热门话题说起,可窥一二。
故宫“上元之夜”
首次在夜间开放的故宫博物院,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参观,还发生了挤爆故宫预约参观网站服务器的事情。
但是对于故宫的上元之夜是有争议的:
讨论夜晚的故宫该有这么多色彩吗?是不是该用这么多的射灯?......
关于故宫上元之夜,欢迎阅读相关文章《故宫,愿你光芒万丈并大气优雅》、《照明人如何看待这次故宫“元宵灯会”?》、《单霁翔首度公开回应故宫“上元”灯会争议:我们的月亮比巴黎的圆》。
网红城市爆火
夜城市色彩是网红城市重要的一个杀手锏,引爆社交网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资源。
看这张图,如果没有提示,无从得知这是山城重庆的夜景照片。
这张图也是,如果没有地标建筑,也不知道这是深圳。
慢慢地,夜间城市的千城一面在形成。
色彩的运用是个值得学习、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在照明设计的领域,色彩的应用对灯光设计来说尤为重要,但在这方面照明行业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专业系统的学习资料。
所以云知光就邀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王京红老师,来开设一门针对照明行业的色彩运用课程(小编跟王老师曾经交流过关于课程内容的问题,听后真的收获匪浅,点这里看详细文章)。
虽然无法直接通过一个课程,解决色彩的运用让设计从平庸到优秀的问题,(这个涉及到艺术是否可教的问题,这是艺术类院校常会讨论的,特别是有关色彩的内容);
但是本课程会讲解介绍一些可寻的规律,让设计师有科学的依据能够坚定自己设计的“好的感觉”,完成作品就已足够。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本次课程会主讲的内容,这是照明设计师在关于色彩的内容学习中,必须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小编整理成文,仅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01
关于课程
这是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同学们学习的一门课程,在高校里这个课程的名字叫做《广义色彩研究》,一般会上2个星期的时间。
02
授课讲师
王京红
云知光照明学院 特约讲师
中央美术学院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留法色彩学者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AIC2019国际色彩大会科学委员会成员,中国大陆唯一专家
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0)委员
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建筑与环境色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色彩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个在照明领域工作的人,你是否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呢:
你知道吗?色彩并不等于是“彩色”哦,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的照明设计,城市是人类居住的物质容器,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它的夜间是否应该有一个色调?
人去感知的纬度,怎样才能构成一个画面?形成氛围?
有哪些落地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使用?
最近两年大热的媒体建筑,从动态内容来说,什么样的媒体建筑才算是好的?
中国的城市夜景规划的现状是?
先别急着在心中给出自己的答案,接着看老师的分享和介绍,相信看到文章的最后你会得了然于心。
03
课程主要内容
1. 大色彩观
2. 宏观:夜城市的色调
3. 中观:夜景画面、氛围
4. 微观:落地方法与手法
5. 媒体建筑、动态内容
6. 城市夜景规划
1大色彩观
现代的色彩学理论研究很早的是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师:约翰.伊顿 ,他提出了“光是色之母”的理论。
▲约翰·伊登 Johannes Itten
但王京红老师认为:“人是色之母,光是色之父”
因为光是电磁波,如果没有人的话,是不会有“被看见”的情况,而照明是可见光,也只是光电磁波段中的那么一段而已。没有人类眼睛的感知,是无法形成色彩的。
想了解夜晚灯光的色彩?那先从白天的城市色彩说起,因为白天黑夜无法分割,白天也是城市的一部分。
▲图示:全国理想天空色彩示意图
结合气象学的研究,日照的小时数,与日照的强度,把这些科学研究的结果绘制成等高线,并把对应天空色彩放到图中,得到了这个全国理想天空色彩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发现城市其实分3种类型
阴影的城市:例如四川盆地,即使天晴时也看不到阴影,是一种漫射光;
光亮的城市:例如西藏拉萨,光线非常强烈,物体有很黑的影子,明暗层次分明,学习过美术素描的同学应该都能理解;
中等光亮的城市,有黑、白、灰3个层次;
▲阴影中的城市:法国南锡(洛可可的故乡)、英国伦敦、荷兰阿姆斯特丹;
中等光亮的城市: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美国纽约;
光亮的城市:意大利威尼斯、法国图卢兹、中国拉萨;
白天的城市色彩由什么决定?
对于白天的城市,自然光给人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明度框架?(城市的天空色彩);
城市处于什么样的土壤中?例如中国的东北是黑色的土壤,而南部是红色的土壤。
植被的色彩是什么样的?南方的植被颜色更鲜嫩,而北方针叶类植物颜色更暗沉一些;
还有城市中衣食住行/人文的色彩,一共四个色彩来决定了城市白天的色彩(主要是白天建筑的色彩),这是各个城市地域的不同,自然环境的限制与规定。
关于色彩的研究(西方 VS 中国)
说到对于色彩的研究,中国人对色彩自古以来就很重视。
▲图:北京故宫太和殿
紫禁城是第一个人为进行色彩规划的城市。金黄色的顶,赤的墙,白的底座,黑色的地砖。这是古人根据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天清地浊分阴阳,把最纯粹的“五正色”用在了皇家宫殿。青赤黄白黑代表了木火土金水,东南西北中,故宫太和殿这个建筑五正色都有。
中国人对于色彩的观念,已经成为治理社会的一种工具,被赋予了很多隐喻的意义,中国人对于色彩的追求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多是其背后代表的意义。
西方对于色彩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科学、实证、理性来研究色彩。认为,色彩是一种物体表面的性质。对于色彩的研究,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大家走的路径不一样,但目标都是同一个:追求真理,殊途同归。
对于色彩的研究,西方光度学、色度学研究已有上百年的时间,目前进入到了“色貌研究”的阶段。
“ 色貌研究:研究光的物理特性与人的的心理属性是相关的,从科学角度也发现,色彩不只是一种物理表面的性质,与人的情绪、意念有很大关系。”
色貌研究有什么用呢?
举一个日常设计中会用到的一个有趣的色貌学理论: 赫尔姆霍-科耳劳奇效应:如果光色的饱和度相当高的时候,会让人觉得很亮,即使光的光通量、能量不是很大,但人仍会觉得感受到的亮度高。
▲图:色度学中几个术语,经过中文翻译之后其真正意义丢失不少,对于做设计的同学来说更应该关心感知亮度。
▲蓝色光:特立独行,浓艳微妙的光,不容易被人眼感知,饱和度的变化容易被看见;
黄绿光:老幼皆宜,亮而不艳的光,色相容易被人眼感知;
红色光:即艳且亮,容易被人眼感知,饱和度也易被感知;
▲图:不同颜色不同比例的光复合后,有明显差别。
说回来在照明行业,对于复合光(白光)的色温高低、显色性等相关光色参数已研究很深,但对于单色光的特性,研究并不多,结论零散。当然现在LED全彩变色技术已经实现,如果能够整理好这些零散的结论,对设计很有意义。
2宏观:夜城市的色调
其实不同城市可以有它个性独特的色调,千城一面的尴尬可以避免。
城市的夜晚类型?
爱迪生先生未发明电灯之前,人类使用的是蜡烛与火把,那时的城市是幽暗摇曳的火烛类型。
用现在的LED技术,也可以仿造出当时灯火辉煌复古的城市夜景,这是一个显得有文化价值,有历史底蕴的色调。
▲图:幽暗摇曳的火时代 城市夜晚色调给人的印象
电灯出现之后,进入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
▲图:亮如白昼的城市夜晚代表 美国芝加哥、纽约、中国香港等都属于这个类型。
以电灯的类型来区分夜晚的色彩,还有明艳闪烁的霓虹类型,美国拉斯维加斯是这个类型的夜晚城市代表。
▲图:明亮繁华的电时代 城市夜晚色调给人的印象
到了智能时代,LED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偏好的改变,还出现了精致工笔淡彩类型、浓艳的现代油画类型、中等光亮的素描类型等。
▲图:精致的工笔淡彩类型
▲图:浓艳的现代油画类型
▲图:中等光亮的素描类型(以白光不同冷暖色温来打造,城市的现代与历史和谐交融)
—未完待续—
《照明设计师必懂的几个色彩知识》,来源于王京红老师主讲的《夜城市色彩:塑造一城双面》课程内容,因为本文篇幅内容较长,所以就分成了3个篇章来分别介绍,还有2篇文章未更新,欢迎保持关注,敬请期待。(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直接报名王京红老师的课程,真心干货满满)
另外在《夜城市色彩:塑造一城双面》线下2天的课程中,王京红老师会详细对文章中提到的内容,展开来详细讲解、分析色彩基础理论及具体的运用方法,欢迎大家报名学习,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