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交互再升级,柔性车载显示催化汽车“智”变
光链 · 2019-06-21
2018-2022年,汽车OLED显示器的复合年增长率达497%。到2022年,OLED车载显示市场规模将增至50.23亿美元。
| 光链 · 势银旗下媒体平台 |
来源:光链
注:文内信息仅为提供分享交流渠道,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随着互联网、5G、AI的发展,汽车被赋予智能、娱乐、商务等新的性能,使其作为交通工具的属性正在改变,从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升级为大型电子交通产品,这也是电子类展会上汽车频频亮相的原因。汽车智能进化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以消费导向和智能控制为核心的人机交互性能的增强,其中智能驾驶座舱的变革越发明显。
各大车企在智能驾驶座舱上各显神通,作为智能驾驶座舱内人机交互的主要入口,柔性车载显示的价值不断提升,成为这场风口里的助推动力,推动智能驾驶座舱的变革升级。国内柔性显示代表企业维信诺、京东方、天马等也在积极推动柔性车载显示的应用升级。
多变柔性屏,推动交互升级
智能驾驶座舱相对传统车舱最大的变革是人车交互的升级。传统座舱局限于人车的交互,然而,交互不仅是人车,更是人车、人机的交互。于是,可以看到在已有上市或概念车型上,车舱内的中控屏幕从6英寸、8英寸、10英寸、14英寸、17英寸,甚至还有的车型将中控屏设计到48英寸,通过更大面积的显示,将人车交互的体验发挥出来。
然而,车舱内除了驾驶控制系统,还有信息娱乐、商务办公等系统,中控大屏的显示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柔性车载显示在中控显示之外,以其柔性特点可以让屏幕更好地贴合车舱曲线设计,应用到智能驾驶车舱的更多空间、更广领域,实现柔性显示在车舱的最大化应用,推动车舱内人机交互的升级,达到最大化利用车舱空间进行人机交互,使得在人机交互升级的同时,用户体验舒适度也得到升级,比如柔性车载显示可以贴合车顶曲线,既能够通过顶部显示生活娱乐信息,又可以梦幻显示打造自主可变的车内氛围,一举多得,用柔性车载显示让未来可以“用车去生活”。
维信诺柔性车载显示∞
在维信诺这款车载显示系统中,可以看到柔性屏在智能驾驶车舱内无处不在,带来更舒适的人机交互体验
柔性车载显示的安全助力不仅是透明A柱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性能得以进化,同时对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柔性车载显示以独有的宽温差、不易破碎等特点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如在极端气候环境下,柔性车载显示的宽温差适应性可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其柔性基板受到撞击后不易破碎,将提升车辆可靠性。另一方面,“透明A柱”的诞生,则解决了当下驾乘中一直困扰驾驶员的盲区问题。
国内OLED屏厂维信诺在2018年就与合众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驾舱中的透明A柱柔性屏、T形屏、曲面屏等系统领域开展合作,并于今年3月发布了搭载透明A柱的创新车载应用。
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合众U正式亮相,作为全球首款量产无盲区可视化A柱汽车,其透明A柱所采用了维信诺提供的柔性屏车载显示解决方案,通过将AR技术与柔性屏结合,利用AMOLED柔性屏特点,模拟了透明A柱的效果,提升了主动安全性。作为在量产车型上的成功应用,合众U的发布也意味着柔性车载显示已脱离概念阶段,开启了商用模式。
合众U汽车搭载透明A柱
作为全球首款量产无盲区可视化A柱汽车,合众U采用了由维信诺独家提供的柔性AMOLED屏幕,实现了车载显示领域的重大创新。
柔性屏催化“智”变
随着5G的商用落地,车联网将会更加普及,汽车将成为下一个移动终端。
可以想象在未来无人驾驶的时代,人工智能将会赋予驾乘者更大的自由,汽车将迎来新一轮“智变”,而多屏车载显示将极大改变车内的互动环境。
无人驾驶时代,消费者将不再作为驾驶过程中的操控者,当双手得以解放,屏幕作为车舱内人机交互的窗口将承载更多交互功能,智能驾驶座舱也将进化成第三空间。驾乘者可以在车舱内实现商务办公、远程视讯、影音娱乐等,将智能驾驶座舱完全升级为智能生活座舱,通过车舱内更多与更安全的柔性屏幕,实现无处不在的智能连接生活,体验无人驾驶时代的“智”在生活。
纵观当下汽车市场,柔性车载显示因其承载人机交互作用的价值日渐凸显。显然已成为继手机、平板市场之后的第三大中小尺寸面板应用市场。
群智咨询数据预测,2018-2022年,汽车OLED显示器的复合年增长率达497%。到2022年,OLED车载显示市场规模将增至50.23亿美元。面对一片广阔的车载显示蓝海,国内柔性屏厂维信诺、京东方、天马等企业不断深挖车载显示领域,在柔性显示技术、产能等各方面持续创新,协同车企产业链打造智能驾驶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