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未来,机遇与风险同在?

大照明 · 2019-06-19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中央政府曾多次强调“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制造来说,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沉淀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当然,中国制造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质量不高、标准不多、管理不细、品牌不响等,这些都是中国制造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的坎坷,也是必须突破的樊笼。

广东凯西欧光健康董事长吴育林

越南制造

承接大部分国际低端制造业

在中国制造从内部努力突围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到全球制造发展的状况。今年5月份,我们参加了越南照明展,这个展会规模其实并不大,企业数量也不多,观众数量也不多。但是相比前几届,展会还是在缓慢进步。

展会期间,通过对越南市场的走访,我们也了解到越南制造业发展的一些情况。当前,越南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普通工人工资在1800元/月左右,劳动力非常充足,厂房租金也相对便宜。

2019年越南照明展会馆

同时,越南人思想还是比较开放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学习能力也比较快,很多资本已经将越南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目标国。当前,越南制造的主要投资者来自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越南制造已经承接了很大一部分国际低端制造业。

在了解越南制造的同时,我们也在持续关注德国制造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德国制造是高端制造的代名词,是欧美制造业的代表。

中国制造是中端制造业的代名词,承接欧美制造业后得以发展,并提升到一定阶段,继续向上发展时遇到了“天花板”,要继续发展就需要打破“天花板”。

而越南制造则是低端制造业的代名词,依靠成本优势和低端劳动力优势,越来越多地承接中国制造的部分低端产能。

德国制造

被全球认可因具备独特优势

德国制造之所以被全球认可,占据全球高端制造市场,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德国制造的优势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德国制造品牌影响力大,历史悠久。在德国,有很多百年品牌,这些品牌在各个细分产品领域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确实做到了产品的极致。在几百年的品牌发展过程中,这些品牌又形成了各自的品牌故事,传播到全球,为品牌增添更多声誉;

二、德国制造注重质量,坚持创新。在德国,质量始终被企业放在第一位,不仅质量标准高,而且质量检查执行严格,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会动摇企业的根基。

但是,德国制造并非一成不变,他们十分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如此才能在全球制造市场独领风骚;

三、德国制造采取全球采购、全球销售的模式进行发展。德国制造并不是说在德国生产,而是根据德国的设计和标准进行产品生产制造。

在这种模式下,德国制造一方面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要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产品成本,确保了企业发展所需的利润。

四、德国制造社会保障好,保险机制健全。这一点是以往很多人容易忽视的,德国制造的背后,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保险制度,确保企业制造和品牌发展不受太多意外因素的影响。

社会保障机制包括创新保障机制、研发保障机制、生产保障机制、员工保障机制等,保险制度更是覆盖企业制造的方方面面,而不是简单的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

五、德国制造建立了优秀的设计师平台、销售平台和标准平台。这些平台得到广泛认可和参与,由此确保了德国制造的创新能力、销售能力和品质保障能力。

中国制造

未来发展机遇与风险同在

当然,德国制造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我们中国制造也不必妄自菲薄。时至今日,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上一张响亮的名片,这是无数中国制造从业人员用血肉和汗水换来的,值得骄傲!

为什么中国制造能够在全球制造业链条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中国制造在顶层设计上具备前瞻眼光,形成了种类齐全的工业制造链条,这是全球其它任何国家做不到的。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是基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制造的发展影响甚大,“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让中国制造从业人员充满吃苦耐劳精神,从而短短时间就取得了其它国家需要长时间发展才能取得的成果。

当前,中国制造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培养了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制造工程师、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这是一笔庞大的人才资源财富。基于这些人才财富,中国制造无论是在设计还是科技上,都在与全球一流国家进行深度对接。

在对接过程中,中国制造的创新能力、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新思维转换能力等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些都确保了中国制造能够紧跟欧美高端制造之后,成为中端制造的佼佼者。

中国制造的日益强大,确实引起了全球其它制造业国家的警惕。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方面不断以各种借口、各种方式打击中国制造,打压中国制造的成长。

同时,以越南为代表的国家以低端制造业为切入口,不断抢食中国制造的市场份额。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制造业的转移不可避免,中国制造要做的是强大自身,在产业链条中站稳自己的位置。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在高端制造市场享有声誉,其背后是国家品牌的支撑,是以国家形象为代言人。

因此,中国制造要想完成转型升级,也需要倾全国之力,以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吸引全世界的高端人才,吸收全世界的高端技术,引进全世界的有效资本,搭建全球化的展会平台、设计平台、融资平台、技术交流平台、产品检验平台、标准制定与实施平台,让资本与制造快速有效结合,建立强大而完善的检验检疫体系、保险保障体系,为中国制造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服务。

中国制造任重道远,但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已炼就强大的定力和韧性。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机遇与风险同在,只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自身,迅速转型,中国制造将迎来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