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NASA 开发的这项技术,现在普通人也可以用上了!
云知光照明微课堂 · 2019-06-18
现代人熬夜的原因有千万种,你属于哪一种?
热爱工作,无法自拔?
▼
吃不了鸡,无以慰寂寥?
▼
刷手机停不下来的“错失恐惧症”患者?
▼
我们的身体进化了数千年,以遵循24小时的光照变化,并适应了一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 24小时日照变化图 图片来源于Google
直到某一天,我们的祖先发现了火并制造了火把,传统的生活方式开始被改变,夜晚也不再是人类探索的禁地。
150年前,从爱迪生发明灯泡到现在日新月异的LED技术,灯光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却也彻底打破了我们固守了几千年的生理底线。
当然,违背生物作息也不是完全没有代价。
谁在操纵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过去十年中,大脑科学家发现,除了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视觉中心的光线模式外,还有一个分支将有关光照条件的数据传输到大脑中的指挥中心:视交叉上核(SCN)。
它不会直接影响视力,但是会影响松果体分泌褪黑素。
在白天时日照光充足且强烈,褪黑素分泌少,人会更加警觉。而晚上夜幕降临,褪黑激素分泌会增多,警觉性降低,也有助于我们快速入眠。
这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科学原理。
▲ 图片来源于Google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对波长为430nm到450nm(蓝光成分最高)区间的光最为敏感,褪黑素抑制作用最明显,人处于最警醒的状态。
▲ 波长为430nm到450nm的光对褪黑素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但是目前很多场所针对性地使用节律照明来满足日常需求,一盏LED打天下。举个例子,很多家庭为了满足“够亮”的需求,会选择高色温的灯光,这类灯光蓝光成分较多,在夜晚时很容易让人“睡不着”(抑制褪黑素分泌)。
滥用灯光造成紊乱的作息规律能引起疲劳,癌症,肥胖,糖尿病,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等多种并发症。
所以,你的肥胖又多了一个甩锅对象:不合理的灯光。
当然,节律照明的好处也远远不止调节作息这么简单。
节律照明到底有啥用?
在早期的宇航员登天中,有一种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的疾病:睡眠障碍。
在太空中,缺乏真正的日光周期,包括相同范围的色温和地球上经历的阳光强度,褪黑素分泌系统紊乱,导致宇航员的工作效率不高。
为此,NASA开发了一种可编程固态通用照明灯具,具有全强度和色温控制功能,以模拟实际的昼夜循环。
当宇航员在工作时,光的强度变得更亮,并且色温逐渐变高(对应于较冷的颜色的光),抑制褪黑素分泌,让人更警觉专注完成工作。随着工作日结束,光线稍微变暗,但色温明显降低(对应于较暖的光线颜色)。当睡眠周期开始时,光强度变暗,使乘客暴露于更少的蓝光,以此来模拟昼夜循环。
节律照明怎样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早晨,每每被一阵急促的闹钟惊醒时,就顿感生活艰难、现实残忍,一天的心情都不好了。
节律照明灯光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节点由暗到明缓缓发出会发出明亮的白色光线(6500K),犹如被清晨的阳光轻抚一般,让你不带情绪起床。
在室内也完全不用担心与阳光“无缘”,通过天窗安装的“太阳仿真灯”会诱惑你的大脑和视觉,把自然光带来的幸福感传递到室内。
▲ 图片来源于CoeLux
而当夜幕来临时,节律灯光又会转为低亮度、低色温(2000K左右)模式,使人在夜间放松。同时,会促进褪黑素的分泌,让人快速安心入睡。
▲ 夜间助眠模式+早晨自然唤醒模式,图片来自百度
而节律照明应用在医院、办公室等场所时带来的效果更加明显。
医院:
病人在病房里也应该获得与正常人一样的日光体验,昼夜节律照明能够提供全天候的广谱光,在白天模仿日光照射,而在晚上会变成一种特殊的夜间灯光,这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睡眠。
▲ 病房中一天之内的光线变化,图片来源于Google
▲ 在调节色温的基础上加入可调灯光颜色,护士站在早晨(左)和夜晚(右)获得最佳的昼夜节律照明效果
办公室:
很多公司都会默认使用高色温、高亮度的灯具。这类光中含蓝光成分较多,确实能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却也过分透支了员工的精力,通过节律灯光的使用,将办公室按时段划分为高效工作、会议、休息等模式,工作效率更高。
▲ 办公室中不同时段的灯光效果
▲ 在调节色温的基础上加入可调灯光颜色,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欧普照明节律灯光
值得一提的是,欧普在节律照明的产品研究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于对人体生理节律的透彻研究,欧普目前已经研发出了非常成熟的节律照明灯,能够模拟自然光的变化,出光柔和均匀,为人们带去更多维度的“人居健康型光环境”。
▲ 欧普无极调光调色面板灯,广泛应用于办公场所
当然,本文先卖个小关子,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欧普照明在节律灯光中成型的配套产品和相关案例!
最后,温馨提醒正看文章学知识的你,看完也该早点休息喽!
作者|云知光 LARC
内容来源|云知光照明微课堂
投稿/合作|media@elic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