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列入“黑名单”的5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名单出炉,或将增加美亚柏与科大讯飞

光电与显示 · 2019-05-24

美国彭博社22日早些时候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正在考虑将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中国企业列入与华为类似的“黑名单”,阻止这些公司得到美国技术、零部件和软件。而据彭博社最新的报道称,这5家中国公司的名单已经全部出来了,除了海康威视和大华技术以外,还包括杭州商汤科技(Sense Time Group)、北京旷视科技(Megvii)以及上海依图科技(Yitu Technology),这3家公司全部从事的是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究。此外,还有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也正在考虑将厦门美亚柏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Meiya Pico)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Iflytek)也列入“黑名单”中。

彭博社称,特朗普政府这样的举动将加剧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并让人怀疑美国是否准备对更多的中国企业巨头进行打压。上周,特朗普政府宣布禁止美国公司与华为技术公司的业务往来,此举打击了从高通(Qualcomm)到英特尔(Intel)等美国芯片制造商的股价,并可能会抑制全球经济增长,扰乱至关重要的下一代5G通讯网络的推出。

彭博社还表示,华盛顿方面发出的最新威胁将加剧北京方面的担忧,即特朗普总统的最终目标是遏制中国,引发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冷战。除了发动这场已经令全球市场紧张不安的贸易战外,美国还在向其盟友甚至对手施压,要求他们避免将华为的设备用于5G网络建设,该网络将为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机器人手术等一切领域提供支持,形成现代经济的支柱。(环球时报热点)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美国正在考虑是否将海康威视、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大华)和几个身份不明的公司,加入“黑名单”,禁止他们使用美国的组件或软件。

对此,海康威视方面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尚未收到通知,只是媒体的报道,尚不好判断其影响。同时,大华股份亦回复新京报记者,已经注意到相关报道,尚未收到通知,目前对公司还没有什么影响,会持续关注。

截至今日收盘,海康威视下跌5.54%报26.07元,大华股份下跌5.91%报12.74元。

据新京报先前报道,《纽约时报》报道海康威视可能遭遇美国供应商“断供”,海康威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尚未接到相关通知,目前已关注到相关报道,期望公司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海康威视表示,“海康威视是一家商业公司,我们恪守商业公司的本分。公司未曾因所谓的‘海康威视新疆人权问题’受到任何政府、任何人权机构等的调查取证,也未有海外媒体就该问题向海康威视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真实情况核实”。

海康威视表示自己是一家产品供应商,未在新疆做过任何不恰当的行为,公司过去不曾、现在和将来也不会也以侵犯人权为条件的业务作为公司业务进行经营。目前海康威视公司已主动聘请美国专业人士对公司在新疆的业务进行独立审查,该专业人士将在获得充分的证据后,回应海外各相关方的关注。

记者查阅海康威视、浙江大华的公司官网发现,两家公司的经营范围都包括电子产品、通讯设备的研发、销售等,两家业务均涉及到安防领域。

海康威视官网显示,海康威视拥有视音频编解码、视频图像处理、视音频数据存储等核心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前瞻技术,针对公安、交通、司法、文教卫、金融、能源和智能楼宇等众多行业提供专业的细分产品。同时、浙江大华官网也显示,浙江大华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提供端到端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系统及服务,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公安、交管、消防、金融、零售、能源等关键领域。

22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回复记者对此事提问时称,“最近我们已经一再表明了中方反对美国滥用国家力量,肆意抹黑和打压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其他国家企业的一些做法。中方的态度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

“对中方而言,我们一向要求中国企业在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的基础上,在其他国家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同时我们也一直要求其他国家能够给予中国企业公平、非歧视的待遇。我们在这可以再次重申一下,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必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

新京报记者 梁辰 实习生程子姣 刘达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另外,科大讯飞回应“e公司”时也称:

“我们目前没有收到来自美国政府的任何官方信息,我们期望得到美国政府公平、公正的对待。科大讯飞目前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不高;使用海外元器件的部分消费者产品,科大讯飞已有针对极端情况的应对措施和替代方案。即使极端情况发生也不会对科大讯飞的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对中籍员工也下手了?

外媒报道,业内人士称,美国已大幅放缓对美国半导体公司聘用中国籍员工担任高级工程职位的审批。此举已影响到英特尔、高通等巨头公司的数百个工作岗位。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2日报道,上述人士称,此举始于去年,已阻碍了英特尔、高通和格罗方德等半导体企业在美国聘用中国籍员工,或将现有员工调任关键项目的能力。

该报认为,这一变化影响重大,原因之一是中国籍员工在从事这类技术岗位的非美国籍员工中占比较大。在这类技术岗位上,美国国内人才供应常常不足。聘用审批的放缓还表明,美国公司应对美国政府对华科技立场面临两难处境:意在保护美国竞争力的决定,有时反而可能削弱竞争力。

另据新加坡南洋视界网站报道,根据规定,美国公司在指派来自中国、伊朗、俄罗斯等国的外籍员工从事一系列科技工作前,必须获得许可。

据美国《世界日报》5月21日报道,根据施行数十年的法规,美国企业必须取得这类属于“视同出口”(deemed-export)的执照许可,才能调派来自中国、俄罗斯等国的职员到科技领域工作。

熟悉流程的人士透露,批准这类执照通常只需数周,而现在则要耗时6到8个月,这个情况已经不稀奇。

报道认为,这些举动眼见形成科技壁垒,求才若渴的美国业界焦急且苦恼,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人才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