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项目投产,首期年产3000万颗UV LED芯片

行家说Display · 2019-05-28

以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备高频、高效、耐高压、抗辐射能力强等优越性能,是支撑半导体照明、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能源互联网等产业自主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点核心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技术研究前沿和新的产业竞争焦点。

绿色发展、节能环保的生活生产方式是当前世界共识。半导体照明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紫外LED及其应用,是继照明之后,LED产业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更短波长的紫外LED,因其具有安全、环保、小巧、高效、低耗等突出优势,在聚合物固化、杀菌消毒、生物探测、非视距通信、数据存储、农业及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随着限定汞使用和排放的国际《水俣公约》正式生效,为紫外LED产业提供了重要发展契机。 

5月29-31日,首届紫外LED长治国际会议暨长治LED产业发展峰会在山西长治市成功召开,本次峰会由长治市人民政府、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潞安集团共同主办,长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山西中科潞安半导体技术研究院、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麦肯桥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空气净化行业联盟、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凹版印刷分会等的大力支持。 

出席峰会的嘉宾有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副司长谢极,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原司长、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联合秘书长靳晓明,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络组秘书长李新男,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徐强,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原司长、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赵玉海院长,长三角协同创新委员会主任徐禄平,国家节能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张云鹏,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郑有炓,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教授顾瑛,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陈良惠,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侯洵,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电子所研究员刘明,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等领导、专家。 

同时,山西省政府等主管领导,长治市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中国节能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凹版印刷分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亚洲辐射固化学会等LED全产业链相关行业组织专家;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厦门大学、南昌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沙特国王科技大学等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长方光电、瑞丰光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鸿利秉一、深圳蓝谱里克光源、奥趋光电、湖北深紫科技、美的集团、慧亿科技等紫外LED产业链上中下游、装备及配套环节技术、战略和管理专家,以及康达律师事务所、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星汉资本等相关投资机构、咨询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国内外紫外LED技术、标准、应用、市场等发展现状及趋势,讨论如何实现全产业链技术协同创新和产业集群式、高质量发展。会议为了解国内外紫外技术进展,对接紫外LED产业链重点企业、项目、专家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转型新征程长治紫外LED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正在努力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 

“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山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赋予的全新使命,山西省还专门出台《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山西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先行区”,“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健康产业等集群”。

长治作为山西省典型缩影,肩负着“打造山西重要增长极、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使命。长治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4月,长治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山西唯一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抓住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有利契机,近些年,长治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及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有着巨大发展前景及能源效益的紫外LED产业也成为长治作为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发展节能环保紫外LED产业是长治建设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新引擎,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城市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峰会期间,《长治市节能环保紫外LED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下称“规划”)正式发布。结合当前节能环保紫外LED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统筹考虑长治产业基础和条件,分析发展优势和不足,明确提出长治发展节能环保紫外LED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原则、空间布局、建设内容、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辅之以发展策略和实施举措,引导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形成“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绿色发展、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其中,《规划》以“打造国家级高效节能(LED)产业集群”为目标,指出未来5年,着力研发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将长治建设成为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半导体光电创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技术辐射地,成为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未来10年,长治成为全球最大的节能环保紫外LED产业集聚区。 

根据《规划》,长治将重点围绕“聚焦一个核心、搭建两大平台、建设三大园区”开展建设工作。以培育和建设全国领先的“紫外LED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围绕紫外LED技术和产业发展,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两大平台。建设潞安光电产业园、高科华烨显示产业园、半导体光电配套产业园等三大园区。此外,《规划》也指出,长治将通过健全组织保障,设立专项基金,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加大税收支持力度,落实土地保障政策,完善创新生态等措施全力支持规划的实施。 

初具规模紫外光电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长治地处三省交界处,具有独特区位条件。LED产业初具规模,立足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国家半导体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布局规划深紫外LED,具备发展紫外LED产业需要的劳动力、资本、土地要素禀赋。并且长治市还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打造非常好的营商环境。目前长治已有紫外LED芯片项目、LED外延芯片项目、先进LED封装项目、半导体技术研究院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

其中,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紫外LED芯片项目,依托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技术优势和潞安集团强大的资金和市场能力,以深紫外LED芯片产业化为核心,通过上游外延芯片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带动中游器件封装、下游白家电杀菌消毒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紫外光电产业集群。

峰会上,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项目投产仪式举行。据介绍,该项目位于长治高新区漳泽新型工业园区,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2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为年产3000万颗紫外LED芯片项目,投资5.4亿元。二期工程为年产2亿颗紫外LED芯片项目,投资15亿元。

项目建成后,将拥有量产化半导体深紫外LED生产线,并形成以半导体深紫外产品为核心、布局下游产品的千亿元以上深紫外产业园区,市场前景广阔。该项目的投产标志有望一举将长治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深紫外LED产业集聚区,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此外,以中科潞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山西半导体相关“产学研用”单位组建的山西半导体山西省半导体产业联盟在会上宣布成立,以及多个半导体项目签约,也标志着山西紫外光电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与时俱进聚焦全产业链前沿大势

伴随技术的不断突破,产品性能持续提高,应用领域逐步拓宽,紫外LED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根据紫外LED波长不同,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峰会主题报告环节,来自紫外LED材料、器件、应用、投资等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国内外专家们,围绕UV-LED固化技术以及UV-LED杀菌与光疗技术两大重点主题,展开了系统充分深入的研讨。

技术仍是发展是紫外LED应用核心推动力。开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郑有炓,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教授顾瑛,沙特国王科技大学教授李晓航,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负责人王军喜,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分别介绍了第三代半导体紫外探测材料及器件关键技术,紫外LED用于健康与医疗的应用研究,半导体深紫外激光LED和设计软件以及高温MOCVD设备的进展,深紫外LED研发进展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紫外项目等大会报告,分享了国内外紫外LED技术前沿进展。

紫外LED应用领域拓展,细分市场加快开启。尤其在固化、印刷到杀菌、消毒、光疗等领域应用,到处可见紫外LED的身影。亚洲辐射固化学会主席、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聂俊,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孙钱,美的集团国内营销总经理邵洪杰,奥趋光电技术(杭州)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吴亮,广州市鸿利秉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乾,深圳蓝谱里克光源公司总经理张河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龙玲,湖北深紫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技术总监陈景文,杭州慧亿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孟楠等专家,分享了紫外LED在辐射固化、涂料固化、粘合剂市场杀菌消毒、水净化、空气净化、光疗仪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看好紫外LED巨大的发展前景,龙头企业纷纷布局紫外领域。全产业链规模化量产技术将全面成熟,UVLED技术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从实验室向工厂的转移,上中游量化生产完成突破,而下游应用环节的某些领域产业化技术也进入实现阶段。

未来几年,随着UV LED芯片良率提高,器件、应用等技术的成熟,紫外LED光源成本将呈线性下滑,与传统紫外光源价差将在五年之内缩小至2倍以内或平齐,而采用紫外LED的应用系统其单位功率成本将低于采用传统紫外器件的系统或逾期持平,从而进入市场开拓的“甜蜜点”,带动整个产业从导入期开始逐步进入成长期,UV LED市场将进入爆发性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