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熊猫G8.6项目下月实现满产

OLEDindustry · 2019-02-13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视察,听取了公司总体情况和四川省、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情况介绍,察看企业自主可控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并深入车间观看新一代液晶面板生产工艺流程。他勉励企业抢抓机遇,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彼时,中电熊猫第8.6代TFT-LCD项目(下称G8.6项目)产品成功下线点亮,还未实现量产。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巨大鼓舞下,G8.6项目已于2018年4月一期量产,9月一期60k满产;二期2018年底已具备40k产能。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有信心于2019年3月实现120k满产。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近3000名员工入驻新办公楼

G8.6项目预计下月实现120k满产

走进成都中电熊猫办公楼内,记者注意到,左侧墙面上张贴着“加快制造产业全面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右侧的墙面上张贴着“抢抓机遇,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中电熊猫时的嘱托。”曾陪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指挥部综合管理组副组长马群,如今是成都中电熊猫行政法务部副部长。而成都中电熊猫的员工已从1000余人增长至近3000人,去年5月,员工统一由现场指挥部搬入了全新的办公楼内办公。

在参观通道内,隔着玻璃俯瞰整个工厂,除了少数几个员工负责机器的监控、维护和保养外,可以看到车间里几乎全是机器全自动运转。数十条机械手臂有序挥舞,玻璃基板在不同机台之间运转、衔接,速度飞快,经过200多道工艺,摇身变成一块高清液晶面板。“去年2月,生产线还处于试生产状态并没有实现量产。如今,厂房内已经被设备填满,2018年面向国内主要电视制造和代工企业实现销售128万片,实现营收10亿元,利润3700万元。”马群说。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国电子和成都市战略合作,华东科技、成都先进制造、成都西投、兴融光电、四川省集安基金、中电熊猫集团共同出资140亿元于2015年12月组建,在成都双流西航港经开区投资建设应用金属氧化物技术的第8.6代TFT-LCD项目(下称G8.6项目)。据了解,G8.6项目总投资280亿元,占地1021.5亩,建设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的阵列、彩膜、成盒、实装生产线和配套动力、研发设施。项目采用新金属氧化物、新紫外光配向、铜配线三大核心技术,主要产品为50吋以上4k、8k超高分辨率电视面板。达产后实现月投入120k张玻璃基板的生产能力,年产值约90亿元。

2016年9月28日,G8.6项目正式动工建设;2018年1月28日,产品成功下线点亮。从打桩到产品点亮,仅用时16个月,创造了全球同类产线建设的最快速度。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巨大鼓舞下,G8.6项目加快各项建设。2018年4月一期量产,9月一期60k满产;二期2018年底已具备40k产能。项目有信心于2019年3月实现120k满产。“目前,成都中电熊猫的项目建设已步入正轨,我们的重点工作已转移到产业链建设服务中。”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政务服务组组长蒋春林说。此前,由双流区领导带队的招商小队“三顾南京”精准招商,登门拜访配套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现实需求、解决企业来蓉投资障碍,成功引进美国康宁(配套玻璃基板)、四川澳希特(配套偏光片)、南京冠石科技(配套偏光片)等上下游配套企业。

目前,美国康宁、四川澳希特已具备投产条件,双流区将全力抓好五星级酒店、人才公寓、横贯东西的青兰沟湿地等配套建设,加速构建中电熊猫液晶面板“全产业链”。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准独角兽”超前开展5G技术研发

建成国内首条6吋化合物芯片生产线

坐落于双流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也在践行着“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发展使命。

砷化镓、氮化镓具有高频率、高效率、高功率、低噪声的显著特点,是5G高频段电子元器件最合适的材料之一,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基站、卫星通讯、雷达、电力电子、光纤通讯、新能源等领域。由于国外对核心制造技术及设备的封锁,国内生产制造能力远落后于欧美。

在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区域内,展陈着十余块晶圆,它们的时间跨度从2016年至2018年,其前缀说明均为“中国第一片6吋……晶圆”。“海威华芯正是致力于该制造领域的国产化替代。”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黎明说,海威华芯主营砷化镓、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已建成国内首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6英寸砷化镓、氮化镓半导体芯片生产线。目前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总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我们非常看好化合物芯片在5G产业中的发展前景。”黎明说,随着5G技术的发展,民用领域的无线通讯将使用更大带宽,更高功率、更小体积、更低成本的通讯收发芯片,而化合物半导体相比硅半导体具有高频率、大功率等优异性能,是未来5G通信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海威华芯正是瞄准这一广阔的市场前景,超前开展5G技术研发。

从2012年开始,海威华芯就已经从事5G相关技术研发的储备工作,目前技术开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2018年,海威华芯被成都市认定为准独角兽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国产化、解决核心芯片依赖进口最重要的力量。”黎明说。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优化企业用电方案

一个月能为企业节省12万元

去年11月24日,成都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大会提出了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等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大会当天,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有治提出问题,“前段时间,有一家外企想跟我们合作,要求看我们的用电量和用电价格,核算下来一度电差不多九毛,有点贵。”该问题立刻得到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成都供电公司总经理刘勇的回应,“企业满负荷运行时的电价和非满负荷运行时的电价存在一定差异,另外用电高峰和非高峰的价格也不同。实际运行时,当企业的用电量未达到满负荷运行时的用电量,算下来价格可能就会偏高,我们下周一就过去核实。”

两天后,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如约来到硅宝科技生产现场,经分析,硅宝电费较高的原因之一,“是用电负荷与公司变压器容量不匹配。”

硅宝的实际用电容量相对较小,只有1600KW(千瓦)左右,而用电负荷与变压器容量匹配的企业,用电价格大约在六毛左右。若按照一个月用40万度电计,每度电便宜三毛,一个月能为企业节省12万元左右。除了积极与企业对接、优化企业用电方案,国网成都供电公司还将实行小微企业“零成本”接电,低压供电客户的电能表及以上供配电设施全部由供电企业投资建设。同时,还将全面落实“一般工商业电价下调10%”,开展转供电环节收费清理。

这是成都惠企、利企、便企的一处缩影。成都市坚持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拿出真金白银的干货实货,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要素支持、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保障、为企业家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去年11月出台的《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出了25条具体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提出到2022年成都民营经济产业规模达万亿元,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00万户以上。

成都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正加紧促进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