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全球折叠屏供应关系版图:维信诺与小米?友达与联想?
AVC产业链洞察 · 2019-01-28
折叠屏手机近期的消息不断。近日,小米总裁林斌上传视频展示小米首款双折叠屏手机。
林斌表示,“在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以及MIUI适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
林斌称,“这种对称双外折叠的形态,完美结合了平板和手机的使用体验,既实用又美观。如果大家喜欢,我们会考虑未来做成量产机发布。”
林斌表示,它可能会被命名为 Dual Flex 或者小米 MIX Flex——而 Flex 正有弯曲的意思。
消息人士透露,小米首款双折叠屏手机的折叠屏是由维信诺提供的。据了解,维信诺曾多次对外展示折叠屏,其内弯半径为3mm,外弯半径为5mm,弯折次数超过10万次。折叠屏供应关系曝光,手机厂商可选择不多与此同时,有媒体指出,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内折叠屏手机将在2月正式发布,售价为1500美元。摩托罗拉内折叠屏手机采用Kolon透明PI,内折叠屏由友达光电生产。摩托罗拉计划生产约20万台可折叠智能手机。消息人士透露,摩托罗拉很早就开始布局折叠屏手机,拥有将近十年的研发经验,联想接手摩托罗拉之后继续投入折叠屏手机研发,曾两次展出外折叠屏手机样品。该人士认为,外折叠屏手机更适合做样机,但是内折叠屏手机更适合量产。目前只有三星展出过内折叠屏手机,内折叠屏展开时是7.3英寸,外侧安装了一块4.58英寸显示屏,折叠屏由三星Display提供,2019年计划生产100万台。最新的消息认为,三星将于2月21日在旧金山正式推出折叠屏手机。
在三星公开展示折叠屏手机之前,OLED面板厂商柔宇抢先发布了全球首款外折叠屏手机柔派。据介绍,该折叠屏手机采用柔宇7.8英寸蝉翼柔性屏2代,显示上具有大色域、强对比等特性,可折叠次数超过20万次。但是有购买者透露,柔派外折叠屏手机至今没有发货,正在走退货流程。
LG也在积极开发折叠屏手机。有消息指出,LG将在MWC2019上向商业客户展示可折叠屏手机。
其实,华为、OPPO、vivo、谷歌、苹果等都在研发可折叠屏手机。余承东透露,华为将在MWC2019期间发布全球首台5G折叠屏商用智能手机。据行业人士透露,华为除了在研发外折叠屏手机之外,还在开发内折叠屏手机。华为初始折叠屏由京东方提供。OPPO、vivo初始折叠屏由三星Display提供,谷歌、苹果初始折叠屏由LG Display提供。
但是目前手机品牌和折叠屏供应商并没有绑定协议,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和韩国面板厂商都规划了大量的折叠屏产能,如果折叠屏手机能够获得消费者认可,随着多家折叠屏厂商的良率提升和产能释放,品牌厂商将倾向于采用多元化策略。例如,联想除了和友达光电合作之外,还与京东方、LG Display等面板厂商商谈合作。或被铰链卡住,华为OV折叠屏手机迟迟不发布与普通手机相比,可折叠屏手机在操作系统、触控方案、盖板、OLED面板以及驱动、触控IC等方面需要改变,例如,玻璃盖板需改为柔性透明PI,柔性OLED需变为可折叠OLED;而且为了保证可折叠屏手机的折叠性还需要增加铰链。华为、OPPO、vivo之所以在折叠屏手机上一直保持沉默,可能是卡在铰链上了。
在盖板方面,可折叠屏手机盖板既要求具有可折叠性,又要保证不容易划伤。原来手机使用的玻璃盖板无法满足要求,现在手机厂商主要是用CPI(透明PI膜)去替代现有玻璃盖板,CPI本身具有不错的可折叠性,但是PI材料无法满足硬度要求,PI膜表面需要增加涂层来增强硬度。但是康宁强调,折叠屏盖板始终需要在耐用度和小折叠半径上做一个平衡和取舍,目前没有一种材料能做到两全其美,手机厂商可能会侧重耐用度。
在触控方案方面,目前,国内面板厂还是以柔性AMOLED+COP外挂触控薄膜方案为主。外挂触控层厚度可以做到10μm左右,虽然增加了屏幕的厚度,但是对可折叠屏显示效果影响不大。而且以外挂式触控结构来看,最适合的是用纳米银线做触控,但纳米银线难做窄边框、蚀刻痕明显,纳米银线能否进入OLED触控领域还需要考察。柔性In-cell是未来的主要方向,即把触控电极直接做在柔性封装层上,这种避免外挂的方式可将屏幕做得更薄,例如三星Y-OCTA,但是由于触控层与显示层更近,存在干扰问题。
在铰链方面,铰链设计非常难,铰链要保证可折叠屏手机在折叠以后保持一定的R角,翻开之后又要保持平整,而且还需要经得起10万次以上的折叠测试,所以没有一两年时间研发根本做不出来。一位研发人员指出,当前,由于铰链良率非常低,价格比折叠屏更贵。另一位研发人员表示,折叠屏与铰链贴死、不贴死都有问题,不贴死就会一直摩擦,贴死了中性面就会跑掉。而且从韩国厂商专利申请情况也可见一斑。据KIPO称,韩国与折叠面板相关应用专利数量最多的是铰链和封装技术。
在驱动IC方面,国内大部分驱动IC厂商才刚开始研究,可折叠屏手机对驱动、触控IC的新需求并不是非常清楚。在Application Processor方面,由于可折叠屏手机有普通手机和平板两种状态,其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需要进行专门的优化,在折叠和翻开时都能够自动进行转化。与上述技术相比,可折叠屏手机的用户体验可能是最难把握的。
目前,可折叠屏手机没有前人经验,没有经过市场验证,一切都需要摸索。专家认为,可折叠屏手机技术本身可能没有那么难,难的是目前缺乏实际使用的经验。(来源:网络素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