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出货面积同比增长8%,我国站稳TFT-LCD领域优势地位

光电与显示 · 2019-01-07

新型显示:全球出货面积同比增长8%,我国站稳TFT-LCD领域优势地位2018年我国继续保持TFT-LCD领域优势2018年,在大尺寸、全面屏、4K超高清市场增长驱动下,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出货面积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8%。国内新型显示产业在国际市场带动和国内产业政策引导下,产业发展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全球显示产业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我国在TFT-LCD领域优势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2018年,在电视面板大尺寸和新产品、新需求的带动作用下,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保持增长态势,显示面板出货面积预计将达到2.2亿平方米。另外,受TFT-LCD面板价格不断下降的影响,显示产业总体营收将出现缩减,缩减规模在4%左右。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近年来进步明显,尤其是在TFT-LCD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产能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综合竞争力不断攀升。2018年,京东方合肥10.5代线实现量产,中电熊猫咸阳8.6代、中电成都氧化物8.6代TFT-LCD、华星光电11代线相继点亮投产,进一步提升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市场规模和竞争能力。2018年前三季度,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三家龙头企业营收规模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10.4%,继续领跑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平均水平。

二是AMOLED面板应用不断拓展,中国大陆AMOLED量产进程稳步推进。2018年柔性AMOLED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折叠屏开始崭露头角,AMOLED的热度不断攀升,成为各大企业竞相追逐的焦点。全球AMOLED面板出货数量预计为4.5亿片,同比增长3%。其中智能手机用AMOLED面板出货数量预计为4亿片,占据AMOLED面板出货量的90%以上;柔性屏出货数量约为1.8亿片,同比增长24%,在全部AMOLED智能手机面板中的渗透率超过40%。2018年,OLED电视面板出货数量有望达到400万块,相比2017年的170万块增加2.4倍,成为高端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中国大陆企业在AMOLED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京东方成都6代柔性AMOLED产线量产出货。华为公司发布的Mate 20 Pro手机采用了6.53英寸AMOLED显示屏,京东方成为该产品的主要屏幕供应商。维信诺已开始向锤子坚果Pro2S和小米手机出货。

三是面板发展带动上游进步,关键材料和设备本土配套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依然是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重心,受产线建设和投入量产的影响,中国大陆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关键材料和设备的重要引擎。多家国外龙头企业在国内建厂或与国内企业开展合作,康宁玻璃、日东电工、默克等跨国企业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投入。本土企业实力不断增强,配套能力普遍得到提升。2018年,国内液晶材料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0%,铜靶、铝靶、钼靶实现规模化生产,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的垄断。设备方面,我国企业以后段或检测/包装等周边设备为主,武汉精测模组段AOI检测设备、合肥欣奕华洁净搬运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已超过70%。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前端和终端工艺设备方面,我国企业差距依然较大。

四是产线建设热度不减,投融资势头依然高涨。虽然2018年面板价格下跌明显,但全球新型显示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期,产业竞争正在从规模竞争向技术竞争、创新竞争转移。在此背景下,先进的产线成为各国各地区企业竞相投资的热点。柔性AMOLED、大尺寸、超高清、低功耗等产线的建设热情依然高涨。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在建、拟建的产线数量超过15条,投资金额超过5000亿元。其中,在建10.5代TFT-LCD产线3条,拟建1条;在建6代柔性AMOLED面板产线4条,拟建3条;在建8.5代AMOLED面板产线1条。

2019年我国将继续为显示产业上游提供动能

展望2019年,行业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一是全球显示产业出货面积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全年出货面积仍将保持6%~8%的增长。受日韩TFT-LCD产线转产、停产、维修等因素影响,大尺寸电视面板价格有望企稳回升。同期,我国多条10.5代和8.6代产线进入量产,Oxide和LTPS TFT-LCD面板量产能力进一步成熟,将进一步保持我国企业在TFT-LCD领域的优势地位。同时Oxide和LTPS TFT-LCD产能和产量将进一步提升,TFT-LCD的新产品、新应用将推动产业稳固健康发展。

二是AMOLED应用范围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随着三星、京东方、维信诺、天马、柔宇等企业相继推出可折叠产品设计,2019年被视为折叠屏手机的元年,折叠屏有望从概念产品逐步走向实际应用,应用市场正式开启,预计2019年全球折叠手机规模将达到百万数量级。另一方面,车载显示有望成为AMOLED下一个新兴市场,继奥迪A8后座显示搭载5.7英寸OLED之后,近日奥迪e-tron“虚拟后视镜”也采用了三星7英寸OLED。国内企业在车载显示方面也投入努力,维信诺与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签署战略合作,京东方与一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三是中国大陆地区新建产线将继续为全球显示产业材料和设备的发展提供动能。据群智咨询统计,中国大陆面板市场对全球上游产业材料规模增长贡献率达到70%以上。国内面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逐渐认识到上游产业的重要性,进而加快对上游产业链的渗透,玻璃基板、掩膜板、光刻胶、偏光片、有机发光材料等领域的投资和并购将进一步增多,相关产品本土化程度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展望2019年,随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型显示产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我国产业虽然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依然存在高端产品占比不足,产品结构有待调整;AMOLED量产步伐仍需加快,研发能力亟待提升;上游产业链短板掣肘,行业安全存在隐患;面板价格下跌明显,企业经营压力不断攀升等内外部问题。为保障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产业界还应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产业发展重心从加快生产线建设转移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正确处理质量、速度和规模的关系,立足高端,着眼一流,加快实现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由大到强。

2017年LCD需求面积同比增长5.7%:全球7寸以上(平板、笔记本电脑、监视器、电视)中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同比将持续下滑2.1%,总计出货在7.48亿片左右。下面进行LCD行业产业布局分析。

LCD行业分析表示,2017年1月,京东方凭借占据全球22.3%的出货量,反超韩国LG公司,成为显示面板行业的全球第一。从下游应用领域看,京东方在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市占率均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提升至全球第二,电视液晶显示屏保持全球第三。

伴随我国智能终端产业的快速升级,催生出中国大陆庞大的液晶显示面板市场需求。我国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从2012年的55.3%提升至2016年的93.2%,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4%。同时我国大陆自主品牌华为、oppo、vivo占据我国手机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对三星、苹果市占率形成较强挤出效应。

通过对LCD行业产业布局分析,伴随技术水平的快速更新迭代,我国智能终端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日益显著。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外观设计已成为核心关注点。并且即使在手机性能配置方面,消费者选择的标准放在续航能力和显示效果方面。而手机外观的轻薄化、续航能力的提升以及显示效果的增强与屏幕显示技术息息相关。

如今,三星在AMOLED手机屏幕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并且从2007年10月正式量产起,至2016年2月,三星累计生产AMOLED面板总量突破10亿片。目前苹果、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内外知名手机厂商纷纷转向AMOLED阵营,未来三星AMOLED面板可能延续“一屏难求”的局面。中国面板产能从2%(2005年)的全球占有率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攀升至35%(2017年),跃居全球第二。

通过对LCD行业产业布局分析,从整体的出面积来看,2017年10寸以上大尺寸LCD产品面板出货面积预估达1.72亿平方公尺,至2022年将再成长7%;中小尺寸的TFT-LCD在2017年出货面积有1238万平方公尺,即使面临AMOLED的竞争仍有缓慢的成长,预估到2020年出货面积小幅成长至1401万平方公尺。

虽然2017年AMOLED成为平面显示器产业的热门议题,从出货面积比例上来说大尺寸TFT-LCD占整体平面显示器面积的90.5%,加上中小尺寸的6.5%,整体TFT-LCD合计达97%;虽然AMOLED在未来将有大幅成长2.4-6.6倍,但估计在2022年AMOLED的出货面积也仅成长至9.4%,TFT-LCD仍有9成以上,是平面显示器的主流技术。

随着大陆面板厂增多、不断扩充产能,业内专家指出,台湾和韩国的面板厂只能避免量的竞争,发展高质化面板,在超高对比画质上进行对决。

目前大尺寸面板主要以韩国、台湾和日本厂商为主,未来随着第10.5代线产能的释放,大陆厂商的供应能力将超过台湾甚至韩国企业,成为最主要的大尺面板供应商。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在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中的产能市占率将超过40%,而到2022年将有望超过50%。

而目前,京东方旗下共有10座面板厂,兴建中的还有两座6代AMOLED面板厂和第二座10.5代TFT LCD面板厂。近年来京东方新产能持续开出,去年下半年已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面板厂,对于面板市场价格具有绝对的影响力。

对此,国际数据信息公司(IDC)市场分析师陈建助表示,大陆面板厂新产能不断开出,台湾两大面板厂友达光电、群创光电,以及韩国面板厂LGD、三星只能发展高质化产品,提高产品售价,现阶段台湾韩国的工厂力拼屏幕画质的超高对比技术,让屏幕画面的颜色能鲜明的呈现。

陈建助分析,为了让显示面板达到超高对比要求,韩国面板厂力推OLED面板,台湾两大面板厂则是率先投入Mini LED、Micro LED面板,期待以高画质面板来抢攻高端市场,避开大量的低价竞争市场。

他说,LGD公司的大尺寸OLED面板采用白色的彩色滤光片(CF),搭配自发光的OLED面板技术,三星只能避开这项技术专利,转向量子点OLED技术。

他强调,两大韩国面板厂采用自发光的OLED面板技术,达到屏幕超高对比的效果,台湾两大面板厂则是采用非自发光,需要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LCD)面板搭配Mini LED、Micro LED技术。

显示面板应用很广,从智能手机、办公室的计算机、个人使用笔电、家里的电视、电竞显示器,甚至机场航班显示器、汽车的仪表板、中控显示器、抬头显示器、医疗显示器都应用得到。日前,华映宣布将向法院申请重整及紧急处分的消息,也让面板产业再度成为市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