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指标可以衡量全光谱COB的优劣?
中昊光电 · 2018-11-11
↑ 点击上方“中昊光电”关注我们
全光谱COB凭借其全色域、高饱和度的光谱,拥有更接近自然光的品质,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加健康、舒适、自然的光色感受。相信业内人对全光谱并不陌生,但是有哪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衡量全光谱COB的优劣呢?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系统性地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考虑显色性。显色性有以下几种衡量方式。
1/3 显色指数CRI
显色指数有15种颜色,取前8种常见颜色的显色指数的平均值,记为Ra,表征此光源显色性。此项评价标准是由CIE提出的,显色指数用Ra表示,通常来讲,Ra值越大,光源的显色性越好,对物体的色彩还原能力的强弱有一定的参考性,但并不代表光色品质线性同步好。
2/3 色质指数CQS
也可以称之为光色品质量值。CRI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LED时代,仅仅用CRI来评价,仍然不够,因为不少情况下显示指数与人眼视觉感不一致。所以,后来又有了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提出了用CQS来评价颜色品质。与CRI不同的是,CQS是选15中平均分布局于整个可见光谱中的饱和色为标准色的,兼顾了LED白光等饱和色、样板色的完整性。然而,在准确评价颜色的保真度、不同种族人群的偏好度上,还需要进行视觉实验和完善。
3/3 全色域指数GAI
后来,ASSIST(美国固态照明技术与系统联合会)则提出了GAI指标。这是根据人脑感知光源的一种模式,即能够准确地描述人脑感知的光线与颜色,最终用来衡量物体颜色的鲜艳、生动、明亮、耀眼等指标。如果用原来的CRI方法,加上GAI两个维度一起对色质进行评价,将能同时反映光源的显色性、保真度和饱和度,那么和人们的视觉感受以及对颜色的偏好度就有了保证,弥补了CQS评价标准的不足。
其次,考虑色彩逼真度(Rf)与色彩饱和度(Rg)。
此外,北美照明学会(IES)针对诸如CRI评价标准的不足,也发布了一个新的评价指标——TM-30-15,这个是透过色彩逼真度(Rf)与色彩饱和度(Rg)来评价光源,同时通过色彩矢量图来显示平均色调与色度的偏移,以对光色质量有更全面的了解。
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
具体来说,Rf用于表征各标准色在测试光源照射下与参考光源相比的相似程度(100代表完全相同;0代表差别很大);Rg则代表各标准色在测试光源下与参考光源相比饱和度的改变(100代表饱和度相同,大于100表示光源可以提高颜色的饱和度,低于100则代表颜色的饱和度在测试光源下较低)。
综上,判定一款全光谱COB产品的好坏,主要可以关注显色性、色彩逼真度、色彩饱和度。
除了一些光色评价,打上健康照明、品质灯光标签的全光谱,还可以看含蓝光值和光谱的连续性。
目前全光谱LED有两种技术路线:蓝光激发和紫光激发。前者采用蓝光激发双色荧光粉及多芯片集成方式,比如中昊就用这种方式,显示指数Ra=98,饱和度Rg=102;逼真度Rf=95,饱和蓝光R12<90,减少蓝光伤害,光色自然健康,尤其适合注重光色品质的应用场景;后者则用紫光激发三色荧光粉,可最大限度接近太阳光谱。
所以,可以通过测量获取光谱图后,观察蓝光波峰是否降低以及橙、红光谱是否有得到补充,是否更接近太阳光谱。
获取更多资讯,请查询:www.evercoreco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