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再起,美国发布“晋华禁令”,这次遭殃的是存储芯片DRAM

光电与显示 · 2018-10-31

中兴事件再次上演了,这次轮到了福建晋华。

美国商务部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对福建省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实施禁售,自10月30日起正式实施。

具体来说,美国方面认为福建晋华即将大规模生产的DRAM,其技术可能源于美国,且量产之后会威胁到美国军用系统供应商的长期经营利益。

美国商务部部长Ross表示:“福建晋华威胁到了美国国家安全,因此美方将其列入禁售实体名单,限制其继续生产对美国军用系统供应链有威胁的技术和产品。”

目前,晋华尚未对此发表回应。

据悉,福建晋华是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泉州和晋江市政府在2016年共同出资设立的存储芯片制造商,与中国台湾的联华电子达成技术合作,主要生产DRAM芯片(随机存取存储芯片),是我国“十三五”集成电路重大产能布局规划中的企业,同样属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

然而,继中兴解禁之后,美国政府再次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禁售令。这不仅会导致福建晋华遭受的沉重打击,也使中国存储芯片制造本地化压力愈发沉重。

晋华禁令背后,和美光的诉讼是关键

和中兴这家已经成立了33年的老牌公司不同,晋华成立至今,才仅仅两年之久。

其是福建电子信息集团、泉州与晋江市政府在2016年共同出资成立的芯片制造公司,是我国“十三五”集成电路重大产能布局规划中的企业。

和中国台湾的联华电子达成技术合作后,在一期投入370亿元之后,晋华已于今年顺利9月正式投产,也就是美方禁令中所说的“即将大规模生产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也是最为常见的系统内存)。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当前在DRAM存储芯片领域,三星、海力士、美光这三大巨头共计分食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美光占据份额达23%。

而众所周知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DRAM芯片进口国。因相关核心技术被垄断,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速度极为有限。加之DRAM的刚性需求,仅去年一年,DRAM芯片的价格年上涨了40%之多。因此,今年6月,中国反垄断机构启动了对三大巨头的反垄断调查,认为三大巨头涉嫌进行价格垄断。

除此之外,为加大我国在DRAM芯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晋华因此成立。但这无疑对美光等巨头公司造成了威胁,由此引发的,是一场已经持续了10个月的诉讼。

去年12月,美国最大的DRAM生产商美光在加州起诉晋华,指控晋华窃取其商业机密。美光方面称,联华电子通过美光台湾地区员工窃取其知识产权,仅一名员工窃取的文件就超900多份,其中包括存储芯片的关键技术。对此,联华电子予以否认,目前案件还在审理中。

而令人意外的是,紧接着在今年1月,晋华联合联华电子在中国福建将美光告上了法庭,理由同样是“侵犯知识产权”。晋华方面表示,其实验室在逐层剖析后发现,美光的十余款品牌产品有侵害晋华专利的嫌疑,其中包括数款DDR4笔记本,以及MX500系列的2TB、1TB、500GB、250GB 2.5英寸的固态硬盘和相关侵权芯片。

到今年7月3日,福州中级法院裁定对美光发出“诉中禁令”,禁止其闪存SSD和内存条DEAM等26种产品在中国销售。虽然这并非最终判决,但美光侵权似乎确有其事。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是美光在全球最大的市场,贡献的营收占其销售总额的50%以上。“诉中禁令”的发出,对美光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击。

对此,美光方面表示晋华和联华电子提出的诉讼完全不实,并认为,“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权利将受到公平、同等的保护。美光认为,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此次作出的裁决与中国政府所主张的政策不相符。”

而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前几天,网传美光西安工厂宣布裁员200多人。美光此举意欲何为,我们不多做揣测,但美国此次禁令依旧针对的是中国芯片行业,不免让人再次想到了半年之前的“中兴事件”。

中兴事件再现,中国芯片崛起之路一再受阻

今年4月,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因中兴未履行和解协定中的部分协议,其将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包括将其产品(如芯片组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出售给中兴,包括高通、英特尔、NVIDIA等,期限长达7年。

而在中兴的产品中,有25%至30%的零部件来自美国的供应商,美国单方面突然“断货”,不仅让其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新供应商,且几乎无法再生产和出售任何东西。

一时间,一场“中兴保卫战”在两国之间展开,有关“中国芯”的探讨和反思也史无前例的激烈起来。最终,在中兴业务陷入瘫痪3月之久后,美国解除禁令,随后,中兴高层大换血,缴纳巨额罚金,并接受美方派驻的特别合规协调员。

但好消息是,中国芯片产业开始大动作不断: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并获批,保底1500亿元;

阿里宣布收购唯一基于自主指令架构研发嵌入式CPU且实现大规模量产的CPU供应商中天微以及成立芯片公司“平头哥”;

ARM中国公司的成立,成为中国半导体独立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华为发布全栈AI战略,并同时发布两款AI芯片;

而和中兴不同的是,晋华是在一开始就被美方断了后路的。

晋华与联华电子的技术合作,旨在于福建建设12寸内存晶圆厂生产线,开发先进存储器技术和制程工艺,并开展相关产品的制造和销售。

按照原定计划,晋华于今年9月试产,月产能在6万片左右,预计到2025年四期生产线建成后,月产能能达到24万片,并在未来打造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的完整存储器产业集群。也就是说,美方是在试产刚刚开始之际下了“晋华禁令”,断了晋华此后大部分生产元器件的来源。

其实,除了中兴、晋华,华为、中国移动等正在崛起的高新企业及技术也都曾多次受到美方的限制。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也是老生常谈的:依赖性太强,没有核心竞争力。

显然,这不仅是做自己的产品可以解决的。真正的崛起,需要打破的,是依赖。

对此,2018年10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时强调,中国政府一向要求本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中方也一向要求外国政府给予中国企业公平、合理待遇,为中国企业赴有关国家或地区开展投资合作提供良好环境。希望美方多做有利于中美互信与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

此外,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将福建晋华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发表谈话称,中方反对美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反对美实施单边制裁、干涉企业开展正常的国际贸易与合作。中方敦促美方采取措施,立即停止错误做法,便利和促进双方企业开展正常的贸易与合作,维护双方企业的合法权益。

有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该事件是此前“联美案”专利纠纷的升级。

图片来源:招商电子

去年年底,美光根据“保护营业秘密法”,以及“反勒索及受贿组织法”,在加州北部联邦法庭提起民事诉讼申请,状告台湾地区的代工厂联华电子(UMC)和福建晋华盗窃其商业机密等不当行为。美光公司发言人称“美光积极保护其全球智财权,并将利用所有可用的法律武器来解决一切盗用行为。”

同为专注于存储器产业的公司,美光为国际大鳄,并与三星和SK海力士分享着全球90%以上的DRAM芯片蛋糕,而晋华则为存储器产业中的新贵,与长江存储、长鑫被称为中国存储产业的三驾马车。从体量上来说,晋华远不是美光的对手,但在分析人士看来,包括晋华在内的中国存储新势力的崛起所带来的潜在威胁,这也许才是美光所无法忽视的。

作为渴望在半导体产业实现自主突破的中国来说,近几年存储器产业成为了重要的突破口,尤其是在全球DRAM芯片九成份额都掌握在韩美两国的大背景下。

2016年5月,台湾地区联华电子公布与福建晋华的合作协议,受其委托开发DRAM技术,由晋华支付技术报酬金,开发出的DRAM技术成果,将由双方共同拥有,而晋华则将在晋江12吋晶圆厂生产DRAM产品。同时,随着目前国内三大存储器厂商陆续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市场的变动也在“挑战”着巨头们的神经。

半导体调研机构IC Insights总裁兼执行长Bill McClean此前在一场采访中表示:“我不知道要如何在不碰触三星、海力士和美光所拥有的专利下生产记忆体片。”

根据McClean的说法,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在专利侵权方面倾向于相互之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理论上,由于它们都拥有如此庞大的专利库,所以彼此之间的专利争夺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McClean说:“但是,如果一家新公司进入市场,他们将不会给予这样的优待。”对于三星和海力士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南韩政府认为这两家公司的技术是国有资产。

招商电子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DRAM先进制程研发对人才有着迫切需求,所以有较多美光集团旗下华亚科、瑞晶的员工跳槽至联电,这也触碰到美光的敏感神经。

“相关美国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如泛林半导体,应用材料等已停止技术支持,并切断了全部的电话、邮件交流。除设备之外,晋华的软件系统也采用了较多美国供应商,如MES采购了美国IBM的产品,目前IBM也切断了和晋华的一切联系。”对于此次禁令的影响,招商电子表示,目前晋华正处于装机验机的关键阶段,有部分机台已经进入工艺验证环节,但受禁运影响,相关订单将延迟至和解之后才会陆续落地。

“具体到国内供应商方面,目前已有6家中国设备供应商中标,其中中微半导体处已采购了七台刻蚀机;而北方华创处采购了两台石英清洗机。其他公司,如盛美半导体,H3C,协昆等厂商也分别中标了一些设备。”招商电子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至纯科技,精测电子,长川科技目前尚未和晋华产生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