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烧屏硬伤难除,TV显示之争格局初定(内含烧屏原因解析)
OLEDindustry · 2018-09-22
OLED电视和QLED电视谁能领衔彩电行业的趋势,成为新一代彩电显示技术的霸主,目前已成为彩电行业的最大看点。近日,2018 OLED巅峰盛会刚刚在广州落下帷幕,OLED各大品牌携最新产品纷纷亮相,并从画质、色彩等多角度诠释了OLED技术的优势,现场吸引不少行业媒体及消费者的关注,OLED电视看似一片繁荣……
无独有偶,在此次峰会之前,国外科技媒体Rtings曝出OLED灼屏问题,在针对LG C7电视进行的灼屏测试中,能够明显发现OLED烧屏现象依然没有得到解决。OLED电视虽然已经量产,但是OLED技术却远未成熟,暴露在繁华之下的OLED技术仍旧前路漫漫。
显示之争
随着品质消费升级,消费者对电视的体验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OLED与QLED的技术之争也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这场谁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的博弈也吸引了众多彩电制造品牌商站队。
一方面,以LG、创维等为代表的彩电企业不断发力OLED显示技术,OLED电视得以快速实现市场化。2016年初,全球OLED电视厂商只有5家;到了2017年,包括中国厂商在内,全球已有13家电视厂商推出了OLED电视。另一方面,以三星、TCL等为代表的厂商则主推量子点技术。
据奥维云网(AVC)副总裁董敏预计,随着消费升级和需求多样化,到2020年,中国售价8000元以上高端彩电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80万台。这也诱发双方对高端市场的觊觎。
“从彩电行业发展历史来看,技术争鸣一直都存在。”上海苏宁总经理范志军表示,在彩电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大家对不同技术应用有着不同观点。比如,在产业发展早期,业界曾争论到底是使用背投技术还是大屏技术,最后随着背投退出而告终;后来,随着液晶电视逐步解决了良品率问题,等离子电视也被市场淘汰;如今,到了“后液晶时代”,电视行业面临新的争论——到底是选择OLED还是QLED来替代液晶屏?究竟谁是市场的胜利者,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选择。
短板凸显
因为烧屏或者说灼屏问题,OLED电视一直备受消费者质疑,也成为其普及过程中最大的短板。
据了解,灼屏也称残影,是在等离子或液晶屏上出现的现象。其主要由于屏幕长期工作在高亮度下,长时间播放单一画面时,造成的画面残影问题,非常影响观看体验。
今年1月份,科技媒体Rtings自购了6台LG 2017款C7 OLED电视来模拟日常使用场景下的耐用性,测试烧屏现象何时会出现。9月7日,测试进行到第32周,开机总时长4000小时左右的三台测试电视出现了明显的烧屏问题。
其中两台电视的共同点是一直固定在美国某新闻频道,其中亮度始终处于最大的那台(左上角)烧屏程度更明显,可以清楚看到屏幕下方的新闻播报栏、台标等。第三台一直运行《FIFA18》游戏,在特定背景色下,左上角记分板图标一直残留。
据悉,这也不是OLED电视第一次公开出现烧屏现象了,早在今年5月初,韩国仁川机场的一台OLED电视出现了烧屏现象。LG使用“软件算法”为其修复之后效果并不明显,后来直接更换LCD屏幕了事。
LG对旗下OLED电视的承诺是3万小时不烧屏,以每天看8小时来算,保守可以看10年,而实际测试显然并未达到预期。在国内,55寸的LG C7现价高达14099元。
格局初定
有关专家认为,早在等离子时代,不少品牌就被等离子电视的通病——烧屏“折腾”得不轻,随着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品牌刚踏进OLED电视轨道,却再次被烧屏事件所困惑。
相对于OLED烧屏问题,QLED不存在烧屏问题,三星电子更自信宣布为量子点电视推出十年不灼屏保障,这一举措也被业界看做是QLED电视阵营对OLED电视的主动出击。
9月19日,LG Display 首席市场官吕相德在广州举行的OLED峰会上透露,投资460亿元的LG Display广州8.5代OLED面板生产线项目将于2019年7月投产,比原计划提前,其他品牌也纷纷公布了其在OLED产业上的布局。尽管OLED阵营不断加大对上游的布局和投入,但双方的格局却没有丝毫改变的趋势,灼屏问题依旧存在。
中怡康数据显示,2013年初就已经出现的OLED电视到目前仍然只是少数人的选择,反观国内2014年底才出现的量子点电视,凭借人们一致认可的出色画质表现、长时间的使用寿命以及较高良品率等优势,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已大有引爆电视市场的趋势。
此外,由于具备了画面更亮、寿命更久、色域更广等特性,QLED正成为高端人群、品质生活的优先选择,两种显示技术的竞争结局已越发清晰。
那为什么会烧屏?
AMOLED屏幕比LCD屏幕虽然具有省电、显示效果好等优点,但是其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烧屏。
AMOLED或OLED显示屏发生“烧屏”现象,并不是屏幕真的出现着火燃烧,也不是屏幕因为温度太高而被烧坏了,而是指屏幕部分区域无论显示何种画面,总是隐约出现桌面图标、状态栏、虚拟键的“影子”,严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现象。
处于开机状态的手机显示屏,如果我们使用放大镜或老花眼镜仔细观看,即会发现屏幕上鲜艳生动的画面,原来是由一个个微小的发光点构成的。对于AMOLED或OLED显示屏来说,那些微小的发光点其实就是微型发光二极管(LED),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其更加形象地理解为一个个“微型灯泡”。
正如我们家中的电灯泡长时间使用之后,发光能力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那样,构成AMOLED或OLED显示屏的“微型灯泡”,发光能力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就是烧屏现象的本质。为了知晓烧屏是如何发生的,请试想如下极端情况。
假设有一台采用AMOLED或OLED显示屏的手机或电视,我们将手机壁纸设置为全黑壁纸,且永远保持在亮屏并显示桌面图标的状态,这就意味着除了状态栏和桌面图标对应的“微型灯泡”持续点亮发光之外,屏幕其它区域的所有“微型灯泡”均处于停止工作的熄灭状态。不难想像,如此持续工作十天半个月之后,状态栏和桌面图标对应的“微型灯泡”将大概率出现发光性能降低、亮度下降的现象。
此时,如果我们将手机壁纸更换为白色,并将桌面切换为空白页,就会发现本来应该空无一物的纯白桌面,居然出现了原先桌面图标的“影子”,其原因即在于屏幕其他区域的“微型灯泡”因未长时间连续点亮,因而亮度正常。而原先长期显示桌面图标的“微型灯泡”,由于发光性能降低,因此亮度明显“偏暗”,这就是所谓的烧屏现象。
因此,为减少AMOLED或OLED显示屏易发生烧屏的概率,建议避免使用深色壁纸,避免屏幕长时间显示同一画面,尽可能让全屏所有“微型灯泡”保持相同的老化程度。当然,随着OLED显示技术的持续进步,烧屏现象已少有发生,我们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平日稍加留意正常使用即可。但是这个在TV上就被放大了,所以目前OLED的电视烧屏问题一直是最大的难题。
来源:科技今朝、Android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