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照明设计改造范例:上坪古村
中国之光网 · 2018-08-24
上坪古村,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是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但此前和一些村庄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缺少休憩、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严重影响了村庄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村庄闲置农业和基础设施的已经得到改造,整个村庄焕然一下。
不久前,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完成的“上坪古村”照明设计项目荣获了第45届IES照明奖室内照明设计单元的特别提名奖。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上坪古村复兴计划项目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业主:溪源乡人民政府建筑设计: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 (www.3andwichdesign.com)主持建筑师:何崴建筑设计团队:赵卓然、李强、陈龙、陈煌杰、汪令哲、赵桐、叶玉欣、宋珂设计面积:2700平方米设计时间:2016年8月-2016年11月建造时间:2016年11月-2017年12月照明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照明设计团队:张昕、韩晓伟、周轩宇、牛本田室内施工图设计:北京鸿尚国际设计有限公司摄影:周梦
该项目的建筑设计由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完成。建筑设计立足于在地性,同时强调当代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挑选了村中闲置的若干小型农业设施用房进行改造设计,补足古村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例如,传统工业遗存烤烟房、牛棚改成的书吧、猪圈改成的酒吧、杂物棚改成的水吧等。
而灯光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传统氛围中创造性地为改造增添了有趣的、艺术的惊喜。照明设计目标是丰富村落的日、夜间环境体验,为当地村民提供新的经济增长来源,改善整体村落生活环境。
对村庄的照明设计不仅包括夜间照明,也包括对光影的运用等,其中,“对颜色和材料的创新运用”给IES评委印象深刻。
书吧:由牛棚改造而成的书吧分为上下两层,沿用以前的模式,但将上面的“木房子”稍微抬起,一方面增加下面空间的高度,另一方面将阳光引入原本黑暗的牛棚,这里将成为阅读者的新窝。白天,阳光穿过两层空间之间的缝隙,夜晚,上层室内灯光吸引着游客。
“木房子”被稍微抬起,将阳光引入原本黑暗的牛棚
阳光板隔墙形成了半透明的效果
酒吧:由废弃猪圈改造的酒吧,是区域内主要的新建筑。酒吧柜台上的线性灯,由钢筋条焊成的走廊地面配以可变色的LED地灯……使空间令人兴奋和充满了现代感、戏剧性。
廊亭:设计师将原有的封闭的毛石廊亭拆除,用木材重新塑造一个新的,更为通透的廊亭。灯光的处理,进一步加强了廊亭作为村口精神性的符号功能。夜晚,从远方归来的村民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廊亭中的灯光,它引导着人们回家的方向。
廊亭内的鱼灯装置
烤烟房:作为当地农业的传统工艺遗存,烤烟房具有一定的旅游观赏价值,可以满足城市人对传统制烟工艺的好奇。设计团队通过一个光和色彩的装置,使得阳光被分解和强化为五颜六色的光,从天窗照入室内空间,奇幻的光影效果为简单的空间提供了浪漫的色彩。烤烟房被塑造成对中华农耕文明,及其紧密相关的太阳的歌颂。设计师希望这里成为一个仪式性的场所,通过反映太阳的艺术装置,现代人可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他:
彩云间:面向村庄的立面,采用了中轴的木窗板,使内外空间形成灵活多变的可能性。窗板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将一侧油漆成七彩的颜色,这样无论是远观,还是在室内,建筑都平添了一抹妩媚。
两处棚架被用于制笋空间和凉亭
利用杂物间改造的书吧的售卖部分
杨家学堂夜景
图片来源:IES官网,中国之光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