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武当仙境是如何做夜景经济的?
中国照明学会《照明工程学报》 · 2018-07-12
▍《照明工程学报》版权所有©
武当山玉虚街夜景照明设计
陈清
(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 要:基于武当山承办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的契机,对武当山玉虚街进行夜景照明设计,从武当文化中提取特色元素应用于建筑、景观和灯具的设置中,打造专属武当地域风情的夜景空间,提升旅游品质,拉动武当山的夜游经济。
关键词:武当山;地域文化;照明设计;夜游经济
1项目背景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萦绕的神秘色彩,自古至今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去一睹武当风采(图1)。在昔日繁盛的武当山建筑群中,玉虚宫作为最大的宫殿被称为南方的故宫,位于现今武当山镇的核心位置,也是2017年5月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的开幕场地。
图1 武当仙境
通往玉虚宫的主要道路,被称为玉虚街,呈南北走向,全长约1公里,以316国道为界,北段以现代风格住宅为主,南段以传统民居风格的商业建筑为主,整体风貌南低北高,是连接玉虚宫和武当山景区的主要路径,也是武当山镇重要的旅游商业街区和市民生活的休闲场所,更是展示城市精神和风貌的重要载体。玉虚街(图2)建成于1992年,目前基础设施较为陈旧,街道风貌杂乱,旅游经营混乱,现有的形象和配套设施与游客的心理预期落差很大,已经不能满足旅游服务和市民生活的需求。
图2改造前的武当山镇主要商业街——玉虚街
为在国际道教论坛期间,向世界展示武当山地域风采和人文精神,同时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和自豪感,武当山特区启动了玉虚街沿线的建筑和景观的改造及夜景照明设计项目。改造后的玉虚街(图3)以中轴御道铺装、阵列行道树以及整饬的建筑立面三个层次,打造极富仪式感的国家级礼仪轴线。
图3 改造后的武当山镇主要商业街——玉虚街
2目标主题
玉虚街最核心的特色即道教文化为依托的旅游商业街,优质的夜景照明不仅能体现该街区繁荣文明的景象,更能吸引游客,有效地延长游客的旅游时间,增加过夜率,提高人均就地消费水平,增加当地人就业机会。结合玉虚街的综合使用需求和文化定位,确定玉虚街的照明目标为提升街道活力、展示道教文化、兼顾庆典活动,通过特色元素的引用以及控制模式的转换,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以“玉虚灵境”为主题的,富有武当特色的夜景体验。
3详细设计
玉虚街的景观布局以中轴御道贯穿南北,两侧景观树形成天然屏障,视廊通透。设计中通过地面、植物和建筑三个层次的表现,强化视廊的引导性和仪式感。其中地面部分在御道整石的两侧,加设发光灯带,在夜间补充御道轴线的纵深感。植物照明通过照亮道路内侧面,强化近人尺度第一层次的围合界面,同时补充街道亮度;而建筑立面及顶部照明,除展示构造特色、牌匾以外,也将空间塑造的更为整饬、饱满和丰富(见图4、图5)。
图4 改造后的玉虚街照明效果之一
不同的光色可以创造不同的环境氛围,而不同的环境氛围又会引导人们在其中的行为方式。玉虚街总体光色上冷下暖,低位空间呈暖色,局部增设彩光,营造市井繁华的氛围。建筑顶部以白光为主,引入了中国道教文化中的蟾光元素,蟾光代指月光、慧光,表现道家清净、智慧的意向。 光色的表达传递山上仙境和山下的万家灯火,以此呈现武当山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象。
图5 改造后的玉虚街照明效果之二
为展示玉虚街的地域特色,结合武当山地区的道教文化及装饰元素,选取水纹、玄武图腾及仙鹤图案,设计了专属的壁灯、庭院灯和路灯,形成武当特色的灯具家族,加强街区的地域符号和可识别性。尤其庭院灯的设计中,在满足功能照明的基础上,灯体以自发光形式展示纹样图案,传播武当文化和道教文化,每个灯柱的都刻有不同的道教名言,让行人在游赏的过程中感受其尊道贵德、清静无为、齐同慈爱等教义内涵,同时将地域文化全方位的植入游客和市民的印象中(如图6所示)。
图6 武当特色灯具家族
为给市民和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特殊的体验,在特定时刻下开设主题表演模式,届时所有植物及立面装饰灯具,自北向南开启整体色彩联动,呈现紫气东来,日月同修的道教吉象,为游客和市民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祈愿(见图7)。
图7 紫气东来效果示意
4项目总结
武当山玉虚街夜景建设,给当地的市民生活和夜间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在玉虚街休闲小憩,以往落寞的商业街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见图8、图9)。有关研究表明,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尤其是旅游文化街区的夜景照明,不仅反映着一个街区的面貌,承担着市民生活的休闲需求,更是区域文明的象征和窗口,肩负着带动旅游文化发展的使命。
图8 改造前的玉虚街夜景照明效果
图9 改造后的玉虚街夜景照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