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导向照明设计(一)
ERCO欧科照明 · 2018-06-21
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感知导向照明设计,不再以把人与人的需求当做其视觉环境的接受者来考虑,而是观感过程中的主动者。设计师们分析了每个区域和功能的重要性,基于就此建立的意义模式,规划照明作为第三要素并研发出合理的照明设计才成为可能。这就需要性质上的标准以及相对应的词汇来描绘出对照明系统的要求和照明的功能。
I, 理查德·凯利(Richard Kelly)
理查德·凯利(1910-1977)是优质照明设计的先驱者,在借鉴了知觉心理学已建立的概念和剧场照明后,并将其融合为一种统一的照明设计理念,自成一体。他打破了以均一照度为核心,固化的传统照明设计。用个体的照明质量问题代替照明数量问题。这些理念只针对知觉观察者,根据一系列照明功能设计的。在1950年代,他划定出照明的三种基本功能:环境照明、焦点光和闪烁光。
环境照明
凯利将第一类基础光的形式称为“环境照明”。这些光提供环境总体照度;保证空间、物体和人的可见性。这种照明形式塑造整体方向感和活动。其统一、均匀的光照导向意味这类照明基本是遵循的是量化照明设计。但是环境照明不是照明设计的最终目的,而是一套更完整的照明理念中的基础部分。这类照明的目的不是产出覆盖性的照明或在最佳照度处一刀切的照明设计,而是基于基础环境光之上的分层照明。
焦点光
为了区分,Kelly又总结出第二类光的形式,所谓“焦点光”。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通过某类照明可以主动传递出特定的信息。实际上,明亮的区域也确实会立即抓住我们的注意。通过合理的亮度分布曲线,可以表达出环境中包含丰富的信息。空间中包含的重要信息也可以通过重点照明来强调,而通过较低的照明水平也可以弱化次要的或易分散注意的信息内容。这促进了快速而准确的传递信息,而视觉环境也因其结构和内部物体的意义变得轻易辨别。这也同样适用于空间中的导向(比如说快速分别主入口和次要入口)和强调特定物体,可应用于商业或展厅最具价值的展品展示。
闪烁光
第三种光的形式为“闪烁光”。灯光不但能吸引我们对特定信息的注意,而且也能代表、传递信息。光源通过折射或反射的材料实现特殊的效果。另外,光源本身也可以作为照明的一部分。闪烁光可以增加活力和环境氛围,尤其在一些重要场所。可以通过现代照明设计选用特定的照明小品或发光材质代替传统的装饰灯和烛光产生的效果。
玻璃屋
建筑师:Philip Johnson
地点:New Canaan,康涅狄格,1948-1949
是玻璃屋这个项目让Kelly建立起室内和室外照明的原则,在日后无数的住宅和商业地产商得到运用。Kelly避免了使用窗帘因为他发现窗帘会阻拦视线并破坏空间宽广的感觉。作为代替,为了减少日光造成的的强烈室内外差异,他在室内墙面运用上了可调节照明。至于夜间,他所设计的理念通过玻璃面的反射保留了空间感。Kelly建议在室内使用蜡烛照明,来增加闪光点和激动的气氛。室外区域的若干照明部件增强了生活空间向外看的景致并创造出更深的空间深度。屋顶上的射灯照明了前院的草地和屋旁的树木。另外的射灯强调出场地中间合背景中的树木,让园林背景变得更可视化。
西格拉姆大厦
建筑师: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和Philip Johnson
地点:纽约市,纽约,1957
西格拉姆大厦背后的愿景是建造一栋远远就能辨别出来的光之大楼。通过与Mies van der Rohe和Philip Johnson合作,Kelly让大厦由内而外散发光芒,达到了这个愿景。在办公室层使用了发亮屋顶,而二阶开关能达到荧光灯在夜间节能的效果。大厦基座的照明区域给了这座多层大厦一种漂浮在街道上的感觉。多亏了建筑核心区域的均匀垂直照明,夜间看向大厦内部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由嵌入式屋顶灯具达成。光覆盖地从室内开始,一直延伸到前庭。为了达到均匀的日光保护,窗户上的窗帘只有三个设定:开启,关闭,半开启。
纽约州剧院,林肯表演中心
建筑师:Philip Johnson
地点:纽约市,纽约,1965
在纽约州剧院,Kelly实验性地在观众席中的吊灯上和门厅中包厢栏杆的照明上使用了结晶体结构的设计。观众席中的吊灯直径达三米,且包含了一系列小型的“钻石灯”。门厅中栏杆上的灯具设计成皇冠上珠宝的样式,体现出该空间的华丽雄伟。光源经过遮蔽照向栏杆前方,但在内部经过多面体的结构,光也产生出美丽的反射。这就造成了比肩宝石光泽般的效果。另外,Kelly为林肯中心除了大都会歌剧院的每一个空间都进行了灯光构思。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建筑师:Louis I. Kahn
地点:沃斯堡,德克萨斯,1972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中巧妙运用自然光的设计来源于Louis Kahn和Richard Kelly紧密的合作。Kahn设计南北走向的画廊,其拱顶的顶点处穿过一束自然光,而Kelly负责的的曲面铝制反射板构成了日光反射系统。反射板上的穿孔让日光穿过,降低了日光照射的混凝土屋顶与反光板底部的对比。铝板中央没有开孔,因而避免了日光的直射。在没有避免紫外线要求的区域,例如入口或餐厅,使用了完全穿孔的反射板。反射板轮廓和预期照明要素的计算皆有电脑程序完成。发射板底部安装有导轨和射灯。Kelly还建议到在内庭安放植物来降低室内区域刺眼的日光。
耶鲁英国艺术中心
建筑师:Louis I. Kahn
地点:纽黑文,康涅狄格,1969-1974
Louis Kahn和Kelly一起合作设计了耶鲁英国艺术中心的天窗照明系统。这个设计简而言之就是在晴日和多云的天气时,画作只需要日光带来的照明。人工照明只在日光非常低的时候补充使用。穹顶形天窗配置了安装在顶部的永久性百叶窗,使得北光能得扩散照入室内而避免了太阳当空时入射光照射到墙壁和地面。天窗由上层紫外线防护的普列克斯有机玻璃穹顶,中间三明治构造包括了:透明防尘塑料板,镜面光线扩散器和双薄板丙烯酸纤维棱镜状透镜底。穹顶状天窗下层安装的导轨上安装了洗墙灯和射灯。整个设计过程运用到了电脑计算和全尺寸建模。
获取更多资讯,可查阅:www.erc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