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叶游厦门启示:LED的“一国多制”

叶国光 · 2018-04-20 · 阅读 26993

一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城市:厦门

她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是一个LED与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城市;在LED业界大家比较熟悉的三安光电、乾照光电、晶宇光电与开发晶科技;显示器霸主冠捷科技,IC半导体的联芯集成电路有先进的28nm制程,清华紫光与士兰微电子的集成电路项目,从这些企业的成就都可以看出这个城市对科技产业的雄心壮志。但是,对我而言,她又是一个既遥远又熟悉的城市,一个在我眼前但是又难以到达的城市,一个既是敌人又是亲人的城市,一个跟我一样说着熟悉语言的城市,一个跟台湾一样口味与菜系的城市,她是什么地方呢?没错!就是LED人再熟悉不过的城市:厦门

图一、我见证了这里从战地变成观光地,金门与厦门从敌对前线变成热络的交通通道

我与厦门的结缘开始于22年前的1996年,那一年两岸风云变色,我在她的邻居金门岛开始我的炮兵预备军官的义务兵役,身为一个炮兵阵地指挥官,我们的炮对准的目标就是厦门,目标里面有机场有车站有厦门通往大陆的大桥,此时的我,开始对厦门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我常常在观测所用望眼镜看着厦门的一举一动,那时的厦门市跟台湾的台南市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很熟悉,很亲切,但是却对峙着!

当时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我陷入很深沉的思考,为了一些空中楼阁的各种主义打了几十年有什么意义?说着一样的语言,来源于一样的祖先,传承一样的历史与文化,有必要再继续打下去吗?当时的我就觉得除非两岸出现疯子一般的领导人,否则军事对峙会一去不复返,未来的两岸应该会是制度的竞争,会是经济的竞争,会是如何让老百姓过幸福日子的竞争,而当时的冲突点厦门,或许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1998年退伍离开金门,20年后的我又来到厦门,从厦门五通码头搭船到金门,开始了自己的金门回忆之旅,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热络的金厦通道,你分不出来谁是金门人与厦门人,大批优秀人才来厦门工作创业与生活,大家追求的不就是美好生活的向往吗?我见证了自己当初的预测,也希望能够分享给两岸的人民。

图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与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都是金门与厦门最特别的一个风景线,老叶认为管他什么主义!能让老百姓过幸福快乐的日子就是最好的主义

台湾LED与LED人进入大陆的三部曲

大家可能不知道,享有地利之便的厦门,竟然不是第一个享受到两岸开放交流红利的地方,最快享受到两岸开放的地方,竟然是广东,尤其是深圳与东莞,此话怎说呢?现在就帮大家回忆一下两岸开放三十年台湾LED人进入大陆的三个阶段吧!

先说说自己的故事吧,毕竟自己也是一个见证者,我算是第二波来大陆发展的LED人,今年是我来大陆的第十五年,31岁到46岁,我把人生最黄金的时期留在这里。小时候的大中国教育与日本留学接触到的很优秀与亲切的大陆同学,让我对中国大陆的一切有很深的好感,我觉得我的未来就是这里,当然丰厚的收入也是当初来大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我的名字“国光”两个字不就是暗示着我会在中国发光吗?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在中国从事着LED发光的事业,直到现在。

当然一开始我也认为自己只是过客,可能来几年发展之后就会回台湾,但是有一个转折点非常关键,这个转折点让我决定全家定居在这里,小孩子在这里受教育。它就是2004年3月19日的总统选举枪击事件,这个事件让我深刻体会到台湾已经不是我过去想要的那个台湾了,没有是非对错,小人当道,可怕的去中国化教育让我们的下一代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自己的根在哪里!而一直内耗与对立的社会,让我下定决心绝对不会让我的小孩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希望她们跟我一样有自己的中华文化认同,一样的大历史观,一样的价值与观念。

当然有时候自己也会陷入很深沉的矛盾,毕竟自己是在台湾这块土地长大的,我当时还是希望自己对台湾的悲观看法是错误的,但是后来的事实,验证了我十四年前的正确决定,现在我很庆幸自己这样的选择。

言归正传,用我自己的背景经历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台湾LED进入大陆的大历史,我把这段大历史分为三个时期:

图三、我的家人都定居在大陆,两个女儿都是在这里受教育与生活着,她们两个是两岸融合的见证

第一时期·台湾传统产业西迁大陆的大潮:

因为两岸在九零年代没有三通,只能从香港或澳门进入大陆,享有地利之便的珠三角就得到最大的受益,所以改革开放的前哨也在这里,顺理成章的成为台湾产业西迁的第一站,尤其是深圳与珠三角的城市群,台湾LED下游的封装与应用产业大部分都聚集在这里。

第一批台湾LED人来大陆都是在这里创业或是被派过来的,我之前服务过的真明丽,老板樊邦弘先生就是独自来这里开创他的圣诞灯帝国的,现在做灯饰的大陆老板不少都在台湾开的灯饰厂打工过,虽然台资厂福利与待遇都是外商里面最差的,甚至常常被批评为血汗工厂,但我常常跟这些大陆老板交流,他们常常透露出对台湾老板或干部的磨练与指导的感谢心情,以及对台湾这一波人的方方面面的赞誉。

而LED封装厂方面,亿光、光宝、今台、佰鸿与华兴等等台湾的上市LED封装厂几乎也都是在这一时期在这里设厂,派来了台湾大批的LED封装专才的干部,这批人又在大陆培养了大批本土人才,这些本土人才大部分都是从当时比较落后穷苦的湖南、四川、江西与广西等地方来到台商投资的LED工厂,透过努力学会了LED封装技能,为了向往更美好的生活自己出来创业当老板,开封装厂,于是一个个LED传奇故事不断地在珠三角LED行业上演着,广东蓬勃发展的LED万亿产业,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累积下来的,当然也少不了第一波台湾LED人在这里的贡献。

第二时期·大陆开始设立上游芯片厂:

跟台湾LED发展的轨迹很类似,有了封装产业,大陆也开始想要建立LED芯片产业,跟台湾LED发展有点类似,技术来源于海归与本土科研单位,但是大陆的芯片厂除了海归与独立自主发展以外,还多了台湾的技术与管理源头,也因为台湾产业化比较成熟,引用台湾人才路线几乎是大陆想要发展LED芯片产业最好的选择,但是当时大陆还是相对落后于台湾,用过就丢弃的谣言也常常在台湾LED圈子内谣传,在大陆混得好的人闷声赚大钱,混不好的人回台湾大肆宣传大陆的负面与缺点,让很多台湾人不敢来大陆工作。

而此时LED的技术又是处于发展期,还没有很成熟,台湾技术人员不愿意为了赚多一点钱放弃技术的进步,所以来大陆发展的这一波人有几个属性:一是在台湾LED公司发展比较不如意的,尤其是晶元光电合并过程中,成为合并公司里面员工的;第二种是想在短时间多赚点钱的,因为大陆开出来的薪水太诱人了,你在大陆的薪水跟台湾一样,但是能变成人民币;第三种非常小部分是比较有远见对未来大陆发展有信心的人,薪水对这些人也许也很诱人,但是看好大陆是他们来大陆的原因之一,不谦虚地说,我应该算是第三种吧。

这一波人奠定了大陆LED芯片产业的基础,运气好的加入三安与华灿,领到股票的红利,提早完成人生的财务自由,但是大部分人都消失在这个行业之中,不如意的人可能加入了台流的行列,艰难辛苦的过日子也时有耳闻。除了我与我的好友聚灿光电的技术副总陈立人先生以外,我想你应该很难在业界看到或听到这一批人的踪影吧!

第三时期·大陆政策全力发力LED产业:

这个时期也是大陆LED起飞的黄金时期,大陆对LED的补助政策全面启动,资本市场也开始吹起东风,让大陆的LED上市公司迅速壮大,开始大肆挖角台湾一线大厂的人才,而2008年两岸全面三通的效应让厦门与长三角开始有优势,交通已经不是问题了,从台北去厦门、去苏州上海,跟台北去台南与高雄没什么差别,大陆可以更容易吸引台湾的人才,而LED的技术在这个时期也逐渐趋于成熟,频繁的两岸交流让你在大陆或在台湾都可以得到最新的技术趋势与资讯,

大陆公司这时候也比较自信,不同于过往让人有很现实的感觉,对台湾的技术人员也尽量当做合作伙伴来看待,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所以在台湾兴起了一股LED跳槽热,有一个笑话可以给大家形容这股跳槽状况。

我在台湾LED一线大厂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在2012年以前,他们的同事比较怕在工作时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因为害怕被人怀疑对公司不忠,未来升迁会蒙上阴影,2012年以后,由于跳槽到大陆的同事在大陆发展得很不错,这些留在台湾的工程师开始期待接到猎人头的电话,由于怕手机讯号不好错过电话,这些人还特地换了收讯比较好的手机或是覆盖性比较强的通信门号,就是怕错过被挖角的来电。

这个时期的LED人才特质就是很务实,专业性强,重视团队合作,他们在大陆除了有钱赚,舞台大以外,没有台湾论资排辈的羁绊,更可以挥洒自己的才能,所以大陆LED在这一波人才的引进之下开始飞跃发展,不论在技术上与管理上都超越台湾一线大厂,更开始可以与欧美日韩LED厂抗衡,一直到现在。

一国多制产业试验地:厦门LED

我们知道华人地区有三种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厦门是一个两岸合作试验的平台,台湾企业与大陆企业合作投资项目或是台湾工程师融入大陆企业发挥所长,最后产生四家发展模式非常不同的LED公司,把厦门当做一个两岸LED产业试验田也不为过,因为这四家不同典型的公司,有四种模式的发展轨迹与模式,但是都脱离不了两岸的合作。

如图四所示,我把四家公司做成一个台湾与大陆要素的光谱,台湾与大陆放在光谱的两端,乾照光电,三安光电,开发晶与晶宇光电就在光谱之中的不同位置,这样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我把它称为LED的一国多制,现在跟大家分享我对四家公司的看法:

图四、两岸合作的LED公司光谱图

专案指导给你奖励的模式:乾照光电

光谱最左边是过去一直坚持技术独立自主发展的乾照光电,乾照光电的自信源自于创始人王向武教授及其团队独立自主研发出的红黄光芯片技术,所以乾照始终是一家台干比较少的企业,现在的乾照由一群聪明的年轻团队经营,开放与多元的技术融合是他们认为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公司必走的路,所以现在乾照更开放了,台湾技术人才也渐渐增加了,不过目前这些台干主要还是技术与研发,公司去年的效益也不错,我想自信的他们会继续维持这样开放的平台,越来越多元,也越来越年轻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模式:三安光电

中间偏左的位置是三安光电,三安光电早期就开始网罗台湾的LED人才,只是当时大陆与台湾的交通非常不方便,LED技术还在慢慢进步当中,很少人会想中断在台湾能够获得技术进步的步伐,因为在那个时候,来大陆就意味着你的技术进步就中断了,大陆公司只是要利用你学习到的最新技术帮他们进步,如果贡献完了,你又没有其它的专长,大概就是你打包离开的时候,早期台湾的很多工程师就是如此,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很多台湾干部因此失去工作,不只是LED,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状况,所以很多台湾人不是很情愿来大陆工作,除非短期很缺钱,除非在台湾公司得不到重用,除非有很长远的眼光,这时的台湾人很难有兴趣来大陆发展,这大约是2010年以前台湾科技人对来大陆发展的看法。

但是三安光电打破了这个模式,不但给你重金,还给你平台发展,只要你是人才,公司肯定重用你,因此,任凭再多么的顽固与坚持的人,谁能抵抗这样的诱惑呢?所以三安可以网罗到台湾一线大厂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再加上完全放手的技术竞争机制,人才与老板的矛盾基本可以降到最低,大家可以朝着共同的方向去奋斗,每一个子公司的台湾负责人的压力来自于如何能做出效益最好的工厂,而不是担心是否自己把才能贡献完了,公司就会把我干掉,良性的竞争环境,老板的信任,这样的公司焉能不好!

技术、生产、品质与客服,估计这是三安给台干最大的权限了,所以我把三安放在中间偏左的光谱位置!

给你平台让你尽情挥洒的模式:开发晶科技

股东是中电集团、木林森、晶元光电、亿光电子与冠捷科技,普瑞科技是她的子公司,我把中间偏右的位置留给了开发晶,这家公司是我比较不熟悉的,当初行家说有一个读者问我关于开发晶的看法,结果我只是根据自己当时的了解回答他,后来经过木林森执行总经理林纪良先生的提点,我开始关注这一家两岸重量级公司合作的公司,所以这次厦门的旅程除了去金门看看,最重要的就是近距离的观察这家公司。

这家公司除了是国有企业控股以外,你完全看不出她是一家国企,中电只是提供一个平台,除了财务与部分人事以外,几乎所有的部门都是台湾干部管理,很羡慕他们有这样的平台,但是他们的高管也跟我透露出他们过去的苦恼,由于晶元光电负责管理团队的组建,所以开发晶的管理层基本上都是晶元光电派过来的,开发晶有点像是晶电的小孩,晶电对开发晶就像传统的中国式父母一样,深怕开发晶出错,因为台湾资源少土地小,台湾的公司文化有时候会显得过度保守与小心。开明的家长一般都会在小孩长大后放手让他独立,不过现在好了,现在的晶电与开发晶,就像开明的家长与小孩的关系,而股东中电更是完全放手让团队去闯,开发晶也开始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并购普瑞Bridgelux与英特美Intematix,CSP进入汽车前装市场,利用开放的平台跟大陆上中下游厂家密切合作,现在的开发晶已经可以完全独立并朝着A股上市目标而努力,这样的两岸合作模式未来会如何,我很期待在两年后看到他们努力的果实,因为他们IPO的目标是2020年,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图五、我与开发晶的黄国泰副总(中)与应泽亮副总(左),开发晶科技走出一条不同

以往的两岸合作模式,为两岸合作打开新的模式,前景可期!

纯粹的两岸布局生产模式:晶宇光电

光谱最右边是晶宇光电,跟很多台资厂类似,晶宇的模式就是台湾管理层,大陆基层员工。晶元光电的大陆布局是比较被动的,也因此曾错失不少机会,如蓝光与绿光芯片。厦门的晶宇光电与常州的晶品,扬州的灿扬都是晶电在大陆布局的工厂,没有什么声音就是这些子公司最大的特征,因为大事情台湾总部就会决定,大陆这边就是执行台湾的决策,这样好不好?我目前无法判断与评论。但是我感觉未来晶电大陆的布局会跟开发晶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我不知道未来晶宇的定位是如何?但是我想一墙之隔的开发晶未来如果发展越来越好,也许把墙打掉会是晶宇最好的选择。

台湾与大陆;金门与厦门

最后,我分享一个金门与厦门传说中的笑话:

几年前因为台风,金门的政治标语掉色了,有人打电话给金门的国军负责单位——

“喂,金门国军吗?你们‘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标语掉色了,麻烦刷一下。” 

“知道了,请问你谁啊?” 

“我是厦门市旅游局啊。” 

“哦,好,马上去刷。”……

台湾是培养我的地方,金门是我曾经驻守过的地方,大陆是给我舞台让我发光发热的地方,看到这个笑话让我不胜唏嘘,也许务实的闽南人与厦门这块地方可以找出两岸合作的钥匙,这也是我最期待的两岸合作最终问题的答案吧!

这篇文章是我金门退伍二十周年的纪念,也是来大陆工作十五年的纪念,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家人与在这过程中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感谢大家!

*注:本文由行家说APP与行家专栏作者叶国光联合出品。谢绝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授权或者加入芯片封装群,请联系微信号:hangjia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