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丰光电为什么敢拟募资投2.3亿布局Mini和Micro-LED?
microLEDnews · 2018-04-11
4月10日,瑞丰光电(300241)发布公告,拟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本次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6,797.40万元(含 46,797.40 万元)。其中拟用募集资金投入总额1.27亿用于Mini LED的生产项目,3000万用于Micro LED的研发项目,而Mini LED和Micro LED的预投资总额2.3亿左右。
新型背光显示技术 Mini LED 的兴起,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此前,国内封装大厂国星光电成立了Mini & Micro LED研究院,本次瑞丰光电更是通过直接募资的方式重点推动Mini LED产业化和Micro LED合作研发。目前Mini Micro LED在市场上的话题性极高,但国内封装厂绝大多数还处在观望或预研究阶段,通过此公告也可看出瑞丰对Mini和Micro LED加码的决心。
Mini LED 即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其灯珠间距缩短至 100-300 微米,并把侧边背光源数十颗大尺寸 LED 灯珠变成直下背光源数千颗甚至更多 Mini 灯珠,实现背光源结构的优化。相比传统 LCD 显示技术,Mini LED 的高动态范围成像精细度更高、能耗更低、画面更细致,并能实现“全面屏”效果。Mini LED 作为新型显示技术,可应用于大尺寸显示屏、电视和手机背光等,目前布局 Mini LED的大型厂商主要包括利亚德、三安光电、国星光电、华灿光电、晶元光电、隆达电子等。
1) 相比传统 LCD 显示技术、OLED 新型显示技术,Mini LED 具备画面及成本优势
OLED 作为率先产业化的新型显示技术,具备自发光、可柔性、色域广、可实现全面屏等特点,目前已被应用于苹果、三星、华为等高端手机产品。相比OLED,采Mini LED 背光设计的 LCD 面板厚度与 OLED 面板基本一致,同时,Mini LED 拥有更致的屏幕表现以及更低的成本,以 6 英寸手机面板为例,目前普通LED背光设计的液晶面板成本约20-30美元,柔性OLED成本约为80-100美元,采用 Mini LED 背光设计的液晶面板成本约为 40-50 美元。
Mini LED 与传统 LCD、OLED、Micro LED 显示技术的主要参数比较如下表:
2 )Mini LED 显示技术将受益于“全面屏”时代的来临
“全面屏”的基本要求是屏幕长宽比大于 16:9 以及屏占比大于 80%。2017年年初,LG G6 和三星 S8/S8+发布后,市场反应超预期,2017 年 9 月全球智能手机各大厂商纷纷推出“全面屏”新产品,比如苹果(Iphone X)、三星(Note 8、S8/S8+)、小米(Mix 2)、华为(Mate 10/Mate 10 Pro)、VIVO(X20)等。 全球市场对“全面屏”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全面屏”手机的开发节奏将会持续加快并迎来销售高峰。根据 CINNO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面屏”在高端智能机市场的渗透率为 6%,2018 年会飙升至 50%,2021 年将会达到 93%。从智能机面板的维度来看,2017 年全球“全面屏”面板的总出货量预计为 1.39 亿块;2018 年全球“全面屏”面板的总出货量增长至 14 亿块;2021年几乎所有的用于智能机的面板都会转向“全面屏”方案,预计总量将达到 29.68亿块。
数据来源:CINNO Research、太平洋证券研究所
目前,高端智能手机全面屏的主流技术是 OLED,但受到专利保护及技术水平的原因,OLED 面板市场已被三星垄断,终端厂商的议价能力较差。据 Android Headlines 统计,三星目前已控制 99%的 OLED 手机面板市场。随着 Mini LED产品的逐步量产,具有画面及成本优势的 Mini LED 显示技术,将构成对 OLED技术的有效替代,Mini LED 产品具备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此外,我国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也有利于国产 Mini LED 屏幕的大规模渗透。
3 ) Mini LED 显示技术的优势有益于对高端电视产品的渗透
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7 年 55 寸及以上尺寸、高清画质的电视产品零售量保持快速增长。高端电视市场目前采用的主流屏幕技术为 OLED,但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尺寸 OLED 面板生产仍受到良率低、市场被三星及 LG 垄断、价格较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Mini LED 技术作为新一代背光源技术,可使用 100至 300 微米级别的 LED 颗粒,替代目前毫米和亚毫米级别的 LED 颗粒,实现数十倍于目前屏幕背光源的独立分区数量。更小及更多的 LED 晶体颗粒可以在背光源实现更多分区的 HDR 精确亮度调节,在色彩、动态对比度调节、柔性方面持平甚至领先于 OLED 电视。
Micro LED 前景可期,国内外各大厂商相继布局
1 )Micro LED 有望成为推动显示质量提升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Micro LED 即微型发光二极管,是指高密度集成的 LED 阵列,阵列中的 LED像素点距离在 100 微米以下,将 100 微米以下尺度的 LED 芯片连接到 TFT 驱动基板上,从而实现对每个芯片放光亮度的精确控制,进而实现图像显示。相比于使用 LED 背光背板的 LCD 显示技术,Micro LED 每一个 LED 像素都能自发光,具有可视角度更大、对比度更高、响应更快、画质更好等特点。相比较 OLED显示技术,Micro LED 在光效、清晰度诸多指标上优于 OLED,有望成为继 OLED之后推动显示质量提升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Micro LED 的性能优良,可应用在穿戴式的手表、手机、车用显示器、增强现实/虚拟实境、显示屏及电视等领域,但由于较高的技术要求及加工成本,更适合应用在高阶的电视、显示屏及车用显示器上。从 Micro LED 的市场规模来看,大尺寸显示器的应用将会成为主流。2 )目前国际、国内市场各大厂商正在积极布局 Micro-LED技术,抢占市场先机
Micro LED 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目前各大厂商正在积极布局。国际市场上,苹果公司 2014 年收购 LuxVue,取得多项 Micro LED 专利技术,目前正在加紧相关研究;鸿海集团 2017 年收购 eLux,布局 Micro LED 显示技术;索尼早在 2012年便布局 Micro LED 技术,2017 年 1 月,在美国消费电子展展示了一块由 Micro LED 技术无缝拼接的 55 寸大型显示屏;2018 年 1 月,韩国三星电子在美国消费电子展展示了 146 寸超大尺寸 Micro LED 电视;韩国琉明光电(Lumens)展出130 寸及 139 寸超大尺寸 Micro LED 数字广告牌及 0.57 寸小型 Micro LED 显示屏。
此外,欧司朗、LG、谷歌及其子公司 Oculus 等正积极进行 Micro LED 相关研发。国内市场上,近年来我国各大企业纷纷进入 Micro LED 研发阵营。京东方、TCL、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乾照光电、国星光电及维信诺等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投入。
3 )我国具备完整的 LED 产业链配套,在新型显示技术上具备弯道超车的潜力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LED 和 LCD 生产基地,在 Micro LED 产业链上配套也比较完整,因此,中国具备在 Micro LED 领域产业链协同配合的条件。未来在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充分发挥我国 LED 和 LCD 的产业优势,有望通过 Micro LED 实现我国的显示产业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