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米埃尔灯光节 | 40多名艺术家用灯光照亮伦敦
中照网 · 2018-01-30
1月18-21日,第二届卢米埃尔灯光节在英国伦敦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名艺术家用灯光艺术点亮了这座寒夜里的都市。
1
卢米埃尔灯光节的由来
卢米埃尔灯光节最早始于杜伦,由非营利性的英国创意机构Artichoke组织筹办,2009年第一次举办。当时该活动原计划只举办一届,没想到却意外获得了成功,遂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主题不一,拼的就是想法和设计。
卢米埃尔灯光节举办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涌入这座人口不到5万的小城。每届灯光节的重头戏都会发生在建于11世纪的杜伦大教堂(也是《哈利·波特》电影中,霍格沃茨的重要取景地)。
2016年,受伦敦市长委托、并在众多赞助商的支持下,Artichoke首次将该灯光节搬到了伦敦。彼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向观众呈现了30件美轮美奂的灯光艺术作品,惊艳了世界。
2016年的伦敦灯光节,是这样式的
▼
首届卢米埃尔灯光节短短4晚就吸引了近130万名游客前来参观,就连伦敦市长都亲自站台为该活动打call:“它改变了伦敦这座城市的样貌,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去观看那些标志性的建筑。”
卢米埃尔灯光节负责人、Artichoke创始人Helen Marriage(海伦·马里奇) 表示:“人们热爱这种自由。他们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在城市中漫步、探索,享受所处的空间,用另一种眼光看自己的城市。”
2
不可错过的冬日奇景
2018年的第二届卢米埃尔伦敦灯光节,无论规模还是设计都比上一届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次,不仅增加了展出的艺术作品,从16年的30件变成了今年的50件,连展出地点也从市中心继续向南北方向扩大,什么牛津街、摄政街、伦敦西区等。
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名艺术家通过3D投影、照明雕塑、互动设计及音响等设施,让50多组灯光艺术作品以不同形式散布在大街小巷,把伦敦城打造成了一座绚丽夺目的冬夜奇幻乐园。
今年灯光节的展出地点共分为6大区域,除了延续使用上届灯光节所在的国王十字街区(King's Cross)和伦敦西区(London's West End,涵盖了卡纳比街Carnaby Street、摄政街Regent Street、牛津圆环Oxford Circus、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梅费尔区Mayfair、皮卡迪利大街Piccadilly、圣詹姆斯公园St James、费兹洛维亚区Fitzrovia和威斯敏斯特区Westminster)之外,还新加入了科芬园Covent Garden、维多利亚Victoria、南岸South Bank和滑铁卢Waterloo。
由艺术家Patric Warrender (帕特里克·沃伦)设计的“The Light ofthe Spirit Chapter 2”(圣灵之光2)
该作品曾在2016年的首届卢米埃尔伦敦灯光节上展出过,并一举成为那届灯光节上最受欢迎的装置。此次,“圣灵之光”再度出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西侧立面上,Patric Warrender今年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更多细节元素,并根据建筑的构造,使色彩丰富且不断变化的灯光与建筑上的浮雕完美结合在一起。
荷兰艺术家Daan Roosegaarde(达安·罗斯格德)创作的沉浸式照明装置“Waterlicht”(水光)
为了让人们重视起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线不断上升的危险,Daan Roosegaarde用灯光打造出了一个梦幻的水世界,让人如同置身于深海之中,感受水的力量与诗意。
法国艺术工作室TILT设计的“Lampounette“(台灯)
现如今,大部分人都习惯了电脑显示屏、手机等电子设备发出的冷光,而疏远了曾经陪伴我们多年的书桌台灯的灯光。“Lampounette“这件超现实主义作品则反其道而行之,主打复古风,通过现在家里已经不常用的巨型台灯,向过往的美好生活致敬。
艺术家Benedetto Bufalino(本尼得托·布法里诺)和Benoit Deseille(本诺伊特·德塞利)用标志性的伦敦电话亭改造的“水族馆”
Lantern Company在唐人街设计的“Flamingo Flyway”
Lantern Company携手艺术家Jo Pocock(乔·波考克)在Leicester Square(莱斯特广场)共同打造的“Nightlife”(夜生活)场景
此组装置模拟野生植物和动物,给冬日的伦敦带来了一点自然气息。
在Carnaby Street(卡纳比街)附近的Ganton街上,由James Glancy Design设计的插座和灯泡。
在圣詹姆斯广场(St James's Square)上,由Katarzyna Malejka(卡塔兹娜·马拉埃卡)和Joachim Slugocki(约阿希姆·斯里戈基)创作的“Spectral”(光谱)
艺术家Rami Bebawi(拉米·贝巴韦)创作的“Entre Les Rangs”
这部作品由上千枚灯光发射器组成,放眼望去,就像走进了一片发光的花海。
艺术家Rhys Coren(里斯·科伦)在Royal College of Art(皇家艺术学院)的庭院里安置的“Love Motion”
这是一幅以法国画家Henri Matisse(亨利·马蒂斯)为灵感创作的动态画面。在音乐的伴奏下,在皇家艺术学院的正面投影着两幅舞蹈剪纸。
3
不止于观赏,更要一起互动
“互动”是今年卢米埃尔灯光节的一大特色,相较于以往只能观赏的灯光秀,本次灯光节出现了更多能让观众参与其中的作品。
艺术家Miguel Chevalier创作的“Origin of the World Bubble”
这就是牛津街上空引起轰动的巨型光球,Miguel Chevalier受微生物世界和细胞分裂变化的启发,创作了这个神奇的互动装置。球面上的灯光会根据地上行人的流动情况而变化,不断变幻的波普图案和行走的人群交相辉映。
Vertigo的“The Wave”
40个巨大发光的三角形整齐地陈列在泰晤士南岸,每个三角形的顶部都有感应器,能根据过往行人的走路声音对灯光的颜色和亮度进行自动调整。从它的一端走向另一端的时候,三角形就会一个接一个地根据你的步伐而亮起来,给人一种走向未来的感觉。
Lateral Office携手CS Design共同打造的互动装置“Impulse”
Lateral Office联合CS Design在Mayfair的South Molton Street上推出了一组互动性极强的发光跷跷板。只要坐上跷跷板,就能制作出多变的光影,并且随着动作频率的加大,光影也会相应做出更频繁的变化。该装置吸引了无数人参与,无论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乐乎。
Michael Davis(迈克尔·戴维斯)的互动装置“Illumaphonium”
在这里,人人都能成为音乐大师~轻轻敲击灯管,不但有流动的音符响起,还有炫彩舞动的灯光做背景。
Mick Stephenson联合Electric Pedals打造的“The Rose”
这是一个要骑单车发电才能让这扇精致到窒息的玫瑰之窗亮起来的互动装置。你能看出这扇“玫瑰之窗”是用上千个回收再利用的塑料瓶组成的吗?
Stéphane Masson设计的“Supercube”(超级立方体)
设计师Stéphane Masson在圣詹姆斯市场上设计了一个由448个瓶罐组成的“超级立方体”。在瓶罐上,人们可以看到长颈鹿、粉色的大象、甚至和自己相似的脸(通过感应的方式)。
除了展出众多精美绝伦的灯光艺术作品,在本届卢米埃尔灯光节期间,展区附近的一些餐厅和店铺还特意推出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活动。负责教育与文化事务的伦敦副市长穆尼拉·米尔扎表示,“通常1月份来伦敦旅游的人很少,我们希望灯光节能够吸引英国其他地区、甚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灯光节不仅能为我们带来经济增长,同时也是我们给伦敦人的一份礼物,让他们在夜晚尽情享受这场艺术盛宴。”
- END -
编辑丨YANG
综合丨BrandHead、澳信Ausin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