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精电跌出的大坑,还有没有投资价值
光电与显示 · 2018-01-24
上周五盘后,京东方精电(00710.HK)预期2017年度的纯利同比下降约60%,股价受压,截至9时43分,跌12.19%,报价4.54港元,成交额为714万港元。
京东方精电预期纯利减少主要由于,薄膜电晶体液晶(TFT)市场激烈竞争,及集团TFT业务发展及扩充下制造费用及运营成本增加,以致毛利率下跌。董事会认为公司财务状况依然稳固。
不过格隆汇认为,在去年下半年带货大王Iphone在新机型中采用Oled面板后,一时间市场将Oled概念炒得火热,港股市场上,抱紧了京东方(725.SZ)大腿的京东方精电(710.HK)作为相关概念股,股价也是随风起舞扶摇直上,股价从4块边缘一口气飚至7.5港元。然而,在港股这个业绩为王的市场上,股价再怎么涨,终究也还是需要扎实的业绩来做支撑,否则,从哪里来的,还是得回哪里去。
因此盈利预警公告出来后,虽然董事会认为公司的财务状况依然稳固,但是投资者们对此并不买账。所以,周五盘后发布盈利预警后的京东方精电,周一开盘就立马上演了一出高台跳水,给大家展示了生动的一课。
不过,投资需要逆向思考,换个角度看一看,如此大跌砸出来的坑,会不会反倒是一个可以入手的好机会呢?
成立于1978年的精电,是一家老牌的显示器生产商,1991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主要生产中小型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为汽车部件、电讯设备、工业产品及消费品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主营车载显示产品,拥有单色显示产品的开发能力,并拥有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的营销渠道与广泛的客户资源,在全球LCD领域拥有25%的市场份额。不过近年来,随着单色显示器的日渐式微,产品技术升级跟不上,精电的市场份额也受到了威胁。
当年,京东方看上精电,也主要在于两点,一是精电遍及全球的营销渠道与客户资源,一是其在车载领域的经验与资质。精电早在1997年便开始切入汽车供应链,已经通过ISO/TS16949和ISO9001的认证,为主流车企提供各类单色显示屏和TFT彩色显示屏,客户包括现代、菲亚特、雪佛兰、尼桑、大众等国际知名车企,车载显示器所带来的营收占据2016年总营收的66%及2017年上半年的70%。而精电之所以愿意委身于京东方,也是寄希望于与京东方的结合,能够在资金与技术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进一步丰富扩大自己的产品线。
2016年2月,京东方与精电两家公司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京东方将以自有资金的方式出资14亿港元,以每股3.5港元的认购价认购4亿股精电新增发股份,相当于精电扩大后股本的54.7%,自此,京东方便成为了精电的控股大股东,去年7月份,精电更是正式更名为“京东方精电”,两者的亲密关系更是不言而喻。
说回到公告预警的业绩下滑,公司给出的原因有两点。一是TFT市场竞争激烈,另一点是因为TFT业务发展扩充下制造费用和运营成本增加所导致的毛利率降低。
然而,其实不管是TFT市场竞争的激烈还是承压的毛利率都早在2017年的中报中就已有暗示。
所以,如今预计全年下滑60%的利润,大概率还是磨合的问题。去年2月份,精电以6000万元购入京东方成都的TFT生产设备,且与成都管委会共同投资TFT生产线,共计10亿元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将于2018年一季度投产,第二批于2020年四季度,预计公司在补足TFT的短板之后能够进一步提高竞争实力。如此来看的话,在成都TFT生产线2018年一季度投产后,情况有望出现好转。
同时,尽管TFT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前景还是美好的。在工信部近日下发的《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2018-2022)》中,预计5年内TFT-LCD仍将占据整个光电显示器件产值比例的85%以上,维持显示产业的龙头地位。而京东方作为国内最大的面板生产企业,在TFT模组方面已经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经验,背靠京东方这棵大树,精电不仅能获得TFT技术的支援,同样也能通过京东方获得大陆车企的订单。
其实对于精电而言,其未来最大的看点或许并非TFT,更是在于TFT亦或是OLED等更先进的显示技术在车载领域的应用,而这一块的市场前景无需多言。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得入口者得天下的逻辑下,车联网成为了巨头必争的重要入口之一,车载屏幕系统也在快速发展之中,从单色屏到彩色屏,从小屏到大屏化、触屏化的趋势正在加速。
而牵手后的京东方与精电,产能、资金、技术、渠道,一应俱全,如今,差的就是那么一些磨合与协同。而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进,相信都会逐渐解决。
那么如今已经跌回原点的精电,是陷阱还是机会呢?
有人认为,京东方A(SZ000725)的相关指标,从静态看是很不理想的:27倍的PE对应的是3个点的ROE,乏善可陈。之所以买入它,就是对其今后成长性的期待。坚定地看好它的龙头地位和业绩爆发力。但是从近期的消息看,无论是京东方精电的业绩,还是其在面板市场的份额增长来看,都不那么乐观。由此想到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业绩增长才能够匹配得上当前的股价?
如果看重的是其成长性,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性要大于其利润指标,份额和规模上去了,该有的自然会有。考虑到当前的股价,其营收至少应达到30%的增长才能匹配,否则成长性就很有限,回报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市盈率。
如果增长率在20%左右,其股价将会处于高估状态,无法给股东带来合理的回报,需要后期的爆发才能弥补。
事实上,精电自1997年成立以来,以研发、生产和销售车载以及工业屏幕为主,在过去二十年的中已经积累了广泛的海外客户,有博世,现代,菲亚特,雪佛兰,尼桑和大众等,产品远销欧日美。
车载显示屏的行业门槛较高,不仅是产品的测试标准高于普通的电子产品,需要通过高温、高湿、抗震等高标准测试,还要解决高强度电磁干扰(EMI)、防尘、防眩光、易识别、亮度自动调节等问题,而且认证周期较长,欧美和日本的客户认证周期需要2-3年,国内客户也至少需要一年,而且面板厂商一般与客户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已经开始共同开发,所以一旦进入车企的供应链中一般不会被轻易替换。
精电深耕单色显示屏领域,能够为下游客户提供多种显示屏,不过近年来车载方面,单色显示屏业务受TFT模组产品的冲击非常明显,增长空间有限,销售额持续下滑,而在TFT模组方面,由于精电不具备单独生产TFT面板的能力,只能向外采购,成本较高。
自去年京东方控股精电之后,今年2月份精电以6000万元购入京东方成都的TFT生产设备,且与成都管委会共同投资TFT生产线,共计10亿元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将于2018年一季度投产,第二批于2020年四季度,预计公司在补足TFT的短板之后能够进一步提高竞争实力。
TFT-LCD的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在制程和良率上都不存在问题,京东方作为国内最大的面板生产企业,在TFT模组方面已经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经验,去年入主精电之后,能够为公司带来技术和资源上的支持。此外背靠京东方这棵大树,精电不仅能获得TFT技术的支援,同样也能通过京东方获得大陆车企的订单,而京东方通过精电能够直接进入海外车企的供应链中,省去了车载产品认证周期长和客户拓展的周期较长的麻烦。
在汽车行业中,全球汽车产量总体稳步上升,2017年出货量超过9700万辆,预计从2018-2022年会以3%左右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加,汽车产量到2022年能够达到11359万辆。此外,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对推动车载屏幕的发展也有一定贡献,如特斯拉models的全液晶和中控仪表盘。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的程度不断加深,除了特斯拉之外,也越来越多的车企纷纷采用了液晶触控屏。近年来,车载屏幕由单色显示屏向TFT-LCD升级的动力不仅仅是来自于下游车企的需求,还有供给端低世代的A-si产线有转型的需要,消费品市场对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OLED和LTPS的市占率逐渐提升,迫使A-si的产能转向其他的应用市场,而车载市场已经成为继手机之后的第三大中小尺寸面板市场。因此,根据HIS的统计和预测,到了2019年车载显示面板能够达到1.79亿块。此外,IHS近期一份报告预计,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汽车显示面板市场出货量将由2016年的1.35亿片增长至2022年的2亿片。该技术将占据汽车显示器整体市场出货量的67%以上。
因此,车载显示面板行业受益于汽车的电子化和智能化,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有望保持景气,而精电借助京东方的技术基础和自身的广泛的海外客户群体,有望在车载TFT-LCD方面实现高速增长。
不过2016年在车载TFT显示屏的行业中,台湾厂家累计的市场份额最大,前8大厂家中,有夏普,华映光电,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其中夏普和群创都属于鸿海集团,鸿海集团间接成为车载TFT面板行业中最大的厂商,市场份额达到了33%。其次是日本的JDI,市占率达到19%,韩国乐金(LGD)11%。国内厂商只有信利国际和深天马,市占率分别在8%和7.9%。在车载TFT面板方面,可以看出精电本身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出货量无法与前几大厂商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