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灯光节 | 中国艺术家作品大放异彩
中照网 · 2017-12-30
如果我们要排一下欧洲最美的十座城市,凭心而论阿姆斯特丹难进前十,但是要论夜色中的阿姆斯特丹,那不用说前十了,前三都不为过。
阿姆斯特丹灯光节以艺术效果为重头,抛弃了各种高科技,视觉冲击及艺术视角为主要的看点。
直至2018年1月21日,将有36款工艺品点亮阿姆斯特丹的夜空。21款工艺灯饰作品将点亮该城市充满历史意义的运河,还有15展灯光作品将照亮阿姆斯特丹marineterrein的陆地。
别看数量不是很多,但要知道这些可是从900份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件都非常有看点。
今年的灯光节以“存在主义”(existential)为主题。
是不是有些抽象?很好奇艺术家们是如何用灯光作品来诠释这个主题的?
具体的答案,下面由你自己去慢慢欣赏和感受。
infinita
by:Cecil Balmond
“infinita ”在水中脱颖而出,彩色的镶嵌碎片方格从平静的涟漪中骤然凸起,Balmond为其真正的目的打造了一个漂亮的掩护,延伸出对“存在的本质”的思考——我们看到、触摸到及感觉到的事物就是存在的本质吗,还是说更宏大的事物其实潜藏于表面之下?
eye to eye
by:Driton Selmani
“eye to eye”保护了阿姆斯特丹不受邪恶侵扰。借鉴了在土耳其及邻近地区常见的护身符“恶魔之眼”的造型,使用蓝白相间的设计及四个同心圆组合,打造出了一只发光的蓝眼睛。
比喻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的政府机构及大公司对人们生活时时刻刻的监控。eye to eye的唯一任务就是保持警惕,实现和平。
whole hole
by:Paul Vendel&Sandra De Wolf
whole hole 从远处看横跨了整个绅士运河,从近处看则置于古老砖桥的顶部,然而whole hole根本不希望被人们看到,而是希望人们能够走进它。
乘坐小船游览的游客们会被慢慢地推进一种虫洞之中,弯曲的灯光不断向外照射,同样的现实世界却带来了新的视角。
video
▼
homeward bound
by:Victor Engbers
该装置位于巴尔托洛提之家的水面上。将阿姆斯特丹的主要干道及河道线用光线描绘出来,悬浮在空中,游船在中间穿过就像是乘坐飞机飞越阿姆上空。该项目的最佳观赏方式就是坐船穿行,走在岸上的话所有线条都重叠在一起,有些难以分辨。
city gazing amsterdam
by:VOUW
该项目在冬宫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分馆前,有许多段灯管组成的类似图形构成一样的图案。在不同的变化中展现出这个正方形内线段所组成的可能性。
video
▼
windows
by:lynne leegte
该装置在服装博物馆旁一个小空间内。通过运用灯光,将退回内部建筑的窗户在街道立面上展现出来,仿佛是里面的窗户浮动到了街道上。
the life of a slime mold
by:nicole banowetz
整个巨大的装置悬挂在河道边的树上。像是一个恐龙的骨架,更像是一个真菌不断繁衍所形成的图案。由于发光材质很轻,微风拂过时巨大的图案还会微微晃动。
touch of time
by:lambert kamps
该作品就像是一个时钟一样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换着数字。不要把这个当做真的时钟,这是一组随机变换的数字。
lifeline
by:clais meijer
该项目在维尔特海姆公园的草坪上。一组波浪形的霓虹灯排成了海浪的形状,从运河与草坪的交界处向上延伸。
innersense
by:vinny jones
三个大型的投影仪将街头涂鸦画投影在Outsider艺术博物馆的建筑墙面。这些涂鸦画让白天普通平凡的墙面在夜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the wood would
by:verena hall
squared time
by:hanna betsema
light wave
by:lauren ewing
it was once drifting on the water
by:claudia reh
有蓝绿白三条线组成了和水位平齐的三条线。在有声音经过的时候,直线会根据声音的位置及音量产生相应的变化。当一艘游船或者汽车经过时可以看到由声音导致的图形的变化,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非常有创意。
garden of schrodingers cats
by:takeo sugamata
brocken6A
by:yasuhiro chida
the life of a slime mold
by:nicole banowetz
MYTH
by:ben zamora
thinline
每当夜幕降临
河道的倒影衬上点点星星的灯火
整个城市都沉浸在灯火阑珊的氛围之中
资料来源:设计邦、双鱼少爷、小鱼早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