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利科技和宝明科技的IPO之路又是否会一帆风顺呢?
触摸屏与液晶网 · 2017-12-21
隆利科技宝明科技IPO断背之忧:难抵OLED异次元冲击。虽然今年牛股特别多,但是四季度最引人注目的非京东方莫属。自9月中旬的iphone X发布会点燃OLED题材以来,京东方累计涨幅一度达到73%。在IPO排队企业中,秋田君发现了两家京东方的供应商——隆利科技和宝明科技。在很多方面,这两家企业都高度相似:工厂都在深圳市龙华区,成立时间仅相差一年,主营产品都是手机显示屏的LED背光源,第一大客户都是京东方,连IPO申报时间都相差不到一个月……如此形影不离,简直亲如兄弟。那么,LED背光源这个细分行业在手机产业链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隆利科技和宝明科技的IPO之路又是否会一帆风顺呢?今天,秋田君就来为您解读这对LED背光源双雄的故事。
借势国产手机,收入扶摇直上
隆利科技成立于2007年,主营产品是LED背光显示模组。公司产品95%以上应用于智能手机。目前手机的显示屏主要是LCD显示屏。显示屏主要由3层构成,最上面的是起保护作用的玻璃盖板,中间是通过电压控透光颜色的液晶显示屏,最下面是作为光源的背光显示模组,也就是隆利科技的主营产品。
隆利科技主营产品背光显示模组
类似的,隆利科技的“好兄弟”宝明科技2006年成立,主营产品也是智能手机的LED背光源,约占收入的88%,另外12%为手机触摸屏。
宝明科技主营产品LED背光源
从收入增长来看,虽然两家企业都享受了智能手机国产化带来的增长红利。2016年国内主要的手机显示屏厂商京东方和信利光电收入增速均超过40%,直接带动了上游企业的收入增长。另一方面,隆利科技和宝明科技的收入增长路径又大相径庭:从2014年至2016年,隆利科技的收入从2.8亿元增长到6.4亿元,年复合增速51%,而宝明科技的收入从6.2亿元增长至7.9亿元,年复合增速只有13%。两者收入增速的差距主要来自于2016年。这一年,隆利科技的收入增速高达81%,而宝明科技仅有23%。隆利科技和宝明科技的收入增长来都是自于京东方和信利光电。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隆利科技在2016年产能提升了44%且处于满产状态,而宝明科技2016年产能仅提升了7%且产能利用率仅有82%。这说明隆利科技享受了低基数的高增长红利,而宝明科技却遇到了规模的瓶颈。
盈利能力偏弱,处于产业链弱势环节
虽然两家公司的收入增长均颇为喜人,利润情况却不甚乐观。总体来说,隆利科技虽然体量小,但是盈利能力却略胜一筹,宝明科技的利润水平和毛利率则波动巨大。
盈利能力:隆利科技vs宝明科技
2014-2016年,隆利科技的毛利率随着企业生产的规模效应稳步从14%提升至21%,这其中既有产品自身毛利率上涨的因素,也有隆利科技扩大高毛利的5.0寸以上的大屏手机手机屏幕产品占比的因素。由于2016年收入暴增,隆利科技的净利润也大幅增长,一举突破3000万元盈利红线。而在此之前,公司利润均未能突破2000万元的水平。
相比之下,宝明科技的盈利能力要更弱一点,2015年收入微增,净利润则是亏损。而这主要是由于公司的电容式触摸屏业务拖了后腿。由于技术落后,在2014-2015年均贡献了负的毛利。单纯看LED背光源业务,宝明科技的毛利率稳定在21.4%-24%之间,基本保持稳定。
最近三年隆利科技、宝明科技LED背光源产品的毛利率中枢在20%左右,也说明其处在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获取的是加工利润,而产品上游的高端材料供应商拥有更多的议价权,下游整机生产厂商拥有最丰厚的利润空间。
命运在敲门——来自OLED的异次元冲击波
2016年对于隆利科技和宝明科技来说是幸福的一年,下游需求的激增让这两家企业有了体面的业绩和申报IPO的资本。但是,往往就是在皆大欢喜之时,耳畔响起命运的敲门声。这一次向他们发起挑战的不是行业内的竞争对手,而是新一代的手机屏幕显示技术——OLED。
首先,秋田君有必要介绍一下OLED是什么。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与目前在手机显示屏上广泛使用的LCD显示技术是两个技术流派。简单地说,LCD的发光原理是靠背光源的光通过液晶层过滤而呈现出色彩和图像的,而OLED的发光原理是靠有机材料自己发光,直接呈现出色彩和图像。聪明的读者肯定已经看出来,OLED至少在两个方面有着完虐LCD的优势,一是更薄,一是更黑。OLED更薄是因为它采用自发光技术,直接省略了背光源这一层,实际上,OLED的厚度只有LCD的三分之一。OLED更黑是因为他产生黑色的时候,发光单元直接关灯,可以达到纯黑的境界,而LCD是关闭透光通道来制造黑色,但是背光源并不熄灭,难免有漏光的问题。除此之外,OLED在图像细腻程度、色彩对比度、广域视角、可折叠性方面都有着LCD无法企及的优势,而且还都是很适合智能手机的特性。无怪乎OLED行业龙头三星大胆预测OLED将快速取代LCD,到2022年在智能手机中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5%。
OLED与LCD发光原理对比
当然,OLED作为一个新技术,也有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良品率比较低,虽然LG称自己的OLED良品率已经达到80%,但是三星作为业内龙头对iphone供货的良品率仅为60%,后者可能更有参考价值。而国内LCD龙头京东方的LCD六代线良品率超过90%。这也就意味着OLED目前还是手机屏幕中的奢侈品。
不过作为技术的主流方向,OLED已经不可抵挡。2016年开始,随着三星能够批量生产OLED屏幕,各个品牌的手机就开始在高端产品线中应用OLED。而今年9月发布的iphoneX则成为OLED快速推广的一个引爆点。Iphone的巨大需求必将直接推进OLED的技术升级,而iphone所引领的时尚效应也将使得OLED在各个品牌手机的中高端机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主流手机OLED应用时间表
面对来自“异次元”的冲击,隆利科技和宝明科技显得束手无策。他们的主营产品是OLED产品中根本不需要的背光源,同时他们的主要阵地由高度集中在智能手机,一旦OLED在手机领域得到快速推广,这两家企业的收入可能出现断崖似的下滑。这不禁让人想起《三体》中那句经典的话——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相关新闻链接
隆利科技拟IPO前夕利润猛增 专利或难筑竞争壁垒
日前,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等企业的配套背光显示模组供应商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利科技”)也开启了IPO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冲刺IPO前夕,隆利科技的业绩出现暴涨。据悉,隆利科技2016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分别同比上涨了80.82%、503.60%、115.11%。而2015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分别为25.97%、-13.88%、58.84%。
同时,据隆利科技招股书披露的“专利”显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公司坐拥21项专利。有业内人士介绍称,相比于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具创新难度高、审查标准严、申请及保护期限长等特点,是衡量企业创新实力的标尺。而隆利科技所获得的专利均属于实用新型专利而非发明专利,这也折射出企业创新乏力。
对于业绩猛增、客户群拓展及公司是否存在申报中未披露的发明专利等系列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致电隆利科技,但截至发稿并未获回复。
净利润增逾五倍
拟上市的隆利科技,其主营业务为中小尺寸LED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95%以上的背光显示模组产品被应用于智能手机,仅少数产品被应用于数码相机、车载显示器、医用显示仪、工控显示器等领域。背光显示模组是液晶显示模组正常显示必备的关键配套组件。
基于主业分工的差异化,隆利科技与液晶显示模组企业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信利、深超光电、帝晶光电、合力泰等形成了上下游的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应用于三星、华为、小米、VIVO、SONY、LG、TCL移动等品牌的机型中。
近年来,与日系、台系面板企业的疲弱之势截然相反的是,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等为代表的中系面板企业高歌猛进,一度占据全球液晶显示面板市场30%左右的份额,并仍在稳步增长中。而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来自京东方、信利等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据营业收入的98.22%。同时,受下游市场需求增大,隆利科技生产线由2014年末的14条扩大到2016年末的25条,加权平均产能由年产4097.50万片扩大到6990.00万片。
据了解,隆利科技2014、2015、201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4亿元、3.58亿元、6.47亿元。与之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125.65万元、969.37万元、5851.17万元。也就是说,隆利科技2016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上涨了80.82%、503.60%。而2015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上涨25.97%、-13.88%。同时,2015年度和2016年度,公司营业毛利较上年分别增加58.84%和115.11%。
对于业绩增速骤升,隆利科技在招股书中有提及因为公司产品主要终端应用领域智能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公司抓住了市场机遇并优化产品结构。
“公司背光显示模组尺寸由2014年度的5.0英寸以下为主增至2016年度的5.0英寸及以上为主,与市场上智能手机大屏发展趋势一致,而较大尺寸手机背光显示模组产品的附加值和毛利率较小尺寸产品高,导致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逐步增长。”隆利科技称。
“除了受智能手机显示屏幕增大带动产品结构向毛利率更高的大尺寸背光显示模组领域演进外,产品销量的增加或是另一大原因。”兴业证券刘姓分析师指出。
由于液晶显示模组应用广泛,近年来,此类产品已经从消费电子领域,向车载、医院等专业显示电子领域延伸。深圳某大型投行许姓分析人士称,隆利科技亟须扩充产品种类、丰富客户群体。
记者试图了解隆利科技在背光显示模组尺寸和客户群拓展方面的布局计划,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