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为何会烧屏?OLED电视陷入灼屏危机,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等离子?
OLED快讯 · 2017-12-21
OLED电视陷入灼屏危机,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等离子?
从高铁技术,到屏显技术、识别技术,每一次重大技术路线选择,影响着行业前进的方向和格局,不是每一项技术创新都能改变世界。
OLED电视灼屏问题越来越多,危机愈演愈烈,让人扼腕叹息,也在意料之中,这一天似乎早已注定。
OLED和QLED一直存在路线之争,一方是以LG、创维为代表的OLED阵营,一方是以三星、TCL为代表的QLED阵营。现在看来,QLED才是大屏电视的正途,而OLED寿命问题明朗化、未来命运堪忧,这场路线之争正逐步划上句话。
从索尼OLED TV在美俄市场的灼屏之殇,到Rtings的11周评测,OLED电视的灼屏现象已经不是个案,所谓的天价高端产品不过是短命黄花。而QLED的量子点技术却越来越成熟,QLED电视的全球销量呈现高速增长之势,未来格局已经非常清晰。
灼屏危机倒逼发问,技术成熟度成问号
据媒体报道,索尼OLED A1E电视在美国、俄罗斯两大市场频频出现灼屏事件,310个俄罗斯卖场中,有240多台出现灼屏现象。这是OLED电视的严重挫折,说明灼屏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对本来风云飘摇的索尼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加拿大专业评测媒体Rtings进行了不同面板的实验评测,整个评测将长达一年,进行了专业、严格、公正的长期评测,结果也证明了OLED电视的严重灼屏问题。50周实验进行不到五分之一,OLED TV出现灼屏现象,出现永久性的屏幕残影问题,这个评测选择的是LG OLED TV B6,想必LG会非常郁闷。
诸多灼屏现象不可忽视,OLED TV的技术成熟度成为很大的问号,虽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大对比度、耗电低、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是,掩盖不了灼屏问题这一个致命伤。电视毕竟不是快消品,不能年年换、天天换,成本高昂的OLED TV距离消费者可能会越来越远。
中国科学院的欧阳钟灿院士明确指出,OLED屏幕最大问题是寿命短,一般使用3年,蓝光就会变红,QLED更适合大屏幕电视。相比之下,QLED阵营越来越强大,三星标定「亮、久、广」,TCL标定「高、纯、久」,都有一个「久」字,可谓直指LG、海信等OLED阵营的痛处。
量子点电视已成大势,路线之争清晰化
从材料学维度,OLED屏幕使用有机材料,使用一段时间会出现降解问题,也就是「灼屏」现象,在智能手机上使用尚可,毕竟手机接近于快消品,但在大屏幕电视上看起来并不适用。相比之下,QLED背后的量子点技术采用无机材料,寿命长、亮度高、画面稳定,据说三星要在中国实行「十年灼屏保险」,足见量子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三星比LG更加聪明,当年三星同时研发QLED、OLED,随后果断倾力推动QLED TV,不仅抢占了高端电视的市场制高点,更是带动了QLED电视的产业崛起。现在,QLED TV已经势不可挡,三星、TCL的市场攻势非常猛烈,LG很可能挺不住,索尼就更不用说了。
DisplaySearch在2014年曾大胆预测,2016年全球OLED销量会在600万左右,但是,事实上只有72万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有点深。
相比之下,量子点电视势如破竹,在中国市场的年增长率高达100%。中怡康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QLED零售销量是OLED电视的7倍。
DisplaySearch完全倒向QLED,他们预测中国2017年QLED电视销量会达到120万台,全球销量将达到600万台。OLED的预期市场地位远远没有实现,反倒是QLED电视马上将突破年销量600万台。
OLED电视在为灼屏问题苦恼,三星等QLED阵营却展开了全面攻势,三星一口气推出4大系列、8个型号的QLED TV,TCL也推出大量新品、增加营销力度。
此时的高端彩电江湖,正在进行一场加速洗牌战,QLED阵营似乎想要彻底击垮OLED阵营,而OLED阵营似乎没有太多抵抗力,无论是屏幕寿命,还是量产成本、量产规模,OLED都不是QLED的对手。
没有万能的技术,只有恰当的技术,OLED电视会是下一个等离子吗?
OLED、QLED都代表了人类追求高画质产品的极致探索,技术本身没有高低贵贱,都是人类科研创新成果。但是,任何技术都有其最佳应用场景,比如OLED屏在手机领域是很恰当的,但在大屏电视领域,QLED才是最佳选项,没有万能的技术,只有恰当的技术。
在这个星球上,除了上帝、佛祖之类的神灵,没有万能的人或事物,谁敢自称万能,不是骗子就是投机分子。人类最伟大之处,就是能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挫折和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假装。
即便OLED电视最终失败,也不代表OLED阵营的企业不优秀,只是没有选对技术路线方向,他们的创新努力值得尊敬。我个人认为,OLED阵营企业应该更加理性务实一些,该转向就转向,适度灵活一些,避免在技术浪潮中迷失和消亡。
良品率低,寿命端,灼屏危机一浪又一浪,OLED电视正在遭遇空前的危机,有人说OLED电视可能成为下一个等离子电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回想一下手机江湖,很多优秀企业死于windows mobile体系,本可以快速转向安卓,却一路不回头,最终成为昨日黄花。
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儿,是智者的选择。创新产品是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某个单一技术的巨额投资,并非哪个技术投入大就更牛一些,当年的等离子可是晃点了全行业。
只有顺应时代、顺应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创新,才能赢得未来世界的王冠;只有赢得市场的产品,才是成功的产品;只有赢家,才有未来话语权。(文|柳华芳)
屏幕3问之“烧屏”:屏幕材质和习惯来背锅。OLED(包含AMOLED)屏幕具备高色域、自发光和黑色显示几乎不耗电的优势,被以三星S系列、华为Mate 10 Pro和iPhone X等高端手机所青睐。然而,就是这面极上档次的屏幕,却存在一种令人头痛的顽疾,也就是所谓的“烧屏”问题。
屏幕上残留的“鬼影”
很多采用OLED屏幕的手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屏幕下方的虚拟按键栏或顶部的状态栏都会出现鬼影,而这种现象就是玩家口中的“烧屏”,而业内则将其成为“残像”(burn-in)。
实际上,无论是LCD还是OLED都有出现“残像”的隐患,只是LCD的“残像”是可随着时间和显示内容的改变而逐渐消失,但OLED的“残像”则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就会永远驻留,而且大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OLED为何会烧屏
OLED是一种自发光的显示技术,它的表面是一层有机化合物薄膜,而这些有机材料存在使用寿命,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和发热慢慢降解老化。OLED的“残像”,其实就是屏幕上某个固定位置长时间总显示相同且静止的图像,导致这部分发光像素对应的有机化合物薄膜比其他位置更加耗损,发光效率衰减得更快而在屏幕上留下了残像。
由于手机信号栏和虚拟按键栏是画面变化最不频繁的区域,所以它们也是OLED屏幕出现“残像”的重灾区。
遗憾的是,OLED烧屏问题基本无解,哪怕是苹果,在宣传iPhone X时也明确注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OLED显示屏也可能会显现出轻微的视觉变化。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其中包括“图像残留”或“老化”。
这一现象是指即使在屏幕上显示新图像后,显示屏也会显示微弱的残留图像。在更加极端的情况下,例如长时间连续显示相同的高对比度图像时,也可能会发生这一现象。
想避免烧屏问题过早出现,我们只需避免屏幕长时间在同一个地方显示相同的静止图像,特别是在屏幕发热时长时间显示静止图像(比如充电和玩游戏时)。
防范的方法很简单,改用纯黑色的背景或动态壁纸,将手机虚拟按键改为可以隐藏的状态,需要时再调出使用。如果屏幕已经发生了烧屏问题,可尝试持续播放电影,让出现残像位置屏幕部分的画面长时间“动起来”,有一定几率可以减轻残像效果。
从趋势来看,OLED成为未来中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已成定局,不知道你能否接受这种高对比度、高色域、黑色背景几乎不费电屏幕材质的小缺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