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怪陆离”的上海,美出新境界
照明周刊 · 2017-12-03
日前,“光怪陆离·2017光影上海”虹桥天地灯光艺术作品展正式揭幕。作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灯光艺术节,“光影上海”自2015年起联合法国里昂灯光节首次登陆上海,已呈现两届光影传奇,打造光之狂欢盛宴。今年更将联动中国新天地旗下上海新天地、虹桥天地、瑞虹天地、创智天地四大项目,共同带来来自全球5个国家的十余件光影艺术作品,无论是灯光创意还是艺术效果都突破创新。
在为期近五十天的免费展览中,“光影上海”还将联合国内外知名艺术团体带来精彩纷呈的街头艺术装置巡演,营造欢乐无比的岁末节庆氛围,倾情打造一场“有温度”的冬季光影盛宴!作为领军西上海一站式吃喝玩乐和丰富娱乐文化内容的创新式商业综合体,虹桥天地秉承着“上海西引力”的品牌定位和“光影上海”系列力作,再次舞动城市光影韵律,也点亮了大虹桥商务区乃至整个西上海的文化艺术之光。
01
《1.26》Janet Echelman(美国)
美国艺术家珍妮特·艾克曼(Janet Echelman)携超大的空中漂浮作品《1.26》震撼登场!2010年智利大地震及海啸的科学数据——智利大地震产生的振动瞬间加快了地球的自转速度,把一天的长度缩短了1.26微秒,这便是《1.26》作品灵感的由来。
02
《红•大象》(Eléphant Rouge)BIBI(法国)
“塑料材质创作天才”的法国艺术家BIBI携(Eléphant Rouge) 2016年法国里昂灯光节作品《红·大象》亮相”光影上海“。此作品用日常塑料与灯光相结合,由592个可回收的聚乙烯桶组成。艺术家以绿色的眼睛形态造就了一个现代都市的寓言符号,用全新的带有启示意义的动物语言,提醒人们对自然和环保的重视。
03
《啾啾熊》(Joujou-Ours)赖雨农(中国台湾)
被业界誉为“灯光诗人”的中国台湾艺术家赖雨农带来的这件充满童年回忆的作品,由数只巨大的LED灯照亮的玩具熊组成,结合圣诞主题呈现憨态可掬的熊头造型,营造温暖热烈的节日氛围。当小熊的鼻子被触摸时,会产生灯光变换,达到“害羞脸红” 的效果。
04
《魔幻森林》(Arclight)
Studio Workshop(澳大利亚)& Matsys(美国)
《魔幻森林》(Arclight)由澳大利亚艺术团队Studio Workshop 以及美国艺术工作室Matsys共同制作完成。作品灵感来源于澳大利亚本土特有的红树林及榕树品种,艺术家通过参数化设计与数字制作工艺,模拟了它们密集捆绑式的生态系统,使这件灯光艺术作品形成自身独有的空间感和氛围,倾情演绎深入大自然内部核心的浸入式体验以及关于仿生命题的思考。
05
《再吹我就生气了》(I’ll Be Angry Again)
梁贺(中国)& What’s Media Lab(中国)
来自国内艺术家梁贺及新媒体艺术团队什么媒体实验室的《再吹我就生气了》是一个多媒体公共艺术装置,通过实时网络读取当地空气PM2.5数值,并通过公布的颜色对应等级由灯光显示。艺术家希望通过灯光对视觉的观感敏感性,发出心中的呐喊与呼吁,引发公众对雾霾、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观众可以通过亲自吹动风车扇叶的方式互动,使PM2.5数值下降。
06
《给我一个吻》(Lampadophores)Picto Facto (法国)
除了绚美的灯光作品外,虹桥天地此次还开创性地联合法国国宝级木偶剧团Picto Facto,将突破传统表现形式呈现全亚洲首演的2016年里昂灯光节的开场演出——《给我一个吻》(Lampadophores)。届时高达5米的灯光装置游行将以多媒体互动的艺术形式给公众营造出不同维度的精彩世界,使其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感受一场惊艳的视觉体验。
07
《光之墙》(Lumieres Rendezvous)
《光之墙》是一场色彩与灯光的完美相遇,艺术家面对这片建筑时,被其尺寸不一、结构丰富的矩形墙体所吸引,于是在矩形墙体上投射绚烂多彩的灯光,利用灯光的变化营造出墙面呼吸的效果,赋予冰冷的墙面以生命,让观众由此感受到城市枢纽独特的脉动与艺术氛围。
08
《荧光动物园》(Neon Zoo)
《荧光动物园》项目响应《红·大象》等作品的环保概念,以“荧光+动物”为主题,邀约国际学校学生以该主题进行创作并在报名参赛作品中挑选100件在“荧光动物园”进行展出;并在现场举行慈善义卖活动,在圣诞市集现场售卖“荧光动物园”参赛作品,所得善款均捐给此组织,帮助有眼疾的儿童重拾光明。
09
“2017光影上海”其他项目 灯光艺术装置作品一览
《“水晶球”圣诞树》
《teamLab水晶烟花》